第256章兵臨城下(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2632 字 2023-06-03

第256章兵臨城下

幕僚們從未見過楊總督如此bào怒,慌忙答應一聲,各自下去豢寫軍令和奏折,白重贊見楊凌余怒未息、臉sè鐵青,忙咳了一聲,轉移話題道:「大人,江南富甲天下,在此地劫掠一村,勝在其他府道劫掠一縣,從倭寇的分布上,其重心也放在江浙一帶。

所以下官以為,可以從四川、山東、湖南、湖北tiáo兵入江南,協同剿匪,以上地區士卒也大多熟悉江南地貌,其戰法也相似,大人以為如何?」

成綺韻憐惜地看了眼楊凌憔悴的面容,chā嘴道:「大人想要tiáo兵入江南?」

楊凌疲倦地坐回帥椅上,重重地點了點頭,嘆息道:「江南士兵大多不善戰,此時又無法訓練新兵,僅靠現在的兵力分守各地,要剿殺到處流竄無所顧忌的倭寇談何容易?所以我想tiáo兵協助剿匪」。

成綺韻不想再給楊凌施加負擔,可是軍需軍餉乃是關鍵大事,她一直負責這方面的事務,如今楊凌要tiáo兵進江南,有些事再不說明就要延誤軍機大事了。

她猶豫一下,終於低聲道:「大人,朝廷已支付不起龐大的軍費,你知道,從去年到如今,朝廷的用銀…….,江南比不得邊軍,邊軍餉銀本就低廉,而以上各省多是衛所兵,軍餉本來就高,戰時另有貼補,這筆軍費…….」。

楊凌茫然聽罷,苦笑一聲,搖搖頭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唉!為什么這么多事偏偏湊在了一起?如果給我幾年時間,只要三年…….三年時間,朝廷的狀況一定大大不同。現在…….」。

他咬了咬牙:「無論如何也要挺過去!可是軍費…….軍費…….」,他站起來慢慢踱著步。

沒有軍餉。喊幾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軍人當保家衛國、靖一方安寧的口號,分析一番軍民魚水,休戚相關的大道理,對現在的軍隊根本就行不通,他們哪有那覺悟啊,大兵也有家要養的,自已吃不飽、家人沒飯吃。你說破了天去,肯為你賣命才怪。

成綺韻見楊凌面有憂sè,說道:「大人,如今戰局緊張,拖下去的話,江南工商乃至農業,都要受到極大地破壞,所以兵不可不tiáo。不過為了節省軍餉。卑職以為可以少tiáo衛所官兵,況且各地衛所官兵其戰力如何,也尚未可知。」

楊凌失笑道:「不tiáo衛所兵tiáo什么?tiáo民壯?不可能的,他們豈肯離開家鄉,一來極難tiáo度。而且民壯並非軍隊,沒有保衛異地的責任,他們沒有這種覺悟的」。

成綺韻搖了搖頭道:「大人,卑職說的不是民壯。也不是官兵,這些兵戰力絕對在官兵之上,而且軍費極低,只要管頓飽飯就行」。

楊凌疑道:「什么兵?難道海上…….已經有了進展?」

成綺韻笑道:「非也,是狼兵!大人可以征tiáo苗、壯、土家各族狼兵,他們民風彪悍,慣於山地、叢林、水泊作戰,而且個個都是天生的獵人。游擊埋伏別有機巧,tiáo這些土兵來,就可以減少征tiáo的官兵,大人以為如何?」

楊凌喜道:「不錯,是個好主意,只是盡管如此,我們現有的軍費可足敷使用么?」

成綺韻坦然道:「不夠,遠遠不夠!」

「不過…….」。她遲疑了一下。道:「大人,辦法是人想出來地。大人可否容卑職些時間,我一定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楊凌盯著她看了一會兒,忽地展顏一笑道:「好!我的女諸葛從未讓我失望,這回我相信你一定也想的出辦法,那么本官就先上表朝廷,請求tiáo兵了,你先放下其他的事務,著力解決軍需、軍餉問題!」

成綺韻莞爾一笑,抱拳道:「卑職遵命,大人此言一出,卑職殫jīng竭慮,絞盡腦汁也不敢令大人失望。」

正德對楊凌那是絕對的支持,要銀子他是實在拿不出了,tiáo兵他倒毫不猶豫。江南是朝廷的根本,現在處處倭寇作亂,長此下去會危及朝廷,這一點認識滿朝文武還是有的,所以也沒有哪個大臣敢在這時出奇冒泡提出反對意見。

楊凌地奏折一報到朝廷,幾乎立刻得到了批准,兵部的tiáo令馬上以六百里快騎發往山東、湖南、湖北、四川、貴州諸府道。

楊凌一接到朝廷的回報,便急匆匆趕往後院,驚得在院中悠閑往來的鴿子紛紛展翅飛起。楊凌大袖飄飛,昂然直入,霍地一把拉開了房門,里邊正要推門而出的成綺韻撲了個空,一頭栽到他地懷里。

楊凌連忙扶住,成綺韻臉紅紅地移開身子,捂著撞酸的鼻尖嬌嗔道:「大人走路怎么這般急,卑職要是破了相,非賴上你一輩子不可」。

楊凌這時可沒心思打情罵俏,他揮舞著兵部的報文急吼吼地道:「綺韻,兵部行文到了,各省援軍即日啟程趕赴江南,軍餉有了眉目么?要是大軍到了卻發不出餉,別說讓他們去打仗,光應付這些兵痞的sāo亂,本官就要愁掉頭發了」。

成綺韻白了他一眼道:「那算活該,我破了相,也要你好看」。

她揉了揉翹挺地鼻尖,才道:「卑職正要去見大人,這兩日卑職拜見了布政使大人、谷公公,並會唔了吳老、徐公子等江南士紳豪族,想出了兩個朝廷和百姓都能接受的方法。估計籌措的軍費足以支付大軍所用」。

楊凌大喜,口不擇言地道:「天賜綺韻與我,快講快講,是什么好主意?」

成綺韻聽他這話,心中一甜,幾日的辛苦疲勞頓覺一掃而空,忙興致勃勃地道:「朝廷無銀,由於戰局綿延數省。咱們內廠的生意也大受影響,何況那些銀子養十數萬大軍也是杯水車薪,如今只有在進行戰爭的地區攤派加稅。

這個是有先例地,受兵災的地區是直接受益者,所以無論貧富也能接受。經與布政使劉大人、谷公公商議,並聽取了吳濟淵、徐經等士紳豪族代表地意見,決定以『戰時緊急提編』的名義征收稅賦。」

楊凌一怔,遲疑道:「逢戰亂、匪患時。地方官員有權審時度勢,tiáo度一切人力、物資,並以戰時名義緊急收稅,事後只須上報有司,我現在總督六省軍務。自可做此決定,只是…….江南已被匪患鬧的民不聊生,加收稅賦百姓承擔的起么?如果從其他省份收取如何?」

成綺韻苦笑道:「大人以為如今各地官府、百府都做到『天下為公』了么?事不關已,不但其他省份百姓有抗拒之意。就是地方官府也會拖怠不辦,要收稅唯有從戰事地區收取,這個以前也是有先例的。

不過以前的舊例是按原有稅賦加成收取,卑職以為此例不可取,卑職地意思是首先由官府將六省百姓按貧富分為十等,先從第一等富人收取,所收稅賦足夠軍隊使用便停止,如果不足。減比從第二等富人收取,再不足減比收第三等,以此類推,僅此一項,一省可以加收銀兩五十萬,足夠軍費開支。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貧民所受地損失,富戶因為戰爭所受地損失遠大於征收的稅賦,急盼戰事平息。所以也大多樂意接受。此外再由內廠遍布天下地車馬行、茶樓、賭館、妓院、飯庄宣傳開海解禁的好處。這樣做一來加qiáng了民眾對抗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