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6295 字 2023-06-03

第317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

給文武百官送飯送菜的老百姓、攔路阻行的翰林院士和太學生、錦衣衛、刑部的差役,還有被圍在中間的官員們,全都看著楊凌的方向。

楊凌的前邊站著一個熊一樣粗壯結實的身子,幾乎把他全給遮住了。劉大bàng槌扎撒著大胡子,站在場中央,先來了個團團圓的羅圈揖,高聲說道:「各位大人,各位父老鄉親……..」。,

虧得他不是站在北京天橋上,不然下一句就該是「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楊了」。大bàng槌挺xiōng腆肚,還沒聲情並茂地說起「楊大人吉人天相,死而復生」的傳奇,眾官員就一哄而上,把他擠到了一邊兒。

劉大bàng槌抓抓頭皮,嘟囔道:「這都干啥呀?噯?哎!這誰呀這是,我回了家剛換的干凈衣服,誰這么缺德給我油了?我說那位大人,你往前擠沒關系,你先把油條扔了呀」。

沒人搭理他,也許這些官員們回到家里冷靜下來,明天見了楊凌仍然是一副清高、矜持的模樣,可是在他們飽受欺辱、自尊心嚴重受損的時候,在他們心目中的支柱:三位大學士竟然毫無作為的時候,楊凌的突然出現,實在使他們興奮若狂。

他們不怕進監獄,他們不甘心的是被一個閹人如此羞辱。在他們的心中,閹人?閹人也算是人嗎?我整治不了你,可是能整治你的人來了,蒼天有眼吶!

他們之中屬於楊凌一派的沖在最前邊,這些人自然欣喜若狂,即便對楊凌毫無好感的人也歡呼著往前擠,無他。就算對楊凌這個人不喜歡,只把他當成攻擊劉瑾的一件工具,那也是高興於他的出現地。

這些官員中自然也有不少為了功名利祿投靠了劉瑾的人,他們也知道劉瑾是不方便單獨把他們給赦免了,所以對劉瑾並無怨恨之意,此時見了百官對楊凌的歡迎,心中不免惴惴不安起來:

自已的靠山可不是朝廷獨一無二的參天大樹了,不光官場上的人看的明白。就是民間的老百姓也不傻呀,小孩子唱童謠都是『內劉瑾,外楊凌,兩個大官兒論雌雄……..」。

當今皇上地秋千,一直就吊在這兩棵大樹上,劉瑾得罪不得,可楊凌也得罪不起呀,看來以後這路怎么走。還得小心再小心。

伍漢超急的一頭汗,這要是有人趁亂給大人一刀,都不知道誰干的。可是擠過來的都是朝中的官員,能上朝見駕的官兒哪有太低的,他也不能把人給硬轟開。

楊凌也沒想到百官的反應如此qiáng烈。匆匆答對了幾個人,楊凌便雙手高舉,朗聲說道:「各位,各位大人。本官剛剛回京還不到一個時辰,和諸位老大人說句實在話,在下這幾天都沒好好睡一覺,沒吃口熱湯熱飯,聽說京里出了事,這就急著趕來了,本官馬上還要去見見皇上,各位大人……..」。

他說到這兒也犯了嘀咕。聽說了消息就急忙地趕來了,具體發生了什么事,百官入獄是不是皇上親口下地旨意,他也不知其詳,雖說如果他去向皇上說情,百分百能求道赦令下來,可皇上還沒下旨呢,自已作主放人那就太不上道了。

他這里剛一猶豫。跟在最後邊的李東陽已經看出來了。

他和楊廷和、焦芳三個人要回家又不甘心。想救人又命令不了石文義,只好顏面無光地一路跟在後面。百官步行,三人也不好作轎,他和焦芳歲數都大了,最後還是楊廷和一手攙著一個,三個內閣大學士見了翰林院和太學生們出面阻攔,就躲在後邊不露面,希望這些儒生能起點作用。

可石文義沒有劉瑾的命令雖不敢悍然動手打人,更不敢隨便放人,正僵持著呢,楊凌來了,一見楊凌語音一頓,李東陽知道機會來了,馬上掙脫楊廷和的手,高叫一聲:「楊大人,你可想煞老夫了,蒼天真是開了眼吶!」

三朝元老李東陽的聲音誰聽不出來呀,文武百官頓時一靜。喬老夫子橫了他一眼,心道:「這不是揀我剛剛說過地話么?李大人這是……..李大人不會這么世故吧?怎么比我還肉麻?」

只見李東陽滿面春風,目不旁視,撲過去一把拉住楊凌的手,如果這時再來個老淚縱橫效果就更好了,不過他沒哭。

「楊大人,驚聞噩耗,老夫不勝悲痛,這幾日一直痛惜天妒英才、國失棟梁呀。皇上悲傷不已,龍體欠安,這幾日臨朝聽政都大受影響,楊大人應該馬上把這好消息告訴皇上,免得皇上憂傷身體呀」。

「啊?大學士說的是,本官應該馬上去見皇上,可這里……..」。

「這里?哦哦,諸位大人,諸位大人,請聽老夫一言」。

李東陽轉過身,面對百官,笑容可掬地道:「老夫明白,楊大人死而復生,諸位同僚都替楊大人感到高興,這個……..一則見君才是頭等大事,二則楊大人一路奔波,勞累不堪,今晚也得好好休息嘛。

諸位大人牽掛慰問楊大人,可以明日早朝前攀談一番,或者登門拜訪也可以,這里是鬧市街頭,堵塞交通,行人不便,也不雅觀吶,大家就不要耽擱楊大人的時間在了,散開吧,啊,都~~散了吧!」

「散開吧」沒問題,可這「都散了吧」大可商榷,就是李東陽沒有故意加重語氣,大家也都聽出來了。讀書人都鬼道著呢,書呆子?能做官地讀書人就沒有一個真正的書呆子。

文武百官會意,立刻拱手道:「楊大人辛苦,咱們明日再會。告辭,告辭!」

「侯爺要去見皇上?哎呀,那下官可不敢耽擱侯爺的時間,您請您請,下官告辭了」。

還有幾個拍馬pì的,直接高呼:「恭送威國公~~~」,結果威國公沒動地方,他們先溜了。

「噯噯噯……..」。石文義張惶四顧,只見今晚可真應了『作鳥獸散』那句話了,文武百官補服上綉的不是鳥就是獸,這班『禽獸』一哄而散,那些錦衣衛誰不知道楊督公的厲害,尤其他們在宮中耳目靈通,早聽說皇上為楊大人帶孝地事了,石文義不發話。他們樂得裝糊塗,眼睜睜看著文武百官逃之夭夭。

楊廷和站在旁邊一會咳嗽,一會擺手,就跟趕蚊子似的,示意太學院院和翰林院地同僚趕緊走。這些人都是他派人叫過來的。他自已就出身翰林院詹事坊,做過太子侍講,翰林院可以說是他的地盤,如今都察院大部分落入劉瑾手中。就剩下翰林院他還把持著半壁江山。

感情太學院院正和翰林院掌院學士都是近視眼,楊廷和做了半天小動作,兩位大佬愣沒看出來,恨得楊廷和直接走過去喝道:「文武百官都已散了,你們還在這兒干什么?再不走小心本官彈劾你們聚眾鬧事!」

這些人其實就是在等他的示意,如今示意的這么明白,豬都聽得懂了,那還不走?頓時如cháo水一般。來的快,退地更快,也都各自散去了。

石文義啞子吃黃蓮,哭喪著臉吱吱唔唔地對李東陽道:「李大人,您看下官這……..我……..」。

李東陽急忙chā嘴道:「哎呀石大人,我忘了件事兒,宮禁一關,想到午門前送個口信兒都不成了。不過你是錦衣衛啊。宮禁不能開,午門可是能靠近的。楊大人幸免於難這是天大地喜事,要是等到明天才讓皇上知道,皇上一定會重重責罰你地,你還不快陪著楊大人去給皇上報個喜信兒呀?」

石文義眼睛一亮:「哦,這是讓我全推到楊凌身上?這主意不錯」,他馬上親親熱熱地湊過去,躬身作揖道:「恭喜楊大人平安歸來,下官陪您去午門給皇上報信訊」。

楊凌正發愣呢:「什么散了吧,都散了吧,整得這幫人象是在這兒等著迎接我似的,這個老狐狸……..算了,反正我本來就是要救人,皇上真要怪我,我就和他西涯先生(西涯,李東陽地號)互相扯皮」。

楊凌便也裝糊塗道:「既如此,本官先去見皇上了,三位大學士……..」,他的目光在三人臉上微微一掃,深深作了一揖。

李東陽眸子里是一片輕松和喜悅,楊凌的政略越來越顯示出他地正確性,他抗擊外侮的種種功績,也令李東陽由衷地佩服,現在的他,對楊凌的好感已經超過了楊凌剛進京時,他在張皇後面前用計為他保駕時,見到楊凌他是真心的歡喜地。

楊廷和也比以往客氣,尤其是楊凌舉薦其子,是愛子的薦師,而且目前看來,那個劉瑾實在比楊凌跋扈一百倍、可惡一千倍、該殺一萬倍,他對楊凌好感更甚,「可惜,他和楊一清那個家伙是好友,要不然……..唉!」楊廷和微微一嘆,也向他還揖一禮。

至於焦芳就不用說了,雖只一眼,萬語交流,這對忘年之交只是相視一笑,楊凌便轉過了身去。他一轉身,便是一聲驚叫,這一天被他嚇的人多了,這下子總算也被人嚇著了。

吳傑不知什么時候冒出來了,幽靈似的站在他背後,眼中含淚,滿臉帶笑,楊凌略一愣怔,才反應過來,驚喜地喚道:「吳老!」

吳傑一身青袍,便裝打扮,旁邊還站著幾個身形彪悍地便裝漢子,應該是他帶在身邊的人,看他的面容,明顯有些憔悴,雙眼布滿了血絲,這幾天這位大檔頭為了楊凌沒日沒夜的忙碌,也是勞累不堪了。

「吳老。苦了你了」,楊凌握住吳傑的老手,輕聲說道。

「大人在外奔波,才是真的辛苦。恭喜大人彈指間平定倭、夷、蠻三方之亂,載譽歸來,大人先去見皇上吧,咱們自家人,相聚地時間有的是」。

「好!」楊凌拍拍吳傑地手臂。對石文義道:「石大人,請吧」。

皇宮里戲台上正在唱大戲,這戲應該就是後世的京劇《甘露寺》的原型了,不過甘露寺最有名的橋段是喬老閣『勸千歲殺字休出口』片段,這時由於受到大明時尚風氣的影響,主角卻是東吳公主孫尚香,現在演的是公主孫尚香聽說要嫁給皇叔劉備地一段閨中少女的唱詞。

本來這一段是講小姑娘聽說要嫁給一位大叔,還是娶過老婆地。頗有些不情願,結果被大喬一陣勸,在閨房中獨自想想,覺得劉備乃當世英雄,又轉怨為喜地閨中獨白。

這一段本來是正德的拿手唱段。比宮里專門唱戲地宦官們唱的好多了,但是今天雖說為了哄妹妹開心,正德勉qiáng粉墨登場了,可是孫尚香該有的那種歡喜不見了。正德一身紅妝。水袖飛舞,打扮地喜慶,從頭唱到尾卻是一股哀怨的tiáo兒,倒象是孫尚香多不情願似的。

永福公主靠在椅子上,黛眉微鎖,清麗的臉上帶著淡淡憂傷,旁邊的太監們不住聲地拍掌叫好,她卻只是輕輕嘆了口氣。懶洋洋地拿起一塊點心,輕輕咬了一口,又無聊地放回盤中。

永淳公主吃了一嘴地東西,腮幫子都鼓了起來,唔唔呀呀地道:「姐,怎么不吃呀,太醫不是看了么,頭不疼腦不熱的。怎么沒胃口呢?」

坐在主位上的張太後聞言也關心地道:「你皇兄為了哄你開心。唱的這么賣力,就別讓皇上再擔心了。多少吃一點吧」。

永福公主微微垂目道:「是,母後,孩兒只是身子乏,食欲欠佳,歇兩天就好了」。

她輕輕一嘆,手托著香腮幽幽出神:「楊凌被山給埋了,什么人這般可惱,竟然對他……..,以前也不覺什么,怎么聽說他死地這么慘,心里忽然變的這么難受……..,楊凌,楊凌,他……..竟然被亂石給砸死了……..」。

劉瑾對太後諂媚地道:「太後,長公主殿下不喜歡吃這些東西,老奴讓御膳房馬上換幾樣來……..」。

張太後微微頷首,劉瑾退了兩步,直起腰來正要喚小黃門過來,內宮兼內務府大總管馬永成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跪在戲台前叫道:「皇上,內廠提督楊凌回京了!」

戲台上正德皇帝五官呆板,翹著蘭花指正咿咿呀呀地唱著曲兒,根本沒聽清楚,台下皇太後和永福公主也沒聽清,只有永淳公主和劉瑾聽的真切。

兩人頓時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永淳公主張著小嘴,半塊粉糕從嘴里掉出來都不知道,劉瑾嘴角一抽一抽的,大有中風的預兆。

他身子晃了一下才一個箭步躥過去,緊緊扯住馬永成的衣領子,不敢置信地道:「你說什么?誰回京了?」

馬永成哭喪著臉道:「劉公公,是威武侯、內廠提督楊凌楊大人回京了,他……..他沒死!」

「啊?」劉瑾騰騰騰倒退了兩步,這回太後和永福公主也聽清了,二個人一齊站了起來,太後驚道:「你說什么?給哀家再說一遍,你說……..楊凌楊卿家沒死?」

永福公主張了張嘴又馬上閉上了,可是小巧的鼻翅兒翕動著,酥xiōng急促起伏,興奮地臉蛋兒都紅了,一雙俏美的杏眼放著光,緊緊盯著馬永成,生怕自已是聽岔了話兒。

正德看台下好象出了事兒,就沒jīng打彩地摞下身段兒,走到台邊兒上有氣無力地道:「什么事呀,永成?」

後邊鑼鼓依然帶吹帶打。馬永成又對他說了一遍,正德還是沒聽清,永淳公主得到確認,頓時歡呼一聲,返身和姐姐抱在了一起,永福臉上也綻開一片笑,就象一朵瑩光流動的玉百合。

張皇後瞪了永淳一眼,斥道:「你是公主。大呼小叫的成何體統?」

正德就聽到『回京了』三個字,他不耐煩地揮揮袖子,鑼鼓聲戛然而止,正德又問道:「什么事兒?誰回京了?」

馬永成剛張開嘴,永淳公主已搶著道:「皇兄,楊凌沒死,他回京來了!」

「什么?」

馬永成剛剛扯平了被劉瑾揪成麻花的衣領,又被跳下台的正德一把扯住了。『杏眼』圓睜地道:「你說楊凌沒死,是不是?是不是楊侍讀沒死?」

馬永成忙不迭地道:「是是是,皇上,宮禁關了,楊大人進不來。錦衣衛石大人到宮門傳訊,說是楊大人回來了,正在午門外遙拜皇上」。

正德松開手,一臉地驚喜。他象沒睡醒似的晃悠了一下,忽然挺起xiōng來仰天打了個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

朱大『花旦』唱完了『老生』,把水袖一甩,健步如飛,嗖嗖嗖地跑出了皇家戲園子。

永淳公主喜滋滋地道:「皇姐,咱們也去瞧瞧。這個楊凌好有趣,比皇兄唱大戲好玩多了,嘻嘻~」。

永福公主實在比她還想馬上飛奔到前宮,可她畢竟年歲稍長,懂得規矩,不禁看了一眼太後,太後果然把臉板了起來,斥道:「不許胡鬧。你們是堂堂公主。半夜三更地跑去前宮成何體統?你皇姐身子不好,趕快陪皇姐回去休息吧。哀家還要去看看太皇太後,你們想知道什么信兒明天向你皇兄打聽一下便是」。

永淳公主嘟著小嘴兒,見姐姐也不敢表示意見,只好答應一聲,牽著永福公主地手向太後施了一禮,告辭退下。

劉瑾又驚又怒,萬種滋味紛至沓來,可他是個越遇大事越能鎮靜下來的人物,還能追上兩步,向永福公主施禮道:「殿下,要不要老奴准備些點心,著人給您送過去?」

「不必了,噯,叫御膳房准備兩碗……..不,三碗粳米肉脯粥送來,本公主和御妹宵夜要吃」。

「姐,我挺飽地……..」。

「飽了也吃,省得半夜跟我喊餓」。

姐妹倆象兩只小蜜蜂兒似的飛走了。

張太後看著她們翩然而去的身影,總覺著有點兒不對勁。永福畢竟是她地親生女兒,在身邊的時間又遠比太子多,母女感情很好,這女兒若有什么異常她豈能覺察出來?

看到楊凌死而復生給永福公主帶來的變化,張太後越想越是不妥,女兒她不會是……..?

張太後心里不安起來,永福常住深宮大院之內,倒不怕她做出什么有辱皇家體面的事來,可是如果自已擔心的事是真的,終究不是一件好事。

女兒長大了,再過了年就是二八芳齡,換在民間都已成親了,目前為止,永福接觸過的男人只有一個楊凌,那個楊凌又是一副討女孩子喜歡的模樣,估摸著……..不行,是該給她張羅找個駙馬了,免得這孩子胡思亂想地。

「嗯,明兒把兩個兄弟召進宮來一起議議,他們是永福的舅舅嘛」張太後一邊思索著,一邊擺駕慈寧宮,去探望太皇太後了。

楊凌站的離午門遠遠兒的,莫說是他,就是任何皇親貴戚,宮禁期間也不得擅自靠近宮闈半步,否則以謀逆論處。

石文義是皇宮大內的錦衣衛,有宮中當值地腰牌,即便如此宮門一上鎖也進不去了,送了犯人回來只能在宮牆外邊兩側的門洞房里暫歇一宿。不過他有禁宮當值腰牌。可以越過侍衛,來到宮門下,順著門縫兒向里邊喊話。

消息一直傳進後宮,因為皇上還沒睡,馬永成才急忙趕去稟報,這樣的消息,他也不敢承擔延誤的後果。正德一身紅裝,裙帶飄飄。從後宮一直到前宮,演了一出『紅拂夜奔』。

他習武練劍,體力甚好,後邊四個小黃門可累地上氣不接下氣,這副不拘禮儀地情形以前後宮的太監宮女們常見,前宮的侍衛們卻只是耳聞。

一路的侍衛看見皇上身邊的四個小太監追著一個高挑的紅衣女子飛奔而過,口中還一迭聲地叫著「皇上慢著些」,仍是直到這些人消失在視線之內。才反應過來。

正德到了宮門口急叫道:「快快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