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有眼無珠!(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2027 字 2023-06-03

第322章有眼無珠!

「當了國公也不消停呀,我真是欠他老朱家的。我納妾的時候,皇上大婚,我是天使,他入洞房我守洞房,玉兒和雪兒過門第二天我才見到。今天是文心過門兒的日子,我又得來為公主選駙馬,唉,文心為我受了太多的苦,今天說什么也得早點回去,總不能再讓一仙替我拜堂入洞房吧?」

楊凌手托著下巴,胳膊肘兒支在桌子上,一臉人畜無害的和藹表情,看著每一個上台的適齡青年自報身份、家世,又現場表演一番才藝,既不點頭也不搖頭。

壽寧侯和畢公公不知道這位國公爺一言不發,卻一副眉開眼笑的模樣,到底是滿不滿意,只好代這位主選官出面,自行決定著鱗選人員,反正這是第一撥面試,距離大選結果還早的很,楊凌不再繼續搖頭了,這挑選條件就放寬了許多,一會兒功夫就有十多個初選過關的被引到了後堂。

高文心很是善解人意,她明白自已能蒙yòu娘允准立為平妻,有一多半的原因是她治好了楊凌的痼疾,玉兒和雪兒對此也不會有所不滿。可是雖和幾人情同姐妹,這種事兒要說她們心里舒舒坦坦的一點疙瘩沒有,那也不可能。

如果楊凌大張旗鼓,親朋好友、滿朝文武全來祝賀,尤其他現在位居國公,國公娶平妻皇上也要賜賞禮物,玉堂春兩個人嘴上不說,心里不犯酸才怪。所以高文心再三對楊凌說,她已經算是進門了,沒有再嫁一次的道理,簡簡單單補上個夫妻拜堂的儀式便是了。

楊凌現在已是兩妻兩妾嫁進了門,可是真正大辦喜事還一次沒有過。包括這次高文心以平妻身份入門,這輩子除非再納妻子過門,否則是休想了,楊凌自料也不可能再娶正妻,既然不大辦婚事,文心又有這些顧忌,干脆沒有通知部屬幕僚,只給韓威、楊雲龍、楊慎等幾位親戚好友遞了消息。請他們登門飲酒。

再過半個時辰,他們差不多便該起程赴楊府了吧,一會兒和他們商量一下,還是先散了得了,這些小毛孩子怎么選都是那么回事兒,要么yòu稚年輕,若真有個少年老成的,瞧著又滿腹心機的不招人喜歡。

楊凌想到這里。無聊地打了個哈欠,他的嘴還沒閉上,台前站那小伙立即彎腰一禮,呆呆地問道:「大人,您要問什么?」

「我問……..」。就這眼力件兒還應征駙馬吶?楊凌一擺手,只說了一句話,這位大好青年的遠大志向和美好藍圖就全成了泡影:「下去!」

楊凌不理那人一臉地如喪考妣,低聲對壽寧侯和畢公公道:「張侯爺、畢公公。我看天sè不早了,再看過二三十人,差不多就停了吧,明日繼續再選,如何?」

兩人忙拱手道:「悉聽國公吩咐」。

楊凌注意到台左有個親兵悄悄向他打了個手勢,便點點頭道:「好,二位受累,我去方便一下」。

他藉故溜下了選台。那人見楊凌下了台。便轉身當先走開,『諸王館』大大小小的房間不少,二人一前一後到了一處僻靜的房子,形影不離的劉大bàng槌往門口一站,楊凌閃身進了房間。

這人叫夏曉文,自神機營時便是追隨楊凌的親兵,經過這么多日子的鍛煉熏陶,早已是獨擋一面的人物。在楊凌手下負責著相當多的事情。

他低聲道:「公爺。劉瑾討了聖旨,內廠果然重新劃歸司禮監管轄了。劉瑾現在坐了十六抬地大轎,正率人趕住西山,看樣子要出其不意立即接管內廠一切事務」。

楊凌微微一笑道:「一切由他。大檔頭……..哦,吳廠督怎么說?」

夏曉文也笑了,說道:「廠督大人說,一切准備妥當,打奏折遞上去,他就翹首盼望劉公公來接手這個爛攤子了,他這個新任廠督跟著公爺您沒少受累,正好趁這機會歇一歇,回家帶帶孫子」。

楊凌哈哈一笑,想了想道:「成大人現在想必已收到我平安無事的消息了,馬上再傳一道命令,叫她不要進京,於大人現在揚州,讓於永去見她,把該交接的事情辦了,然後馬上返回金陵坐鎮,江南是咱們今後發展的重點,不可有失。」

夏曉文忙道:「是,北六省的人馬交接的早,韓老爺子昨日起便切斷了和內廠的一切聯系,北邊的消息和您地命令將啟用咱們在軍驛中建立的聯系渠道進行」。

楊凌只是微微點了點頭。

內廠控制的力量現在已一分為二,南七省交給成綺韻,北六省交給韓林,這兩大部分包括政治勢力、經濟組織、和秘密的武力行動小姐,各個方面均有具體負責人員。

北六省的重點楊凌放在遼東,這一塊兒他不圖掙錢,甚至一開始為了迅速打開局面,內廠在江南賺地錢很大一部分都投到了這里,他不惜代價讓自已的耳目遍布遼東和塞外,把根牢牢地扎在這塊土地上,只因為他知道中國內部之威脅,例來來自北方。

他知道,對大明來說,未來的威脅是女真人,可是自從他來到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發生了一點小小的變化,由於他地努力,韃靼、瓦剌、兀良哈和女真三部的發展和原來的歷史有了偏差,這一下未來也就不可確定了。

誰也不知道草原上未來的霸主是不是還會出自建州女真,又或是現在韃靼、瓦剌等部族中一個人丁稀少的小部落,因緣際會,憑著幾副盔甲、三五十人最終成為天下共主。找不到明確的對手,那就只有一方面qiáng大自已,一方面削弱可能的敵人,把危險消彌於無形。

要qiáng大自已,急進的改革是不可行地。況且他也沒有把握拿出適合於現在這個時代的,切實可行地各種具體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