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皇庵護法(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5959 字 2023-06-03

第332章皇庵護法

羅祥和劉瑾是同車赴宴的。劉瑾守喏請示正德,tiáo羅祥去內廠,畢竟是伺候自已多年的老人,這么些日子看著羅祥和小跑堂兒似的,正德的氣已經消了,再加上是劉瑾出面相求,便點頭答應了。

羅祥到了內廠,還真是如魚得水。劉瑾派去的那幾個太監從小入宮,在司禮監搞搞勾心斗角、拍馬溜須挺在行,讓他們管實業,什么都不明白,基本上內廠原來的下屬們只要解說一番,他們也就稀里糊塗的簽字畫押按手印,好象什么都聽明白了似的,以免在手下人面前露怯。

內廠的生意十分龐雜,已不限於運輸,而是由此衍生出青樓、酒館、賭場、米行、布行等諸多生意,這幾位大太監即使出過公差的也只善於從這些行業中壓榨銀子,真讓他們去經營就不在行了。

這些生意之所以辦得好,一是走內廠運輸門路,本錢低,再加上於永善於理財、內耗低,經營得法,又會搞些打響招牌的方法,交到他們手中時,留下一大堆賒欠的債務,內部管理不善。唯一的競爭優勢:運輸成本低,由於運輸的『自然損耗』突然增加了幾成,也完全被抵消了,這些問題還沒浮出水面。

再加上內廠使用的是楊凌設計的新式記賬方法,他們看不明白,只知道哪兒又開了幾家店子,又進了多少貨(禍),又有多少王公貴戚入伙(火),自覺生意辦的不錯,哪知道其中許多門道。

羅祥常跑外差,見識比他們廣闊,再加上這是宮中老人。所以他們正好把自已根本弄不明白的生意交給了羅祥。一大堆的現代式財務報表交到羅祥手中,羅祥還沒瞧出個門道,先把劉駙馬、宋侯爺入股的銀子挪進自已腰包,置辦了一大份厚禮,給劉瑾送上門去。

劉瑾見他送禮甚厚,在自已面前又乖的象三孫子似的,一時高興,就賞臉讓他和自已同坐一車。同去赴宴了。

羅祥欠身坐在車角,恭維地笑道:「公公如今是皇上最信任地人,咱們幾個昔年侍候太子的爺們混得風生水起,全賴公公關照。說起來……..張永和谷大用可是有點忘恩負義了,如果不是公公出面,領著咱們去找皇上哭訴,當初咱們就全被劉健、謝遷等人給殺了,現在他們有了本事。卻不把公公您放在眼里,實在是萬分可恨。」

劉瑾傲然一笑,矜持地道:「不把咱家放在眼里?那他張永今天何必要請客呢?」

羅祥詫然道:「不是高鳳……..?啊!原來如此,呵呵,張永這是肯向您低頭了」。

劉瑾微笑不語。

車駕到了『百豐居』前。馬永成、高鳳、魏彬等五人已經恭候在門前了,劉瑾全無昔日哥們相見的親熱,派頭十足尤如上差接見下屬,打著官腔派頭十足。除了死心踏地給他跑腿的馬永成、羅祥。其他幾人見了心中難免有些不自在,劉瑾對此全無知覺,自我感覺相當良好。

他還不知道這是張永聽了楊凌的勸,才抱著最後一線避免徹底決裂的希望請他吃酒,還以為張永這是願意向他低頭,從此為他所用了。也不用人勸,劉瑾大剌剌在首位坐了,環顧眾人一番。微微笑道:「除了大用,老哥幾個都齊了,啊?呵呵,大用現在出息啦,在江南做著土皇帝,這都過年了,也沒份心意送回京來,和咱們不是一條心吶。坐!坐吧!」

劉瑾是想借此引起眾人對谷大用的嫉意。讓他們把自已當成靠山出路,可是這話聽在其他幾位內侍耳中。卻別有一番滋味。谷大用出息了?怎么出息的?人家在大同激起兵變,惹了天大地禍患出來,可是有楊凌保著,瞧人家現在混的。

再看看自已,當初扳倒了內廷王岳、范亭,外廷劉健、謝遷,當今皇上各有封賞,現在除了張永一直和楊凌走的近,還沒被剝奪大權,其他的老幾位事事都得請示劉瑾,皇上的賜的權基本全被他收回去了。

跟著楊凌,人家是真舍得放權吶,跟著你劉公公……..,哥幾個心里泛著酸水兒坐下了。他們也不是善茬兒,可是沒辦法呀,當初跟錯了人,現在想跟,人家當威國公,逍遙自在如神仙去了。

劉瑾呢,恨不得長出百十只手來,什么事兒都攙和一下,不聽他的,他就排擠你,見了自已人親親密密,見了你就冷言冷語,無論你說什么,我統統反對,你就是李太白在世,我也說你寫的是打油詩,如果是我地人,哪怕是一只癩蛤蟆,我也能誇成白天鵝。長此下來,八虎除了張永、谷大用全成了他劉瑾的門下奴才。

眾人各懷心事一一落座,高鳳還沒說話,劉瑾已自動把自已當成了主人,開始張羅起來。他就象位大家長似的,對大家倒是很親熱,但那種語氣是絕對的高高在上,抱著一種恩賜的態度,哪怕是吃酒,也不容有絲毫質疑。

高鳳一直找不到機會開口,眾人只好陪笑吃酒,直到劉瑾吃地高興了,停下杯子拿著塊手巾拭臉的功夫,高鳳才捧著杯陪著笑臉,把希望劉公公高抬貴手、不要尋張氏兄弟麻煩的話說出來。其他幾虎忙也紛紛應和,合計著這么多人相求,劉瑾一定能給大家這個面子。

不料劉瑾一聽居然笑了,他早猜到今天高鳳請酒的目地,也想過要如何收服張永,盤算來盤算去,總覺的張永的權力太大了,兼的差也太多了,這個面子給了,頂多兩人以後的關系比較順,自已還是不能把他完全控制在手里。

現如今就連楊凌都被自已扳倒了。卧榻之旁豈容一虎酣睡?何況江南還有個谷大用,手里管著自已眼熱不已的海事衙門,徹底打敗張永這只jī,才能嚇住谷大用那只猴,所以他已打定主意不給面子。

劉瑾把臉一扳,冷聲道:「快過年了,咱家過來和老哥幾個吃頓酒,敘敘舊而已。公事嘛,就不要談了,煞風景!嗯……..?朝廷的官職,豈能私相授受,張永一兄一弟,原本不過是兩個小販,有什么本事功勞可以入錦衣衛為官吶?」

張永是順毛驢兒,一聽這火就壓不住了。砰地一拍桌子道:「劉瑾,你不要給臉不要臉!你大哥原來還只是個佃戶呢,可是先在陝西布政使衙門做了參議,你現在又在活動,讓他進京做五軍都督府地都督。別當咱家不知道。我大哥認字兒、兄弟會武,多少還有些本事,你大哥快六十了,pì大地字都不識得。進京做都督!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劉瑾把臉一沉,喝道:「張永,你才不要給臉不要臉!咱家念在昔日情份上,才對你客氣幾分,別以為咱家收拾不了你。你以為投靠楊凌當條看門狗就能順順當當了么?告訴你,就是楊凌現在也不放在咱家眼里,你不要不識時務」。

張永氣極而笑。跳起來罵道:「你這老狗!威國公是幫過咱,可是人家從來不干預咱家的事,無論人家多大的權、多大的勢,可是一直真心把咱家當成朋友。看門狗?如果咱家今天跪下舔你的腳趾頭,那才是真的成了看門狗,你劉瑾的胃口太大了,想吃下我?小心撐死了你!」

其他幾人連忙站起來勸架,連拉帶拽地剛把張永摁下去。「呼」地一聲。張永臉上蒙上一塊白手巾,把大家嚇了一跳。扭頭一看,是對面地劉瑾跳了起來,指著張永罵道:「混帳東西,今時不比往日了,還想象當初在豹園兒似地,潑你老子一杯酒不成?蹬鼻子上臉地混蛋!」

高鳳等人一看趕忙又過去勸他,還沒繞過桌子去,張永掙脫了按著他的魏彬、邱聚,抓起只銀酒壺擲了過去,惡狠狠罵道:「老子舍得一身剮,還潑不得你個老狗才?想當老子地老子,先把家伙什兒長全了!」

「你個狗日的!」劉瑾大怒,一閃身躲過了酒壺,抄起酒杯筷子盤子碗的劈頭蓋臉地砸過來,張永漲紅著臉毫不讓步,一邊抓起東西回擲,一邊罵道:「今日老子請酒,給足了你臉面。給臉不要臉,老子就是把兄弟都安排在錦衣衛了,能怎么著吧?

有膽子咱們到皇上那兒說個明白。你眼紅啦?你不是管著司禮監嗎?不如把你談家(劉瑾本姓談)的男人全弄進宮去當奴,女人弄進宮去當婢,那多風光啊,一家團聚呀!」

這話太惡毒了,正捅到劉瑾地疼處,劉瑾一聲怒吼,尖聲道:「統統放開!誰再攔著我,我跟誰急!」說著掙脫眾人就要過去拼命。

張永「嘩啦」一把踹開椅子,騰騰騰幾個大步走到房屋中間,一把抄起袍襟往腰帶里一塞,刷地扎了個四平馬,呲著牙沖他笑:「來呀,來呀,老子不打得你滿地找牙,我就不姓張!」

劉瑾這才醒悟到人家是會功夫的,真上去只有更丟人,可是不上去又咽不下這口氣,就在這時劉瑾的家人蹭蹭跑進來幾個,張永一瞧罵道:「打群架嗎?來人!」

門外立即又沖進來幾個,清一sè是京營的官兵,一瞧老大跟人家干起來了,這些大頭兵可不管對頭是誰,刷地一下就拔出了腰刀。

高鳳急了,連忙跑到中間,大聲道:「我說劉公公、張公公,您兩位都是爺,都是我的爺,行了嗎?咱就不能平心靜氣說會兒話么?老兄弟見次面也不容易!」

劉瑾並沒喚人,那些家人倒不是進來幫忙地,而是有緊急消息告訴劉瑾。原來劉瑾chā手鹽法,發布命令禁止空文虛引、禁止私販夾帶。可是太監常浩奉命去南京公干時,攜官鹽充作購買織造的銀子,又夾帶了私鹽想大撈一筆,以前這事兒有公干的太監常干,結果被內廠的探子查出來。立即稟報了現在掌管著內廠地幾個檔頭。

消息傳到劉瑾那兒,劉瑾和常浩沒啥私交,便立即派人去逮捕常浩,還杖打了沒查出常浩夾帶私鹽的巡鹽御使,逮捕了幫常浩運私鹽地鹽運使寧奇潤,趁機拷打收臟,把他們的家抄的干干凈凈,就連這位鹽運使的女兒都賣掉。換了銀子收進了自已腰包。

這一記懲貪風bào真起作用,各地鹽運使再不敢冒這風險,不料劉瑾自已卻以運送海鮮為名,夾帶私鹽販賣。用的方法很稀奇,這海物要保持不壞,上邊總得灑點鹽腌著,可問題是人家劉大官人是一車鹽上象征性地放一條魚,根本就是拿沿路的巡鹽官們開涮。

可他們偏偏碰上了一個清官。這位巡鹽官查出了十幾車私鹽立即下令收繳,劉瑾地家奴便悄悄亮出了劉瑾的招牌,那位巡鹽官立即扯開嗓門,生怕旁人聽不見似地痛罵他們冒充劉公公家人,違法亂禁、販運私鹽。還敗壞內廷劉公公的英名。

巡鹽官大肆宣揚了一番劉公公禁私鹽、肅貪腐的清官形象,當場扯碎了劉瑾寫的條子,然後把這些既不敢再承認是劉瑾家人,又無法說明白自已到底是什么人的私鹽販子全押了回去。劉家的人什么時候吃過這啞巴虧。最主要地是如果其他官員全這么辦,那劉家不是少了一條財路嗎?

所以負責接鹽地人沒等到人便一路尋來,得了消息便立即報回京來。販運私鹽超過一定數目是要砍頭地,那個鹽運使已經把砍頭名單報上去了,其中有一個被抓地人是四管家的侄子,他得了訊急的不行,這才沒等劉瑾回家,就急急趕來了。

劉瑾一聽果然大怒。十幾車鹽吶,再摻上沙子摻上土,那得賣多少錢?張永這小子正在渾蛋,一個小小巡鹽使也渾蛋起來了,敢和咱家叫板的人不少吶!

劉瑾把眉尖一挑,殺氣騰騰地道:「走,馬上去戶部!吞了我多少,我讓他給我吐出來多少!還有那個不開眼地東西。再不懲治就反了他了!」

劉瑾權力比張永大。打架可不行!別說廠衛在他面前一直是和稀泥,就算完全聽他的。那些特務擅長的又不是打仗,能是京營官兵的對手嗎?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給他一拳不如捅他一刀,瞅准了再出手也不遲,想到這里劉瑾暫時忍下了這口惡氣,對張永冷笑道:「動拳頭?動拳頭顯不出咱家地手段!姓張的,和我劉瑾作對,你就慢慢消受吧!但願你消受得起!」

說完一拂袖子,劉瑾揚長而去。其余幾虎面面相覷,心頭都有點恚怒,怎么說也是大家一齊出面相托,劉公公現在也……..也太囂張了,根本就是目中無人吶。

張永把袍子從腰帶里扯出來,想了想不放心了,牟斌曾被劉瑾整的很慘,邵節武堂堂北鎮撫司鎮撫使還曾被劉瑾關過大獄,他能不能抵住劉瑾的壓迫?今天事鬧的這么大,要是兄弟真被趕出錦衣衛,那自已以後也不用混了,臉全丟光了。

他在房子里打了個磨磨,然後向高鳳幾人團團一揖,說道:「幾位兄弟好心好意,張永銘記在心,今日累幾位跟著張永拂了面子,是張永的不是。改日張永再設宴,給諸位兄弟賠罪。咱家和劉瑾算是勢不兩立了,不能等著他打上門來,手頭有點事得馬上辦,咱家也告辭了」,說著張永又是一禮,轉身大步走了出去。

高鳳氣的呼呼喘氣,一pì股坐回椅上,想了想這和事佬當的實在丟人,不由憤憤地一拍桌子。其他幾人不由暗暗嘆了口氣,也在椅上坐了下來,房中杯盤狼藉,一時默默無言。

張永出了大門,雪花已飄了起來,他仰臉思忖片刻,上車說道:「走!去兵部!」

錦衣衛雖然大權獨掌,地位超然,但是兵制仍歸兵部,他知道劉宇現在在楊凌和劉瑾之間搖擺不定。但楊一清卻是楊凌一派地人,如果再有楊一清的支持,那么牟斌那兒就更能穩住陣腳了。他不是不能給兄弟另外安排個差使,但是現在能否讓兄弟在錦衣衛站住腳,關乎到他的權威是否存在了,無論如何,他要與劉瑾搏上一搏!

張永到了兵部,見大門口劍拔弩張。氣氛十分緊張。一個身材健美的藍衣少女背著雙手,獨自傲立在兵部大門前,對面一群兵丁,持著刀槍卻不敢bī近一步。少女身後站著近百余人,都是普通百姓打扮,不過全都是二十多歲的健壯小伙,手里同樣持著刀槍,地上還按倒了十幾個官兵。鋼刀壓在脖子上。

張永心中好奇,這是什么人這么大膽,竟敢跑到兵部衙門鬧事,張永忙叫人停了轎子,靠在石獅子旁邊。只見對面一個校尉sè厲內茬地道:「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沖撞官駕,不怕殺頭么?快快速手就縛,否則格殺勿論!」

對面地嬌美少女滿不在乎地道:「沖撞官駕?你小子給我搞清楚,若論官。我的官比他地官要大得多呢,竟敢對我wū言穢語,真是豈有此理!我來這兒是要見驍騎尉伍將軍地,不是來鬧事兒的,伍將軍在不在?」

五品地驍騎尉在京師可算不了什么大官兒,被她拿下的人卻是大內錦衣衛首領楊玉,權柄極高,那個校尉怎能讓她把楊大人這么摁在地上。臉頰貼著雪地,說不出的狼狽。校尉道:「我已經派人傳稟,侍郎大人馬上就出來,快快放開楊大人,你闖了滔天大禍了!」

楊玉是錦衣衛地人,這女子不知是什么人,居然領著百余人闖到兵部,手中還持著兵器。可以想見楊玉只要給她安個試圖造反的罪名。就能把她們全抓進大獄。這樣嬌美可人的女子,一旦淪落到楊玉這個好sèyín邪的禍害手中。可以想見將有什么樣的下場,那校尉心有不忍,不禁嘆了口氣。

少女格格一笑,說道:「好吧,不讓我進去,我就等你們大人出來」,她妙眸一轉,瞧瞧被摁在地上,正惡狠狠地瞪著她的楊玉道:「你也姓楊?嘖嘖嘖,同樣是姓楊,這官兒差遠了,人品差的更遠。哼!瞪什么瞪,敢對我那么無禮,不宰了你已經算便宜你啦!」

這時兵部左侍郎楊一清急匆匆走了出來,聽說有個女子率了百十號人居然包圍兵部,他也十分好奇,當下領了幾十號人,個個持了兵器,出門一見這般情形不禁詫道:「你這女子是什么人?難道不知道王法了么?竟敢在兵部門前鬧事,扣押朝廷命官,快快把楊大人放了!」

張永見他出來了,這才上前相見道:「楊大人,咱家有禮了」。

楊一清見到張永,忙拱手道:「原來是張公公,客氣客氣。呃……..且待本官處理了此事,再接待公公」。

張永笑吟吟地道:「呵呵,楊大人請便,咱家的事兒不急」。

對面地藍衣小姑娘聽了兩人對話,烏溜溜的眼珠兒一轉,詫異地道:「又是楊大人?怎么這么多姓楊的大人?」

楊一清看了她一眼,走上前道:「姑娘是什么人,要見哪個楊大人,為什么帶人沖撞兵部,扣押楊玉大人?」

藍衣小姑娘眉毛一橫,比他還囂張地道:「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沖撞兵部啦?兵部門口不准站人,只准站些畜牲?」

楊一清勃然大怒,叱道:「大膽!不知天高地厚!」

藍衣小姑娘嘻嘻一笑,彎腰施禮道:「呵呵,多謝大人誇獎,另一位楊大人也這么誇過我呢。那位楊大人學識高深的很,本姑娘虛心向他請教,現在還真就知道天多高地多厚啦,要說天多高地多厚,這位楊大人你知不知道呢?」

這小姑娘巧笑宜人,叫人看著就覺的可愛,要不是在兵部鬧出這么一檔子事。楊一清還真不忍責罰她,他又好笑又好氣地道:「狂妄地小女子,本官是兵部左侍郎楊一清,你為何帶人到兵部鬧事,還違禁持了刀槍,快快說個明白,否則本官決不容你就此離去。嗯?你說楊大人,哪個楊大人?」

姑娘說道:「楊凌楊大人吶。他囑我早日進京從軍效命,我這不是緊趕慢趕的來了京師了么?結果可倒好,本姑娘到了,兵部大門進不去,又碰上這個混蛋對本姑娘言語非禮、動手動腳,我沒宰了他,還是看在楊大人面子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