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劉瑾伏誅(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5993 字 2023-06-03

第362章劉瑾伏誅

六科十三道里專門玩筆桿子的官員,這回又有了用武之地。盡管這些衙門已經被楊凌搞掉了一半,但是剩下來的這些人,其殺傷力仍然驚人。李東陽、楊廷和略作暗示,科道衙門集體上書,眾口一詞彈劾劉瑾,罪名不計其數,正德皇帝的龍書案頃刻之間就被鋪天蓋地的奏折淹沒了。

正德對這些奏折依然是看都不看,既已決意殺人,這些東西不過是給天下人一個交待,還看它作甚?劉瑾被人從內獄移交詔獄,就察覺到不妙,可是他還是搞不清楚皇上明明已經心軟了,為什么忽然又決定對自已下手。

楊凌交待給苗逵的唯一任務,就是看管劉瑾,決不讓他和皇帝通一句話。因為要讓皇帝殺他,哪怕他做盡惡事,恐怕也不容易,唯有造反弒君,才是唯一可行的辦法。所以根本不能讓他和皇帝辯解。

苗逵也深知萬萬不能功虧一簣,劉瑾移送詔獄,御馬監破例派人追去,東廠張永和錦衣衛牟斌也各自派出心腹,再加上重掌內廠大權的吳傑人馬,三廠一衛各出jīng英,把詔獄圍的水泄不通,除非皇帝要來那沒辦法,否則誰也別想進去、誰也別想出來。

三廠一衛的人馬還負有互相監視的責任,這是最後關頭了,容不得再出一點紕漏。

張彩、劉宇、曹元、楊玉、石文義、張文冕等人以及劉瑾在京的親屬也同時被逮捕入獄,馬永成、羅祥兩個死黨根本無處可逃,其他三人一溜煙兒跑到張永那兒抱著他的大腿一通「大哥、大爺」的哭,把張永哭的心軟,好在劉瑾太專權了,他們也就跟著撈了點油水,實無什么大惡。張永出面說話,把這三人保了下來。

盧士傑本來是沒有事的,戴義安排的好好地,說他是投效劉瑾,想為之幕僚,為朝廷做些事,後來發現劉瑾挪用公銀謀一已之私,予以告發。這樣一來不但無罪反而有功。不料盧士傑隱忍許久的狂性又陡然爆發出來,這位狷狂書生好名遠甚於好利,寧可一同入獄,也不願意背負出賣舊主之名,雖然他原本就是受楊凌所托潛入劉家,可這偏偏是不能出口的。

戴義怎肯抓他,盧士傑於是提著個酒葫蘆跑到東廠大堂,往公案上盤膝一坐。邊飲邊罵,不抓他絕不走人。歷來被人畏若煉獄的東廠竟成了天橋鬧市,戴義哭笑不得,好言好語就是勸不走他,無奈之下只好如其所願。把他送進大獄先安頓下來,然後跑去請示楊凌。

楊凌聽了也是啼笑皆非,百忙之中專門趕進獄里規勸,盧士傑坦然自若。對楊凌笑言道:「國公不必勸我,能殺劉賊,盧某一命何惜?若如此出獄,未免為人詬病,盧某便以一命償之,又有何妨?」

楊凌碰上這么一頭倔驢也是毫無辦法,戴義眼珠一轉,對他耳語一番。楊凌這才頷首而去。被抓進獄的劉宇、曹元等人自知投錯了主子,這條命算是完了,在獄中只是閉目等死,別不多言。倒是張彩、張文冕不肯某休。

他們兩個比別人聰明,聰明的人總是不甘心坐以待斃的。張彩在獄中連夜寫就一篇錦綉文章,大談自已曾如何規勸劉瑾不要納賄,不要苛待百官,乃是一個大大的忠臣。他地文才極為出眾。把不得不屈服於權閹,為了朝廷、為了江山社稷委曲求全的尷尬情形描述的活靈活現。

其實這位可憐的吏部尚書還不知道皇帝突然翻臉的真正原因。如果知道皇帝是因為劉瑾謀反,估計他也不費這事了。正因為他一直以為皇帝是為了劉瑾貪墨的事大發雷霆,所以就在這件事上大作文章,表白自已的無辜和無奈。

他這么做,生的希望雖然渺茫,倒也不失為一條死中求活地好辦法,如果皇帝見了他這篇聲情並茂的好文章,說不定一感動,就饒了他性命。

偏偏聰明人越到緊要關頭越犯糊塗,求饒就求饒算了,可他為了說明自已是沒有辦法才依附劉瑾,這位京師第一中年美男子跟神經短路似的,居然舉了李東陽的例子,說他內閣首輔都請劉瑾吃過飯,為他賀壽寫過詩,阿諛奉承,取媚權閹,何況我呢?

他這話說的是不錯,攀地那人官也確實比他大,那人現在好端端的當官、他卻入了獄,聽起來也更加的惹人同情,起碼戴義看了他的這封悔過書就深受觸動,當晚還特意給張大帥哥加了餐,於是第二天一早張彩先生就莫名其妙地「病」死了。

另一個聰明人張文冕官兒不大,劉瑾無論是貪wū也罷、造反也好,似乎象他這種小人物都成不了主犯,沒理由陪著一起死,張秀才蹲在獄里,苦思了半天,才認為把他當成主犯抓起來,唯一地解釋就是:人家把他當成劉瑾的智囊了。

軍師嘛,不抓你抓誰?

一向以劉瑾軍師自詡的張文冕想通了這一點,立即興高彩烈地叫差官去把戴義戴廠公請來,對他檢舉揭發,說劉瑾的軍師智囊叫盧士傑,是個很有名的大才子,請戴廠公一定要把這人抓起來,自已呢,只不過是劉瑾的侄女的相公的朋友,所以托了他地關系謀了個差事。

戴義聽了很高興,拍了拍他的肩膀誇了幾句,叫他安心在牢里邊待著,說東廠在他戴義的領導下不再是鬼門關了,也不再搞冤假錯案啦,他戴義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會怨枉一個好人,等到事情水落石出,就把他放出去。

為了證明他說的是真的,戴義言必行、行必果,立刻把張文冕從重囚單人牢房提出來,打入普通牢房,和十多個囚犯關到了一起。張文冕為此感動的熱淚盈眶。可惜張秀才雖然遇到了戴青天,但是他的命不好,據說當天晚上為了爭馬桶。其他的囚犯發起狠來,把張秀才摁在馬桶里給活活嗆死了。

劉瑾還沒死,這兩位聰明人倒比劉瑾死地更早。

然而,劉瑾地死期,也近了……..

皇帝降旨,於午門廷訊劉瑾。

三法司於午門外設下刑堂,六部九卿廷審劉瑾,又命許多皇親勛臣同列。劉瑾在獄中雖惶惑不安。可是左思右想,終想不透皇帝為何又改了主意,必欲公開審他。

錦衣衛提了劉瑾,押至午門,劉瑾放眼一看,見是三法司當面,他不慌不忙,大搖大擺地走過去。輕蔑地環顧了眾人一眼,冷笑道:「在座諸位,不知是誰審我?」

劉瑾倒也不是不畏死,他如此猖狂作態,正是想以氣勢壓住群臣氣焰。令他們無人敢予審問,最好bī得皇帝出面,才好弄清皇上心態變化的原因,當面求情。謀求生機。

這些官員雖然未必是他一黨,但是劉瑾主持朝政,尤其是負責官員考評期間,遞個小話,送點禮物,這些事多少是有地,被劉瑾一說,這些官員心虛羞愧。竟然無人應答。

劉瑾一看,膽氣更壯,雙手舉著鐐銬仰天大笑道:「滿朝公卿,都出自咱家門下,哪個有資格審我?」

他這話有些猖狂,嚴格說來,許多官員並不算是走他的門路做的官,可要是往寬義上算。劉瑾剛剛主持了官員考核認定。重新任命,說這些人統統出自他的門下。又似沒錯。

文武百官,乃至三法司的官員臉上發燙,雖知劉瑾如今已是階下囚,可是積威之下,沒有一人敢冒頭指斥。

刑部尚書臉膛漲紅,有心出口呵斥,可是見都察院、大理寺都不言語,也不願露這個頭。而都察院、大理寺卿也各有想法,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糾察、大理寺駁正,初審那是刑部的責任,他們自然不願露面。

可是當著滿朝文武、王侯勛卿如果任由一個囚犯囂張,而且又是在午門之前,豈不有損皇家體面?刑部尚書只好硬著頭皮,軟綿綿地說了一句:「劉……..劉瑾,休得放肆」。

劉瑾哼了一聲,拖著腳鐐,肩膀左右橫晃,儼然仍是內廷之主時地模樣,大步走到三法司面前,乜斜著眼看著他,冷冷斥道:「拿椅子來!」

陡聽一人大聲道:「椅子就不必了,先雜治一番」。

隨即一人大步如飛,騰騰騰地趕了來,往三法司前邊一站,後邊兩個小黃門緊著忙著追上來,把抬著的椅子放下,那人笑微微地往上一坐,翹起了二郎腿,笑容可掬地道:「劉公公,好大的威風,咱家可不是出自你的門下,審不審得你?」

劉瑾一看來人是張永,這可真是仇人相見份外眼紅,他權勢熏天時,張永都敢和他當面掐架,何況現在是落了翅的鳳凰,張永豈會怕他?

劉瑾一抖鐵鐐,嘶吼一聲就要撲上去,張永翹著二郎腿坐著,豎起一根食指向他一點,隨來的一隊官兵中立刻沖出兩個校尉,將劉瑾死死按住。

張永慢條斯理地道:「來呀,給爺們賣把子力氣,好好侍候侍候劉公公」。

兩個校尉立即將劉瑾按倒在地,擺手讓兩旁扶棍而立的衙役用刑。

劉瑾大怒,吼道:「張永,你這匹夫,竟敢對咱家動用私刑?」

張永翻了翻白眼兒,不屑地道:「看看,看看,說你不學無術了吧,你還不承認。三法司會審,須將本犯先拷打一頓,然後才會審案。這叫雜治。就象以民告官,告至大理寺,那得先滾釘板,才受理你的案子一樣,是不是呀,幾位大人?」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位頭腦齊齊拱手道:「張公公所言不假」。

張永嘿地一聲,笑臉一收,喝道:「給我打!」

兩個衙役一頓棍bàng。打地劉瑾pì股開花,劉瑾牙根緊咬,不願在老對手面前服軟露怯,一頓板子打完了,鮮血染紅袍襟,張永笑眯眯地道:「文武百官,乃是皇上的臣子,你說出自你的門下。這就是大逆不道,只此一端,便可以定你的罪!」

張永問道:「我問你,貪wū受賄,勒索錢財。可是有的?」

劉瑾低頭尋思片刻,方恨聲抬頭,答道:「有地!」

張永一指目瞪口呆的三法司,喝道:「記上。劉瑾承認貪wū!」

隨即又問:「你打擊陷害忠良,可是有的?」

劉瑾冷笑:「何謂忠良?」

張永一笑,說道:「那么你打擊陷害彈劾過你、不肯附庸於你的官吏,可是有地?」

劉瑾想也不想,很光棍地答道:「有的」。

張永又是一指:「記下,劉瑾承認打擊排擠不肯為虎作悵的朝中官員」。

張永依著趙瘋子三十大罪、六十小罪,從小到大依次問起,劉瑾為免受皮肉之苦。省得還沒熬到見皇上就一命嗚呼,一概爽快答應,直到張永喝問:「你私蓄數百家將,府中暗藏兵器甲胄,可是有的?」

劉瑾一呆,說道:「咱家家業甚大,招募些家將護院,自是有地。不過……..兵器甲胄要來做什么?哪有此事?」

張永冷笑:「從你府中搜出兵甲戰器無數。你還要抵賴么?」

劉瑾愕然半晌,忽然拼命掙扎。嘶吼道:「張永老賊,是你害我!一定是你害我,我何曾蓄的兵器甲胄?」

張永哈哈笑道:「從你府中地窖秘處,搜出許多兵器、盔甲,此事乃是皇上親眼所見,還能有假?」

他返身一指,說道:「記上,劉瑾承認私蓄家將,無法否認暗藏兵器甲胄」。

劉瑾氣的肺都快炸了,qiáng辭奪理、橫加罪名,曾幾何時,是他坑害百官、排擠異已、打擊報復慣用的伎倆,現如此卻被人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這才體會到那種憤懣悲憤地感覺。

他的心中更是充滿了驚恐和畏懼,因為他終於知道皇帝為什么改變了主意,在午門廷審他了,這一次他是真的完了,對手也明白打蛇不死後患無窮的道理,這是要往死里整他啊。

劉瑾拼命地掙扎起來,可他哪有力氣掙得過身qiáng力壯地披甲校尉?劉瑾雙手撐地,沖著宮門悲聲大呼:「皇上!皇上救我!皇上救我啊!」

「我問你,你府中私藏機關團扇,可是蓄意謀刺君上?」

「皇上救命!皇上,老奴是劉瑾啊,皇上!」劉瑾捶地大呼,眼淚滾滾。

「記上,劉瑾只是痛哭,不敢否認!」

太zǐ gōng,正德皇帝一襲玄衣,撫琴甚急。

十指挑抹撥彈,琴聲悠悠,充滿凄涼,苗逵、戴義恭立於後,屏息不言。

忽然錚地一聲,琴弦崩斷,弦音乍止,正德皇帝停手虛浮於琴上半尺,徐徐,一滴殷紅的鮮血緩緩滴了下去,『嗒』地落在琴上。

苗逵、戴義身子一顫,慌忙俯身上前,正德卻厲喝一聲:「滾開!」

兩人嚇了一跳,站在那兒再不敢動了,正德皇帝凝視著指尖,望著上邊慢慢又凝起一顆鮮艷的血珠,chún邊忽然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人心難測、欲壑難填。我待劉瑾不薄。你們說,他為什么這樣對我?」

兩人嚅嚅難以作答,正德目光一閃,忽然問道:「楊凌呢?他在哪里?」

戴義輕聲答道:「回皇上,威國公自皇上召見之後,即閉門在家,連前往探望地官員也是一概不見」。

正德幽幽地嘆了口氣,幽幽地道:「楊卿是怪我聽信讒言。將他禁閉府中?還是……..因為劉瑾地事,他擔心朕對他也生份了?」

二人提心吊膽不敢作答,正德出神半晌,才斷然道:「不會的,楊卿決不會負我。我們一世君臣、一世朋友……..一世兄弟,他斷然不會負我」。

此處是yòu時所住地太zǐ gōng,正德又心懷激盪難以自已,竟連稱呼也改了。不再自稱為朕。那么信任地劉瑾竟然在yīn謀害他,這件事對他地刺激實在是太大了,他說的斬釘截鐵,與其說是對楊凌絕對的信任,不如說是在堅定自已的信念。一向重情重義的朱厚照,再也禁受不起另一次背叛的打擊了。

戴義、苗逵連忙道:「皇上英明,皇上說的是」。

正德曬然一笑,反問道:「我英明么?我英明會把一個jiān佞視作至親至信地人。留他在身邊這么久,絕對地信任他?」

他悠悠閉起雙目,傷心地嘆道:「我對楊卿決無懷疑,可他避門不出以避嫌,那是對朕生了嫌隙了,他擔心朕會連他也疑心了,心魔已生,情誼不復……..伴君如伴虎。伴君如伴虎啊,君王命中注定就該是孤獨的?就該永遠沒有朋友、沒有可信的人……..。?」

指尖一滴血珠墜下,兩顆淚珠也從少年天子的腮上滑落。

他握有天下最大的權力,但是情感上,他能夠親近倚靠的人卻不多,原本心中最親近的兩個人,一個背叛了他,一個為了避嫌遠遠地逃開了他。那種空落難過地感覺充塞了他地xiōng臆。

「朕。不要做孤家寡人!」朱厚照憤然抬手,身前地古琴被他拋了出去。叮叮咚咚地滾了開去,那殘破的聲音一如他此刻受傷地心靈。

忽然,一個小黃門踮著腳尖兒悄悄走過來,戰戰兢兢地道:「皇……..皇上,威國公求見!」

正德聞言霍然抬頭,眼中已是一片狂喜、一片欣慰、一片釋然。

戴義、苗逵齊吁口氣,臉上同時露出輕松地笑意。

一個青袍書生在正德略顯朦朧的目光中翩翩而來,他身穿圓領青襟大袖袍,頭戴月白四方巾,身材修長、面如冠玉,一派儒雅風流,正德心神一陣恍惚,忽然間又似回到了兩年前太zǐ gōng中初相見……..

「楊侍讀!」一聲呼喚,脫口而出。

正德欣然喚著,眼中雖還有淚,臉上卻已溢起一片笑意,一片真正發自內心的笑。

這一刻間,兩人的心重又貼在了一起,那是一種超越了君臣尊卑地兄弟之情,當今世上,也唯有楊凌,能給他這種感覺。

「臣向義妹一仙學過簫技,只是造詣不高。皇上既有雅興,臣便現丑,與皇上合奏一曲如何?」

「好!奏什么曲子?」

「就奏皇上所譜的那首……..《殺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