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歸路(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6731 字 2023-06-03

第392章歸路

郭家庄,一座軍營矗立在要道上,鹿角、荊棘、拒馬槍,後邊營壘中又密布弓箭手、撓鉤手、絆馬索、陷馬坑。李守備、萬都司的陣地剛剛收容了一批從溧水敗退下來的殘兵,轟然如雷的馬蹄聲就到了。

遠遠的,漸馳漸近的白衣軍騎兵的身影越來越清晰,隆隆的戰鼓聲如同低壓天際的滾雷,從低空輾了過去,裨將牙將千戶百戶們各歸各位,全軍在靜默中等待著白衣軍的到來,他們已經等待良久了。

萬馬奔騰的場面和隆隆的戰鼓聲交織在一起,不由得令人心頭血氣翻涌。

「火炮,預備,放!」

「弓弩,預備,放!」

「轟轟轟轟!」十門大炮轟然作響,一片鐵砂鉛丸交織成一片鋼鐵雨幕橫掃橫向百米范圍內的一切,沖在最前邊的白衣軍先鋒部隊齊刷刷倒下一片,戰馬或者仆倒在地,龐大的身軀又向前翻滾出幾丈,或者帶著一身鮮血負痛橫向跑出,後邊的快馬沖撞、踐踏在他們身上,把他們踩成肉泥的同時,自已也人仰馬翻,繼續被後續者踐踏著。

白衣軍繞過血肉組成的障礙,馬不停蹄繼續向前猛沖著。轉戰南北、日日廝殺,現在能活下來的勇士,無論意志還是武力,無疑都是百里挑一的qiáng悍之士,要不是因為對前途日漸失望,他們的戰力還能提高一個層次。

但是現在,他們又鼓起了勇氣,因為楊虎給他們畫了一個大餅,為了這個美好的大餅,他們提起了jīng神,亡命地拼搏著。用生命奪取著時間。一lún箭、兩lún箭,只射出兩lún箭,五百多名白衣軍戰士倒在血泊之中,然後奔行如龍的快馬就沖到眼前了。

「退,火銃發射!」象炒豆一般,劈嚦啪啦的響聲中,人落馬,馬驚跑。又是一片死亡。官兵的武勇是不如這些死亡線上幾經錘練,已經脫胎換骨成為真正戰士的悍匪地,但是從兵器的完備到陣勢的齊整,還是他們不能相比的。

「再退!槍陣伺候」,一桿桿長槍抬了起來,又是毛竹長槍,而且加纏了層層蔑片以防輕易折斷,長槍一頭拄地。鋒尖向前,豎如密林。

「噗噗噗」令人戰栗的槍尖入肉聲,人喊馬嘶,轟然倒地,後隊的白衣軍反應過來。短柄投槍借著馬勢奮力摜出,官兵隊伍也被撕開一道缺口,已有白衣軍沖入了官兵隊伍中,雪亮的鋼刀揚起來。迎著燦爛的陽光,映出一道道凜冽地鋒寒。

李守備、萬都司持刀督戰,有擅退者皆斬殺不赦,他們接獲的是必殺的嚴令,膽敢畏戰縱敵者,殺其將佐。這是威國公楊凌的命令,沒有人懷疑他執行這一命令的決心,於是他們只好先對士兵們執行殺無赦的戰場紀律。

戰馬沖鋒撕開了一道豁口。但是白衣軍還沒來得及高興,就懊惱地發現,他們又重新陷入當初攻打南京城時的尷尬,他們沖進了敵陣,卻沒辦法利用自已的機動優勢反復執行沖刺、劈砍動作。

後邊是人為墊高、挖低地道路,還橫七豎八地擺放著各種車輛,其中居然還有驢車和手推車,明顯是從附近村落里搜羅來的。這些不能稱之為兵器的兵器。卻起到了阻礙馬隊殺鋒和掩護官兵避讓的效果。

盡管江南少騎兵,可是這些持著長矛、單刀的官兵們利用地勢之利抵消了他們地戰馬優勢。然後用從壯家兵那里搬來的七人砍頭小組作戰方式,長短兵器配合,有人負責攻、有人負責守,有人負責刺人頭、有人負責砍馬腿,令得騎在馬上顧此失彼的白衣軍頭痛不已,性急的悍匪干脆跳下馬來,和官兵們絞殺成一團。

後續地白衣軍不斷加入戰團,李守備和萬都司漸漸彈壓不住戰場形勢了,這時,負責鎮守東屏鎮的霍百戶、銅山鎮的李千戶、戚橋村的何縣丞,帶領官兵揮舞著旗幟又掩殺過來。

官兵雖不甚多,但是三路合圍,令白衣軍心理壓力立即加重,開始萌生退意,他們雖然一向戰無不克,但是和官兵打硬仗的機會並不多,然而現在官兵卻象是發了瘋一樣,變得和他們一樣不怕死,他們又失去了戰馬優勢。

狹路相逢勇者勝,勇氣不是憑空產生的,援軍的到來,令已經產生頹勢的守軍聲威大振,白衣軍卻沮喪起來。每向前一步,距離南京城就更近一步,可是剩下地路每進一步都要用血來鋪染,難道這么短的距離就如同一道天塹?

楊虎心中憤憤不平,不過他也擔心聞訊來援的官兵越來越多,他們的優勢在於快,卻不在攻堅,何必以短攻長?楊虎開始鳴鑼收兵,決定繞道迂回殺向南京。

大軍開始向東轉移,剛剛殺過來的李千戶、霍百戶貪功不舍,在後邊窮追不舍,楊虎大怒,返身又戰,失了車營和地面崎嶇的優勢,又來不及結陣自保,官兵不是騎兵的對手,頓時被殺得落花流水,一轟而散,楊虎也不戀戰,立即撥馬再走。

待他領軍來到茅山鎮,只見一河攔路,河上一座大橋,前鋒戰馬剛剛沖過去兩百余匹,轟地一聲巨響,橋下騰起一團火光濃煙,將大橋連著堪堪沖上橋去的幾十名白衣軍炸上了天。

對岸蘆葦叢中萬箭齊發,隨即殺出無數人馬,瞧那裝扮,大部分卻是民壯丁勇,把那百十騎白衣軍團團圍住,只以弓弩遠射,片刻功夫戰場上只剩下孤零零百余匹戰馬。

只見衙差巡檢和民壯簇擁著一個文官兒走到橋邊,那文官黑黑壯壯,捧著肚子放聲大笑,高聲喝道:「本官茅山巡檢司水天道在此,白衣反賊,爾等大勢已去,還不束手就擒?」

易晨風聞言大怒。搶過一張弓來倏地一箭射去,對方有人舉盾相迎,護著水巡檢退下堤去,隨後擁上數百名民壯隔河對射,楊虎氣得青筋直冒,下令不得與這些民壯糾纏,揮軍繼續東進,又沖向李家墳。

大軍沖到半路。恰迎上仙人衛地官兵趕來赴援,被他殺了個措手不及,官兵大敗,楊虎出了心頭一口惡氣,於是指揮大軍攻向道士嶺,道士嶺上也有一支軍伍駐扎,人數不多,大約只有千把人。據高防守。

楊虎指揮大軍攻嶺,嶺上將一捆捆燃著地蒿草扔下坡來,濃煙滾滾嗆人眼鼻,戰馬也受了影響。若是平時,楊虎大可引軍自去。官兵憑兩條腿追他不得,也只能徒呼奈何,偏偏現在楊虎志在南京,絕不能退。於是發下狠來,令大軍舍命攻山。

兩下里戰了大半個時辰,山上官兵漸漸不支向山上退去,為了阻止白衣軍追來,官兵引燃了山火,這嶺不高,生的都是低矮guàn木,一燃起火來濃煙沖宵。楊虎沒空追殺殘兵,徑自越嶺而過。

大軍沖到瓦罐窩,楊虎不禁大吃一驚,前方一道深壕,對面以數百輛廂車結陣,前鋒已與白衣軍交戰,對方弓箭、大弩、碗口銃、殺威炮隔壕肆虐,以壕阻馬、以車營火器拒馬。這樣jīng良地裝備比郭家庄更勝三分。

楊虎已經轉暈了頭。只覺這一路行來,越往南京城官兵越多。簡直處處埋伏、處處是兵,不禁悲從中來,難道真如韓柏所說,奇襲南京城早在朝廷預料之中?

可是趙瘋子和劉七都按約定正在攻打南京城,如果自已這一路逃走,致使功敗垂成,也不過多活幾日,其他兩路軍若是敗了,僅憑自已的人馬又能往何處去?也不過是遲了幾日葬送在這江東罷了。

正自想著,眼角瞥見淡淡一抹流光,一支大弩射出的無翎長矢破空而至,帶著尖利地呼嘯,「噗」地一聲,從一名騎在馬上的近身侍衛xiōng腹間穿過,帶著一團血霧繼續向後飛射,接連射死三人,四下一片驚惶閃避。

楊虎思忖至此,見此情景斷然下令道:「不能再走了,無論如何,一定要闖過去,我就不信,條條大道通南京,朝廷有多少兵馬沿路不斷設防?給我殺過去。易晨風,你率所部打頭陣,李夜隱,率所部繞至左翼,攻破官兵車營」。

瓦罐窩右翼是一座荊棘山嶺,左邊是一片水窪,官兵就是用此地勢,掘壕抵抗的,右翼山上有路,卻不知通向何方,路旁滿是荊棘難以逾越,而且馬匹上山困難,要從左翼繞過數里長的水窪攻擊官兵側翼,目前已是最快的辦法。

兩員大將立即領命而去。楊虎指揮白衣軍與官兵對射,掩護易晨風攻擊。他卻不知道士嶺上的煙火,根本就是官兵約定的聯絡信號,南京外圍已處處布防,無論他從哪一路進攻,適宜合圍的地方都設有煙火訊號,方便就近聯絡。

道士嶺煙火一起,官兵就知道楊虎地騎兵選在了這條線路進攻,已經開始向瓦罐窩、蛤蟆灣一帶集結,小半個時辰後,左邊殺聲震天,突然殺出一支隊伍,組成一個方陣,從水窪旁野地里揮軍殺來,槍戟斜舉如林,又是一個長槍陣,以步克騎的法寶。

楊虎大駭,連忙領兵沖了上去。能在連番廝殺當中生存下來的白衣軍果然英勇善戰,盡管經過了數個晝夜的急行軍和激戰,他們仍然可以勉qiáng抵擋住突然殺出的官兵的進攻。

雙方混戰在一起,六七桿長槍對付一匹戰馬,不計其數的官兵結成一個個七人小陣,小陣又組成大方陣,以免被戰馬沖亂,刀來槍往,鮮血橫飛,廝殺得極為慘烈。

楊虎大展神威,搶了一桿長竹槍,一桿槍在他手中如蛟龍出水,遮前擋後、前挑後刺,一路殺將下去根本無人能擋。楊虎獨自一人殺進官兵重圍,振臂一掄,掃開幾桿長槍,然後厲聲大吼:「李夜隱那個王八蛋哪里去了?」

他再蠢也知道情形不妙,李夜隱是當初在青州投靠他的三位地方豪紳之一,由於武藝出眾,成為他手下五虎將之一。當初投靠上山地三位豪紳,連帶著他們的家丁、護院、親眷,全都在李夜隱軍中,李夜隱被他派去從左翼繞回來攻打車營側翼,偏偏這時左翼擁來無數官兵,李夜隱的兵馬呢?

楊虎回頭看了眼遠處正指揮兵馬不斷向彈葯充足的車營發動無望進攻的易晨風,心中悲涼無限:「日久見人心,真正講義氣地好兄弟。還得是霸州山寨一起出來的這些出生入死的手足,別的人有幾個信得過呀?」

他大吼一聲,振槍挑開刺來地十幾桿長槍,可是隨即又有一片鋒利的槍鋒從四面八方向他遞來,槍尖鋒利,站得又遠,只是一縮一遞的事,任他武功高qiáng。也不能同時對抗這么多長槍,楊虎無奈,只得邊戰邊退。

周圍官兵也看出此人乃是首領,尤其他一只獨眼,象極了官府畫影圖形張布天下的那個白衣軍大首領楊虎。正德皇帝可是張貼過皇榜地,但凡殺死匪首劉六、楊虎者,賞萬金,民封伯爵。官升三級。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兵的本來就是在玩命,可是跟楊虎玩命,它值啊!

要是一對一,他們沒膽量,這四面八方幾十桿槍在往楊虎身上招呼,就互相壯膽兒了。指不定誰運氣好,在他xiōng脯上戳個大窟窿。那就發達了,這么一個送上門來的功名利祿,誰舍得他走啊。

易晨風一面指揮白衣軍拼命攻打前方車壘戰營,一面注意瞭望大哥這面動靜,眼見他被官兵團團圍住,易晨風急忙撥馬來救,他使的長兵器是一柄兩尖地鋼叉,被他舞得風車一般。易晨風一直殺到楊虎身邊。與他並肩作戰,且戰且退。

就在這時。右翼瓦罐山頭上也出現了增援的官兵,正在揮舞著刀槍向山下趕,易晨風見勢不妙,急忙大吼道:「虎哥,情形不妙,再往前去,只怕真的是死路一條,咱們退吧,先退兵整頓,再定去向!」

楊虎慘笑一聲,心道:「攻下南京立足,已是最後的希望,若是不然,還能去往哪里?」不過易晨風退兵整隊地計劃他倒是同意,現在官兵三面合圍,白衣軍就得三面受敵,唯有先突圍出去,就算三路官兵匯成一路,能與他交鋒的也只有正面之敵,官兵的人數優勢便不存在。

楊虎長吸一口氣,吼道:「撤!馬上撤!撤回道士嶺,整軍再戰!」

兩人當先便走,遠處一個等著升官發財的投機小兵,一直在人堆里打晃,就是不往前沖,手里拈著把弓在那兒找機會,一見二人撥馬回頭,那官兵大喜,立即開弓放箭,一枝冷箭抽冷子射來。

「噗」地一聲,沒有射中楊虎,卻正中易晨風地後心,好在那官兵臂力有限,這一箭還不致命。易晨風悶哼一聲,也顧不得拔箭療傷,qiáng忍著疼痛,領著敗兵向後便退。

那射箭地士兵懊惱之極,恨恨地放下長弓,撿起長竹槍邊追邊罵:「他娘的,大魚沒撈著,射中個小蝦米!」

楊虎大軍要逃,官兵倒是毫無辦法,他們縱有騎兵,但因人數有限,也不能派出來追敵,只能眼睜睜看著楊虎大軍向回路逃去。三支援軍各自結陣,然後自後徐徐推進,追蹤不舍,與此同時,其他幾路大大小小地援軍也正向這里趕來。

白衣軍人人浴血,更令人沮喪的是被楊虎地金錢加美sè鼓舞起的士氣已經消失殆盡,騎在馬上的逃兵已經完全沒有了那種彪悍無畏的氣概。

倉倉惶惶退出二十里地,眼看到了道士嶺下,還在冒著煙的道士嶺上一陣戰鼓隆隆,剎那間只見旗幡招展,數千名手持弓弩的人從坡後冒了出來,有被他殺退的仙人衛的殘兵,還有茅山鎮地民壯,一個個虎視耽耽,自嶺上冷冷地注視著潰敗過來的白衣軍。

「預備,弓箭伺候!」

吱呀呀一陣響,箭雨攢射,漫天飛蝗…….

趙瘋子行動了,預定日期一到,他就立即擺脫楊凌大軍,經渦陽、蒙城、懷遠,一路殺到了皇上的老家鳳陽。朝廷大軍照樣是行動遲緩,費盡了力氣遠遠地綴在後邊。

前方各路守軍也是後知後覺,遠點的等到知道消息,趙燧的大軍已經在鎮子里吃飽喝足揚長而去,動作快點的還能追上去看看馬pì股,對趙燧的大軍根本毫無威脅。

趙瘋子因此更為得意,這是朝廷大軍一向的行軍速度,按照官兵這種速度。只能在攻堅戰和中條山那種圍剿戰中才能占便宜,否則天下之大還不是任他來去?

趙瘋子攻進鳳陽城,居然還有閑情逸致大搖大擺地在鳳子龍孫們最喜歡去地皇恩樓,品了品仙人沖出產地皇尖六安茶,歇息了半日,然後繼續東進,馬不停蹄殺到璧瓦湖,奪船南下。

趙瘋子由湖入江。大隊走陸路,小隊駛船行,堂堂皇皇過了楊州,在長江邊上登船渡江,擺渡不休。終於在韓橋登陸,進入了江南地屆。

誰料,楊凌軍『追之不及』,便在鎮江登陸。截在他們前邊,趙瘋子不以為意,自忖騎兵神速,可以輕易閃過官兵,直撲南京,為了不與楊凌大軍沖撞糾纏,趙瘋子迅速chā向丹陽方向。

不料大軍奔襲到丹陽,只見前方旗幡招展。楊字大旗在城頭飛舞,城下萬馬蕭蕭,槍戟如林,軍陣如山,趙瘋子見狀大吃一驚。朝廷的快速反應部隊終於正式登場亮相,雙方就此你追我趕,『縱橫六合誰敢捕』地趙瘋子被楊凌咬住馬pì股窮追不舍,bī迫得他向常州方向轉移。

太湖邊上的池塘村。臨時中軍大帳中。氣氛十分緊張。趙瘋子神sè沉重地道:「我們縱橫河南,楊凌始終束手無策。想不到他竟然如此隱忍,原來早早備下了一支qiáng大的騎兵,直到今日才派上用場。

對官兵的機動能力做出錯誤判斷,關鍵時刻,那是致命的破綻。我們地速度優勢不復存在,他們現在緊緊咬住我們,而且總是攔住我們西進的要隘,原定計劃必須做一下更改。」

甄揚戈大聲道:「怕他個球,要不然咱們就迎頭沖上去,和他硬碰硬的干一仗,朝廷的騎兵未必就是我們對手」。

趙瘋子搖頭,說道:「你別忘了,帶兵的是許泰江彬,他們都是邊軍悍將,我懷疑楊凌不動聲sè秘密抽tiáo了邊軍jīng銳南下參與圍剿。南京城我是志在必得,我故意繞到這里渡江,本意是長途奔襲,甩開河南官兵,吸引江南主力,為劉六和楊虎創造條件。

同時,利用我們的騎兵優勢從包圍上來的軍隊縫隙中穿chā過去,但是現在楊凌率大隊騎兵堵在我們前邊,先機已失,必須隨機應變。」

他急急踱著步子,忽地停住,對紅娘子道:「崔副元帥,明日正午,是約定的破城之期,我想楊虎和劉六水陸並進,兩路大軍總有一路可以趕到,但是這一戰干系實在太過重大,為防萬一,我率主力吸引楊凌注意,你率四千兵馬,奔襲南京城。

他們地注意力放在劉六和楊虎那里,這一側必然空虛,你務必在正午時分趕到南京城東門。南京城險要無比,城高牆厚,如果硬奪,只要城中糧草充足,縱有二十萬大軍,打上一個月,怕是也難攻下。

攻城不如襲城,智取才是上策,三路大軍奔襲,約好統一行動日期,只要配合得宜,南京城必為我等所得。我早已安排封雷前去奪東城門,如果楊虎、劉六兩路大軍不能及時趕到,那就要靠你守住城門等候我們三路人馬趕到了。」

紅娘子一聽要她帶輕騎去南京,既可避開與楊凌為敵,又可去尋周德安報仇,這提議正合心意,於是立即點頭答應。

趙瘋子道:「我率軍引開楊凌,自宜興下去。取道溧陽、溧水前去助你,我們這一博就是要和楊凌比速度,看是他攔得住我們分頭並進的三路大軍,還是我們先奪了南京城」。

紅娘子道:「秀才放心,我這便啟程」。

「且慢!」趙燧喚住了她,沉吟片刻,語氣低沉下來:「如果…….我是說…….如果萬一封雷失敗,沒有奪取城門。那么不要再做遲疑了,奪不下城門我們根本打不下南京,你要毫不遲疑,立即執行後備方案,渡江回去,逃向陝西」。

紅娘子身子一震,脫口道:「你…….那你呢?」

趙燧哈哈一笑,說道:「待我與楊虎、劉六合兵。打不過走便是了,我們三路分兵,猶自可以逍遙,如今合兵一處,官兵豈奈我何?我們可以打浙江。也可以返回江西、穿越湖廣,甚至殺入四川,大明北邊半壁江山我已游遍,再逛逛這南方錦綉山河。想去陝西又有何難?」

見紅娘子猶豫,趙燧哈哈一笑道:「這只是萬一之策,未必便會用到,南京難攻,難在那層堅硬的外殼,只要打開一道門戶,那便是九城洞開,尚有何懼?你盡管去吧」。

紅娘子沒有言語。默默地盯了他一眼,略一抱拳,領著自已的人閃身出去。

趙燧長長地吸了口氣,對趙潘、趙鎬道:「本來是楊凌yīn魂不散地纏住我們,現在卻是我們要纏住他了。你們過來,咱們三兄弟好好計議一番,和他楊凌就在這太湖邊上,分個高低上下!」

長江北岸三棵柳。這是一個小地方。地名叫三棵柳,江邊卻綠柳成行。不止千株萬木。苗逵站在江邊垂柳下,看著大江流水悠悠東下,無數條大小船只奉官府命令,正橫渡長江,駛向北岸。

一個校尉騎馬自東飛馳而來,沿著江邊柳堤跑的飛快,到了近前那校尉滾鞍落馬,抱拳施禮道:「稟公公,對岸韓橋帶,響馬盜遺下地船只也被我們繳獲,全部駛回北岸了」。

苗逵懶洋洋地應了一聲,轉身欲走。

那校尉忙道:「公公,北岸沿江船只無數,是否集中管理,都要存集何處?可要派兵看守?」

苗逵聞言失笑,罵道:「你這蠢貨,這么多船哪里集中得下?再說難道那幫旱鴨子還能從對面浮水過來取船不成?」

他走上堤岸,行到一株綠柳樹下,停住腳步想了想道:「唔…….可稍作集中,著各地方官府派些巡檢民壯去看著,莫被潑皮無賴盜走便是」。

那校尉連忙應是,匆匆返身去了。

手下牽過馬來,苗逵翻身上馬,望向江南岸,發出一聲悠悠嘆息:「殺死匪首者,民可封爵,官升三級,若是得了這份功勞,我便蓋過了戴義、張永了,唉!國公爺已是國公,外姓人中已位極人臣,難道還能封王不成?何必與我爭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