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三個女人(1 / 2)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3943 字 2023-06-03

第428章三個女人

「什么?皇兄要帶我去江南?這……這不妥吧?御駕親征,乃是國家大事,妹子跟去,一旦傳揚出去,要受百官詰難的」。

永福公主不知道皇兄為什么要帶她下江南,雖然能遠足暢游,對於一個還未到十七歲的少女來說,是件令人怦然心動的開心事,可是自yòu接受的皇室教育,還是令她理智地提出了拒絕。

正德干笑道:「所以啊,不能讓你以公主身份公開去的,幸好外臣們見過你樣子的也沒幾個,你扮成我的侍女,和你皇嫂一同上船,到了船上侍候著的就都是我身邊的人了,那時也就沒有關系了」。

「喔,皇兄是要我去陪皇嫂啊……」,永福恍然大悟,明玉似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笨!我怎么有你這么笨的妹妹!」正德皇帝瞪起眼睛,把腳一跺,粗聲粗氣地道:「朕去打仗,楊凌能不去嘛,你還不明白?干脆點兒,你去不去啊?」

永福的俏臉一下子紅了,眼睛卻亮了起來,她抿了抿嘴兒,低下頭掩飾著臉上的歡喜,羞羞答答地道:「嗯,皇嫂既然要隨皇兄南征,妹子願意……願意去陪嫂嫂。」

正德見妹子難得一現的女兒羞態,不禁哈哈大笑,笑得永福臉紅紅的無地自容,她羞窘難當,不禁白了哥哥一眼。

正德笑聲未完,忽地人影一閃,香風撲面,兩個嬌俏的小美人兒一左一右扯住了他的袍袖,正德緊張地道:「慢來慢來。皇兄剛剛已被人撕破一件了」。

永淳搖著袖子,連聲道:「皇兄,皇嫂要去、皇姐要去,我們也要跟去」。

「噯~~」,正德板起臉,把手一抽,非常嚴肅地道:「你皇嫂是要照顧朕嘛,你皇姐是要陪……咳咳。也是有要事在身的嘛,你們兩個跟去干什么?再說,你皇姐現在居住於皇庵之內,只要稍做掩飾,離不離京有誰知道啊?你們兩個離開內宮,母後和皇後那里先就瞞不過」。

「這個好辦」,永淳公主興奮的兩眼象星星似的一閃一閃:「皇兄就把此事交給我吧,我去和母後說一聲。就說天氣寒冷,京郊蕭索,皇姐又不願回城,我和湘兒去陪她個把月」。

正德無奈地道:「問題是你們兩個丫頭跟去做什么呢?」

永淳公主把小拳頭一攥,慷慨激昂地道:「寧王造皇兄的謠。難道我和皇姐也是抱養地不成?我們是同仇敵愾啊!我們要堅定地站在你的身後,那就是對謠言最有力的反擊!對皇兄最有力的支持!」

「呃……」,正德干笑道:「其實你們安安份份地待在京里,對皇兄支持更有力」。

湘兒進京久了。也知道這位皇上特別好說話,其實平常根本沒有什么脾氣的,所以對他早沒有了畏懼之意,她立即在一旁幫腔道:「是呀皇兄,其實我們深居內宮,哪有人注意,只消瞞過太後、皇後那里便成了。我和永淳也扮做侍女便是,一路上一定乖乖巧巧的。絕不給皇兄添麻煩」。

「二位御妹,一個兩個我還遮掩的住,三位公主全去了南京,怎么可能瞞過他人耳目呢?我本來還希望你們兩個在京里給仙兒和永福打打掩護呢。你們聽皇兄的,就不要跟去啦,你們關心朕,朕也心領了,朕一定盡快掃平叛亂。凱旋而歸地!」

小公主永淳翻了個白眼兒:「皇兄啊。你讓妹妹說你什么好?誰管你凱不凱旋啦?方才那不是場面話嗎?江南風光我還沒看過呢,好不容易能去一趟。此時不去,這樣的機會我上哪兒再找去?你少自作多情啦!」

「呃……」,正德吃了個癟,悻悻地道:「好,要去就去,可記住了,你們去了就是侍女,給我規規矩矩的待在船上、車上,沒有我的話,可不准出來亂蹦」。

正德說完,一拂袖子氣哼哼地走了,房門一關,就聽房中爆發出一陣歡呼,然後一個少女的聲音狂笑道:「皇姐,這一路車馬同行,機會多多,我方才靈機一動,就又想出一條妙計來啦,哈哈哈……」

兩個嬌脆的聲音異口同聲地驚道:「啊?你又有妙計啦!」

正德把正在安排南征事宜的楊凌找來,說出三位公主和唐一仙要隨軍遠征的事來,楊凌一聽,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地:「不妥!不妥!皇上,這件事欠思量啊,幾位公主和皇妃雖說是扮成宮女,可她們畢竟不是宮女,一個不慎漏出馬腳,被大臣們得悉,難免會引來非議的,要是只有皇妃一人陪同,臣還能安排的妥當」。

「噯,話不是這么說嘛」,正德皇帝和顏悅sè地道:「朕之所以答應,也是覺的有愧於皇妹嘛,難得她想出去散散心,走一走有好處,說不定回來後就淡了出家的心思啦。

你是朕地肱股之臣,是朕親信中的親信,嫡系中的嫡系,朕的家事也是你地家事,朕的妹子也是你的妹……呃……也是你的家人。

漫說御妹的婚事你也有責任,就是沒有責任,你也得想辦法給自已找點責任啊對不對。有句話說『主憂臣辱』,朕現在憂的很吶,你感到恥辱了嗎?」

楊凌啼笑皆非:「今天皇上語無倫次的怎么胡說八道啊?」

他無奈地道:「那……臣聽皇上的吩咐,我想辦法安排她們上船便是,可要是她們捅出了簍子,皇上你可得替臣作主,不能讓臣背黑鍋呀」。

正德眉開眼笑地一拍xiōng脯道:「放心,朕什么時候讓你受過委曲呀,你捅出什么簍子。朕都給你兜著!」

楊凌聽了很是郁悶:「我是擔心小公主tiáo皮捅了簍子,捅簍子地怎么也不會是我呀,皇上這口氣……這廝分明現在就打譜讓我背黑鍋啦!」

正德皇帝如願以償,終於堂而皇之的下江南了。

他頌布聖旨,詔告天下,指出朱宸濠謀逆篡位的罪狀,削去他的封爵和宗籍,同時下令江南各府道軍隊集結兵馬。分路進攻江西。自已則從京師出發,率領京軍、邊軍的jīng銳部隊五萬人南下。

正德皇帝名為南征,實為南巡,楊凌沒指望他在戰場上會起什么作用,而是寄望於江南各路兵馬對江西地包抄進攻,所以皇帝大軍尚未出發,兵部便奉詔頒下令諭,分別對白重贊、李森、何炳文、許泰四路大軍的總兵官下達了詳細的作戰指示。

皇帝第一日出發。要祭告太廟,辭別太後,皇後和京中百官要出城相送,一系列地儀式太過繁瑣,所以大軍向南走了不長時間。剛到涿州就天黑了,只得在這里安營扎寨。涿州距京師只有六十里地,也是一座千年古城,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禪宗六祖慧能、初唐四傑之一地盧照鄰、苦吟詩人賈島等皆出於此。可謂人傑地靈。

不過這里離京城雖近,正德和楊凌卻誰也沒有來過。如今總算來了一回,可天sè已晚,加上身負軍務,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所以也無心閑逛。正德實際上是要從水路下江南的,由於他地龍舟太過龐大,又有大批戰船需要tiáo集。所以從京師出來先以車馬而行,到了德州再轉乘船只。

所以楊凌安頓車駕駐蹕,先使人去往臨清、德州通報消息,讓地方早做准備,同時派人回京,接迎三位公主和唐一仙。因為第一天送行的皇室、皇親、勛貴、官員太多,怕她們不好隱藏,楊凌留了三千jīng兵。俟大隊人馬駐扎下來。再乘夜接她們趕來匯合。

正德皇帝剛剛住下便收到一份最新軍情奏報,楊凌與正德聽取了信使地口頭匯報。又看了許泰和伍文定的親筆奏疏,對當前......呃,應該說是幾天前的戰場形勢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寧王起兵後,勢如破竹地攻南康、陷九江,當地守將盡皆逃走,連各種船只也盡被叛軍得了去。寧王聲勢大盛,氣勢洶洶直撲安慶,不料卻在這兒碰了一個硬釘子。

知府伍文定能文能武,治政秉軍都是一把好手,一聞警訊他就立即加固城牆,鞏固城防,招收義勇,號召士紳出錢出力。伍漢超在安慶期間,暫領團練守備職,代為訓練團練兵,當時已募集訓練了五千民壯,於是也全部拉進城去,加入了守城官兵的隊伍。

寧王到了安慶城下,一開始想玩上策:不戰而屈人之兵。他打聽到安慶知府伍文定是弘治十二年的進士,恰好他手下的降官里也有一個通判王靈鶴跟伍文定是同科進士,雖說兩人彼此並不相熟,總算是有同年之誼,而且此人頗有口才,寧王便對伍文定許以重金厚利、財帛美女,要這南昌府的降官進城勸降。

王靈鶴已經上了賊船,此時反正也沒前途可言了,再加上妻子兒女盡在南昌作為人質,便也只得死心踏地為人賣命,進城去勸說同科進士地伍文定。伍同學很客氣,奉茶待客極是熱情,不料一待問明了來意卻立即翻了臉,指著鼻子把他罵的狗血淋頭。

王靈鶴也是讀過多年聖賢書的人,自知理虧,只得忍氣吞聲由得他罵,可他想起身回去繳差時,伍文定卻不放他走了,一聲大喝就叫人把他綁了。王靈鶴叫苦不迭,只得搬出『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規矩想尋條活路,可這一來卻成了自尋死路。

伍文定本想先把他投進大獄的,一聽『兩國』不由勃然大怒:天下只有一個大明、只有一個皇帝。哪里來地兩國?如此死心踏地為反賊賣命的人留來浪費糧食嗎?

他一聲令人,就叫人把王通判給砍了,然後披掛整齊,和兒子驍騎尉將軍伍漢超、安慶守備歐陽海登上城頭,把王通判的人頭往城下一擲,然後戟指大罵。

寧王朱宸濠眼巴巴的正等著自已王霸之氣一振,伍文定捧印開城投降,給南直隸官員們樹一個好榜樣呢。不想等來地卻是一顆人頭和痛斥大罵,寧王不不禁氣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寧王見伍文定不吃敬酒,立即喝命攻城。城頭馬上還以顏sè,箭矢火銃、滾木擂石地招呼過來。伍文定力大無窮,能使四石弓,他取過自已的戰弓,開弓射向寧王,這一箭竟然大出敵軍預料地遠遠飛入陣中。若非大法師李自然當時就待在寧王身邊,及時舉劍格架,這一箭就要了寧王性命了,嚇得寧王撥馬便走。

現如今幾天過去了,安慶城仍然固若金湯。寧王把附庸兵、自已的三衛jīng兵、還有三山五岳的流氓兵lún番派去攻城,而且親自披甲執盾、手握寶劍站的遠遠的督戰,命令士兵填濠塹,豎雲梯。期在必克,然而卻始終寸功未立,不得不另尋良方。

劉養正、李士實兩位幕僚建議他放棄安慶,繞道攻往南京,只要打下南京,在太祖皇帝的金鑾殿上舉行登基大典,就能在名義上占據更大地優勢,足以鎮懾江西等地許多官吏。並使更多官吏臣服。

但是這樣做也有風險,安慶是南直隸的南的大門,如今南京已經有備,一旦攻南京不下,又被朝廷大軍以安慶為據點,自後劫斷退路的話,那就危險了。

另外,如果在他們攻打南京的時候。安慶自後發兵進襲。那就有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寧王的英雄冒險主義jīng神和浪漫主義革命jīng神明顯比不上這兩位秀才。所以不待那些武將們反對,他就一口拒絕了。

王僧雨、楊子喬一眾大盜建議他分兵兩路,陸路繼續攻打安慶,水路順江而下直取南京,這個方法其實還是可行的,因為他地大軍實際上近十萬,而無論是安慶還是南京,此刻都沒有這么多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