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唐最缺什么(1 / 2)

「所謂的教育五年計劃,也十分的簡單,第一年,我們先在長安城里面搞試點,招收適齡學童入學,學費方面由國家全權負擔,第二年,在第一年的基礎上,擴大招生,面向全國。如果第一二年書院運轉良好,那就可以向全國推廣了,至於地點嘛,再議。第四五年,就要保證第一批的入學兒童成功從小學畢業,順利通過小升初考試。」張楠嘿嘿一笑說道。

讓後世的張楠深惡痛絕的考試,張楠決定加倍的還回來,帶回大唐,當然唐代的科舉還是有的。

「這個,敢問張大人,此目的是什么呢?」孔穎達有些不解。

「正所謂,生有崖而學無涯已,我們培養的,不單單是孩童認字就可以了,我們要的是復合型人才,還有一專多人才。」張楠又提出了兩個新詞,這次李二也搞不懂了。

「清泉,你不要說的這么難懂,說些簡單易懂的,大家都能明白的話。」李二這話可是深得在場大臣們的心,畢竟張楠時不時冒出來的專業詞匯,讓這群官老爺就感覺自己是個山炮。

「嗯,這個嘛,所謂復合型人才,就是在各個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個具體的方面要能出類拔萃的人。一專多人才就是指學校培養的學生或在職人員既要具有專業知識,又要具有適應社會的多方面工作的能力。我這么說大家能明白嗎?」張楠問道。

眾人都是一知半解的點了點頭。

「那這兩種人才的不同又在和處呢?」李二皺著眉問道。

「復合型人才和一專多能人才最大的區別在於「專「,一專多能人才在某一領域是傑出的頂尖人才,同時又在其他領域有相當程度的造詣,而復合型人才則是全面發展,整體素質非常高,雖然不是特別拔尖,但適應能力qiáng,能勝任多個方面的工作。但兩者具有相當程度的重合,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就這么說吧,各位在場的大人們,就是屬於復合型的人才,不管皇上給了諸位大人何種官職,諸位大人也都能完成的盡善盡美,像是天工部的科研人員們,他們就是一專多人才啦,因為他們的有些專業性的東西其他人干不了。」張楠解釋道。

張楠這么一說,眾人才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如此說來,這兩種人才當真是缺一不可了。」李二若有所思的說道。

「那是自然啊,皇上,大唐現在最缺的是什么?人才!現在能站在這里的大人們,那都是只要會用人即可,可是像是各地的縣令知府,可不就是這么簡單了,如果自己管轄的地方出現了天災地害,他們一定要第一時間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才行,如果連一些基本的知識儲備都沒有,那還談什么治民呢?」張楠道。

「清泉此言有理吶,老夫我還記得前些年bào雨之時,有一地的縣令只知道通知上報請求朝廷援助,連簡單的防治工作都不做,當真是令人詫異。」房玄齡站了出來說道。

「還有這種事情?」張楠也是附和道。

「是啊,此等人也能當上一方父母官,實乃百姓之禍啊。」房玄齡惋惜道。

「不過等這個書院建立起來之後,那就好了,因為這個書院交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書本上那些之乎者也,更是要教會他們做人,教會他們做事。」張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