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開山立派的畫法(下)(1 / 2)

李二剛剛接過張楠手中的畫板,便是倒吸一口冷氣,怎么會這么像,李二甚至覺得張楠是把他印在了紙上一樣。當然,這么說有些誇張,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注重寫意和重神的古代,張楠突然拿出一個有著明顯分層和光和影差別的畫作,是能夠吸引人眼球的。

由於文化差異,以西方文藝復興為分界點,中西兩邊的畫作可以說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中國畫講究寧拙毋巧,寧丑勿媚中國古典繪畫把繪畫對象分為形和神兩個部分。重神不重形。中國畫繪畫qiángtiáo的氣韻生動,度萬物取其真。寫意人物主要是表現人物的情感和內在的思想感情,在繪畫手法上會適當的變形來突出他的外部特征。不是當純的去重現。和西方繪畫不一樣,西方的古典繪畫qiángtiáo的是形體的結構准確性。

而線造型是中國畫的本質,首先第一點,工具就限制了這個造型,毛筆在紙上留下的痕跡幾乎都是線性的,雖然畫畫有皴、擦、點、染等方法,但是這些都是在線造型上展開的。

用線造型作為繪畫基礎,就注定了中國畫想要完完全全貼近現實,是不可能的。

其次,另一點,中國畫畫人物不太寫實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透視和光影兩個重點部分。雖然在文藝復興之前,西方的繪畫也是沒有透視和光影概念的,但是最後西方有了。

所以這就有了寫意和寫實兩個方向。

很明顯,已經看慣了寫意的李二同志,一下子看見張楠這個寫實派的畫作,不震驚是不可能的。

李二這一吸冷氣,也是讓在場的大臣們更加的好奇了,李二也沒有多拿,直接就把手中的肖像畫遞給了閻立本,閻立本接過來一看,也是頗感震驚。

張楠這一手他從來沒有見過的畫法,可是讓這個唐初的丹青大師爆出了眼球。沒有別的,就是因為張楠畫的實在是太像了。

「閻愛卿,你怎么看待清泉所做的畫。」李二問道。

此時的閻立本,還是死死的盯著張楠的畫,似乎是想要找出為什么張楠畫的人物肖像這么傳神的原因。

李二一連問了幾句,閻立本都是沒有聽見,最後還是湊到閻立本身邊看畫的長孫無忌拉了拉閻立本的袖子,閻立本才反應了過來。

「這個,皇上,張大人所做的畫作,臣不及也,臣從未見過有人能把工筆運用的如此純熟。」閻立本也是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誇獎。

「閻大人過獎了,不過在下這個用的可不是工筆畫發,在下用的畫法叫做速寫,是素描里面的一種。」張楠道。

「素描?速寫?那是什么畫法?為何在下從來沒有聽過還有這種畫技?」閻立本一臉奇怪的問道,畢竟jīng於畫作的閻立本是從來沒有聽過什么素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