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三國自立(4)(1 / 2)

群臣說得口干舌燥之後,見攝政王和景世子都不說話,聲音漸漸息止。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清楚如今的天聖不適合出兵。今年受水災天災不斷,百姓們本來就水深火熱,若是出兵的話,會增加兵力的糧草和冬衣以及一應所用,花費不是一星半點兒,對如今的天聖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若是出兵能短時間攻陷下南梁和南疆還好,若是攻陷不下來反被制肘或者反被牽制的話,那么持久戰下來,就會拖垮整個天聖的兵力和民生。

一改剛剛群臣激憤,金殿內文武百官猶如靜寂無人。

許久,夜天逸忽然轉頭對容景詢問,「景世子昨日夜可看到了星雲圖?」

眾人沒想到攝政王不談南梁、南疆自立之事,反而說起了不相干的話,齊齊一怔。

容景看了夜天逸一眼,淡淡道:「未曾!」

「我以為景世子會夜觀星象,據說昨日百年一遇星雲圖,景世子竟然未曾觀看嗎?」夜天逸挑眉。

「昨日雲淺月身體不適。」容景面不改sè。

夜天逸臉sè微沉,轉了話題,「就南梁和南疆自立之事,景世子如何看?」

「三年前南梁便不再納貢,南疆一直唯南梁馬首是瞻,出現今日之事,也是意料之中。」容景溫聲道:「天聖百年繁華,再不比以往,連年旱災,今年又遇大水、大雪、百姓疾苦,名不聊生,實在不適宜開戰。天聖皇權受到侵襲是小,百姓命運之事是大,有家才有國,若是因為出兵,天聖百姓最後導致十室九空,那么家不在,國亦不在了。況且,雲王爺恭賀南梁的使者隊伍如今正在南梁,若是天聖出兵的話,那么南梁也許會先殺雲王爺祭旗,跟隨而去的天聖護衛幾百人可是個不小的數目。」

「依景世子的意向是不出兵了?」夜天逸挑眉,「你是因為雲王府的雲淺月而私心不想讓雲王爺出事兒,還是因為天聖百姓而不想開戰?」

容景淡淡一笑,「我想與不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實。攝政王和眾位大人可以想想,是顧皇權,還是顧百姓。若是顧皇權,便出兵,若是顧百姓的話,那么就是不宜出兵。雲王爺和數百護衛也是天聖百姓。」

「景世子的話說的是若是本王出兵,就是不顧忌百姓了?」夜天逸追問。

「當然,若是攝政王能將兵力的賦稅和一應所用不從百姓們手中獲取的話,出兵也無不可。畢竟攝政王有北疆。北疆今年秋收碩果累累。」容景溫聲道。

眾人眼睛一亮,這才想起來攝政王是有北疆,如今天聖遍地蒼夷,北疆是一塊沃土。

「北疆可以抽tiáo兵力十萬。依景世子看,十萬兵馬配合青山城十萬兵馬,再從京城派出二十萬兵馬,四十萬兵馬是否可以打下南梁的鳳凰關?」夜天逸問。

「南梁大將軍顧少卿手里有三十萬兵權,青山城存兵十萬,這就是四十萬,南疆葉倩若是相助出兵的話,也會有二十萬人馬。總共有六十萬兵馬,四十萬兵馬對六十萬兵馬,再加上南梁有一位國師,恐怕不是對手。」容景道。

「若你親自出兵呢?」夜天逸挑眉,「南梁有南梁國師,天聖有景世子,都抵十萬雄兵。」

容景淡淡一笑,「大約有一半勝算,不過攝政王放心讓我帶兵出征?」

夜天逸沉默地看了他一眼,眸光漆黑,片刻後,對眾人詢問,「眾位大人覺得依景世子之言,是否可以出兵?」

德親王看了一眼容景,又看了一眼夜天逸,沉聲道:「景世子雖然有一半勝算,但是你如今身為輔政首相,朝中離不開你,自然不宜由你帶兵出征。」

「若是染小王爺帶兵出征如何?」孝親王接過話,「染小王爺熟讀兵法,一直掌管西山軍機大營。武藝高qiáng,南梁的顧少卿大將軍遇到染小王爺的話,他不見得是染小王爺的對手。」

「可是四十萬兵馬對六十萬兵馬還是實力懸殊。」德親王搖搖頭,「除非牽制南疆不讓其出兵,或者是從各地再加tiáo兵馬,可是加tiáo兵馬又會加qiáng賦稅。」

「牽制葉倩出兵恐怕不好辦,因為葉霄奪權,葉倩整合了南梁的兵力,南疆如今內外固若金湯,而且又有南疆國舅在,短時間無法牽制。除非利用南疆王夫雲暮寒,但是雲暮寒據說如今和葉倩夫妻一心,早已經拋卻了雲王府,恐怕利用不上。」孝親王謹慎地道,「從各地tiáo兵景世子也說了不可行,百姓們本來就難以飽食,再不堪賦稅用來養兵。」

「這可就沒有辦法了!」德親王看了夜天逸一眼。

「難道我天聖泱泱大國,便要受兩個小國騎到頭上?」欽天監一位忠於夜氏皇權的老大臣似是極怒,「今日自立之事若是容忍,那么他日南梁和南疆也許會興兵來犯天聖!」

「形勢所在,忍一時而已。顧大人不會不知能縮能伸的道理吧?」容景看著那位大臣。

「景世子大善,為天聖百姓著想,我等自然也為天聖百姓著想,但是天聖泱泱大國皇權不容侵犯。」那位顧大人道:「百姓們雖然不能增加賦稅,但是可以向富戶征糧,或者號召富戶娟糧,這是國之大義,維護天聖,義不容辭之事。只要攝政王下一道聖旨,那么哪里會出不來幾十萬大軍的軍糧?景世子富可敵國,榮王府一府之糧便已足夠。」

容景淺笑,「顧大人太看得起榮王府了!先皇壽宴,我獻了十個糧囤之糧,十個糧囤之糧可是夠三十萬士兵兩個冬天的糧食。顧大人以為榮王府的糧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

顧大人頓時一噎,又立即道:「雖然景世子再不能拿出糧食,但是細數天聖朱門大戶不知凡幾。應征之下,必有納糧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