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取火的方法(2 / 2)

衛生間自帶的陶瓷洗臉台是沒法用的,早幾年就破損了,底部一條大裂縫,手指都能chā得進去,所以只能另用臉盆。

用來儲存淡水的大紅桶是老師找到的,一共兩個,並排放在衛生間里,占用了衛生間里一半的空間——那里本來是淋浴間的位置,這倆塑料桶有一米高,還帶蓋子,儲存淡水正好合適,無論是喝還是用,半夏都從這桶里打水,平均一桶水能用三到五天時間。

洗完臉後女孩隨意地把水倒在衛生間外的地板上,沖洗地上的泥土和灰塵。

她無須節約用水,因為南京市不缺淡水。

半夏主要的淡水來源是降雨,南京是個多雨的城市,一年之中有八個月的時間會有規律降水,濕潤的溫帶氣旋會從海上來,同時帶來充沛的雨水,從三月份開始,一直到十月份,這么長的時間都是南京的台風季。

洗漱完畢的半夏把頭發扎起來,扎成馬尾辮,接下來該做早飯了。

「爸!媽!今天早上吃什么?」半夏嘴里銜著皮筋,哼著模糊的tiáo子,「煮粥好不好?煮蒲公英粥?昨天采來的,應該還新鮮,你們不說話我就當答應了啊!」

果然沒人說話。

那就代表全票贊成,今天早餐就喝蒲公英粥。

半夏對父母的心理總是把握得很准。

廚房就在衛生間一牆之隔,這是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一主卧兩次卧,一客廳一餐廳,最後一廚房一衛生間。

做飯的時候必須關好廚房的門,再把廚房的窗戶全部打開,確保通風沒有問題,半夏才把灶台底下的爐子吃力地拎了出來。

「這東西真沉。」

老式蜂窩煤爐子,天知道這東西老師是從哪兒找到的,爐子有半米高,是個圓柱體,爐子底部有個通風口,用蓋子蓋著,這玩意本來是用來燒蜂窩煤的——蜂窩煤就是短圓柱體,可以一個疊一個地放進垂直的爐膛里,但是要保證從上到下所有蜂窩煤的孔洞都要對齊,孔洞是保證空氣流通的,空氣從爐子底部的通風口進入,再通過蜂窩煤上下對齊貫穿的孔洞,最後從爐膛出來,有空氣流通煤才燒得著。

很顯然半夏現在手里沒有蜂窩煤。

但她有一面牆的柴火。

每一根木柴都是手掌那么長,兩三根手指那么細,靠著廚房的牆壁重重疊疊地堆起來,堆了整整一人多高。

這些柴都是半夏劈的,南京市里最不缺的就是木頭,滿大街的樟樹橡木枝繁葉茂,她把樹砍倒鋸斷,再一點一點地劈成小柴火,堆在陽台上晾干,新鮮的濕木柴沒法燒,燒起來濃煙滾滾,所以柴劈完了得晾,先放在陽台上晾,再放進廚房里晾,先劈的先燒,後劈的後燒,無論是哪一根柴,等到半夏要燒它時,它也該晾干了。

在這個沒有天然氣沒有煤炭的世界,半夏唯一的燃料就是汽油和木柴。

她舍不得用汽油。

所以絕大多數時候她都在燒木頭。

半夏把稍細一點的柴火和干枯的草葉卷成一團,這是極好的引火物,一點就著。

但光有引火物是不夠的,還得點著它。

怎么點?

從人類掌握火焰的那一天開始,點火方式就在迭代更新,鑽木取火太費時耗力,人們就學會了使用礦物制造火石和火鐮,每次取火太麻煩,人們就學會了用木炭保存火種,只要把燒到一半的木炭用細灰掩蓋起來,就能大幅度延緩火焰熄滅的時間,暗火永遠比明火要更持久,這樣的火種甚至能裝在盒子里隨身攜帶,隨取隨用。

半夏從灶台底下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個金屬盒子。

這就是火種。

永恆的火種。

她打開盒子,取出打火機,「啪」地一下把火點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