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只能放鴿子了(2 / 2)

崇禎十四年,鼠疫傳到北京大名府。再加上大名府當年一滴雨都沒下,最終導致病餓而死的人高達三成。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來到北京城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北京城,已經被鼠疫折磨的千瘡百孔了,原來守衛京城的三大營軍隊,在鼠疫過後存活下來的僅有五萬人左右。

這些殘兵敗將們,平均每個士兵都要防守三個垛口。

而他們都是在瘟疫中僥幸存活下來的,身體素質與此前相比已經有了巨大的差距。

當時守衛京城的士兵們,虛弱的坐在地上,鞭子抽都抽不起來,毫無作戰意志。

對於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根本沒有抵抗的能力。

李自成順利的拿下了北京城,改國號為大順,然而李自成卻在稱帝後的第二天就倉皇退出了北京。

李自成能夠攻入北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鼠疫的原因,而李自成撤出北京的原因同樣簡單,那就是他的起義軍們也患上了鼠疫,面對清軍的騎兵難以招架。

清軍曾與李自成的軍隊有過親密接觸,為何他們卻沒有患上鼠疫呢?後來人們查閱史籍才發現,歐洲大瘟疫中,唯有騎兵躲過了一劫。

所以史學界認為,可能是傳播鼠疫的跳蚤不喜歡馬身上的氣味,而清軍主要由騎兵組成,自然就不會感染鼠疫了。

「或許,可以tiáo集大量的馬匹,前去防疫。」

朱英突發奇想。

當然不是靠馬來治理鼠疫,而是大量的馬匹過去,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保護防疫人員的生命安全。

如果真的是鼠疫的話,這樣的情況,或許真的可以試一試。

這已經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而此刻的朱英,其實也已經想通了,為什么明初的鼠疫,沒有很是出名。

很大的可能,就是當鼠疫爆發開來後,多數城池內的患病的民眾都直接死絕了。

只是對於整個大明而言雖然人數不少,但也沒現在的歐洲那般恐怖。

不過就現在奏疏上,朱英粗略的統計了一下,大概涉及的人數,已經在二十萬左右了。

其中死亡人數,目前的數據約莫是幾萬人。

這僅僅只是開端。

如果按照現在的情況,不加以處理的話,那么後期上百萬的損失,可能都打不住。

比起歐洲二千五百萬人來說,自然算不得什么。

但朱英絕既然知道了這件事情,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其擴散開來。

雖然有些悲哀,但鼠疫在現在的大明,根本沒有好的治療手段。

目前得了這等傳染病的,基本上就已經離死不遠了,唯一能夠遏制的手段,唯有消毒和隔離。

僅此而已。

或許有人奇怪,古代官府難道不會將染上鼠疫的人隔離嘛。

況且鼠疫染上發病後,人活不過三天就死了,怎么可能有這么快的傳播速度。

要清楚的了解一點。

鼠疫的傳播,可不是靠著人跟人之間的傳播。

而是通過老鼠來傳播的。

鼠疫最初是老鼠死,人見死老鼠畏之如虎。

不幾日開始死人,白天晚上,人死無數。

更恐怖的是,三個看似正常的人在路上走著,突然間就有兩個人實在了路上。

傳染之速,死者之多,堪稱恐怖。

沒多久,郭忠就返回:「稟告殿下,是鼠疫。」

聞言,朱英當即起身,毫不猶豫的向華蓋殿過去。

這件事情,他必須要直接向老爺子說明,一刻都不得耽誤。

......

瘟疫在河南流行,並不影響京師街道上的熱鬧。

況且哪怕是目前,朝堂上下對於河南出現的瘟疫,也沒有過多的重視。

燕王府內。

徐妙錦盛裝打扮,在這里等候著。

方才朱高熾從宮中回來,已經告訴在,在正午左右,大哥就會過來接著他們一起共同游玩。

七夕嘛,白天熱鬧,晚上更加熱鬧。

徐妙錦在知道這個消息後,顯得非常的激動。

時不時就讓婢女看看,自己的妝容,著裝是否有瑕疵出現。

古代的女子,比之後世,其實更加簡單直接。

這其中涉及到生長環境的影響。

對於徐妙錦而言,長到這般年紀所認識的人,完全可以用屈指可數來形容。

熟悉的人,那就更加少得可憐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很容易理解徐妙錦對於朱英的想法了。

哪家少女不懷春呢。

這也是古代為何英雄救美,總是會被人津津樂道的緣故。

「小姨,要不先喝杯茶,我們下一手五子棋先。大哥將事情忙完,估計至少還得有一兩個時辰才行,甚至可能更晚一些。」

朱高熾有些無奈的說道。

小姨現在給他的感覺,好像大哥不過一兩炷香就會過來一般。

或許兩個時辰都不一定,若是皇爺爺有什么事情交代,吃過晚膳再來都有可能。

五子棋是朱英交給兩小的,這樣比圍棋更加簡單,容易上手的對弈方式,很快就在皇宮學府內流行起來。

朱高熾也是從這上面知道的。

皇宮學府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大明頂尖勛貴的風向標,畢竟在這里讀書的,也包括一些公侯的子孫後代。

大家的年紀都不大,圍棋委實過於深奧,但是大家的家里,都有圍棋。

換一個簡單模式,自然更容易受到追捧和傳播。

按照徐妙錦激動的心情,當然是沒有心思去下五子棋,不過朱高熾的下一句話,立即就讓徐妙錦改變了主意。

「小姨,我聽允熥說,這五子棋的發明,就是大哥呢。」

聽到是朱英,徐妙錦一下子就來了jīng神,開始和朱高熾對弈起來。

看向棋子的目光,似乎都帶上了少許的溫柔。

只是此刻的徐妙錦並不知曉,因為奏疏上瘟疫的緣故,注定七夕這天的朱英,只能放一手鴿子了。

此刻,大明皇宮華蓋殿中,朱元璋正和各尚書,學士討論政要。

劉和在朱元璋身邊附耳說道:「陛下,長孫殿下求見,老奴見之,似乎有很是緊要的事情。」

朱元璋聞言,看了眼正在議論中的大臣們,道:「讓大孫直接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