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招賢第一人(1 / 2)

海外招賢館的成立,加上皇宮出來的昭告,讓京師這個地方,再次沸騰了起來。

在大明這個年代,除了一些達官貴人,可以夜游秦淮,亦或是家里養幾個歌舞妓外,其余的人基本上是沒什么消遣活動的。

作為大明的京師,能夠在這里居住的,很多家境還算不錯,平日里也沒什么特別的事情,海外招賢館這樣的事一出來,自然就形成擴散效應,一傳十,十傳百。

海外招賢館成立的第二天,外面的街道上,就已經變得非常的熱鬧。

這其中,自然是包括了許多讀書人。

讀書人是一個概念上的稱呼,跟功名無關,在這個年頭,只要你不是文盲,就可以稱作讀書人。

此時,一名年歲大概在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看上去有些木訥,身上的衣服也洗得發白,顯然家中條件不是很好。

「這位兄台,海外招賢館可是有什么要求嗎。」

看了會熱鬧,稍稍猶豫一下,他還是忍不住向旁邊的一位讀書人打扮的同齡人問道。

那人轉投過來看了眼,見雖然顯得有些落魄,不過讀書人的打扮還是讓他客氣的回道:「海外招賢館,但是讀書人都能進,如是儒童,則管吃管祝」

「如若是秀才,那越發了不得,免除考試,得藩王選中後,即刻為海外官員。」

那人說著,似乎自己都有些心動了,不過遲疑間,還是露出堅定的神sè。

「管飯?真的嗎。」落魄的男子眼睛頓時發亮的問道。

他已經很多天都沒有吃過飽飯了。

被問話的男子露出一絲絲鄙夷,不過指著一個方向說道:「告示就在那邊,在下還能誆騙於你不成?」

落魄男子訕訕的笑了笑,拱手作揖謝過。

而後迫不及待的,就朝著告示那邊走去。

告示這里自然水泄不通,雖然大部分都是不識字的,但這並不妨礙湊個熱鬧。

落魄男子比較瘦弱,但在此刻也只能想盡辦法擠進去。

不過百姓看到他這身打扮,也是紛紛給讓出路來。

這年頭,即便是落魄的讀書人,也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比擬的。

沒人會想去得罪讀書人,尤其是小老百姓。

落魄男子輕松的到了告示前,連忙看了起來。

果然,這上面的話,和之前路人說得差不多。

想到這里,落魄男子面sè一喜,直奔海外招賢館過去。

海外招賢館內,朱英正坐在這里,旁邊是面sè有些急切的朱棡。

「皇侄,這可怎么辦呀,這都第二天了,竟是連一人都沒有,別說什么秀才,連童生都見不著一個。」

「我聽下人們說道,大伙議論著,講是這一出海外,再無回來之時,什么海里大浪,九死一生,倭寇吃人喝血,凶殘無比,倭國一片蠻夷之地。」

說到這里,朱棡有些咬牙道:「皇侄,實不相瞞,我派人打探過,這風聲,似乎就是從翰林院傳出來的,那些老家伙,這是想讓我們不得好埃」

「這是怕我們把大明的讀書人給帶走嗎,特意說出這樣的話來,我聽說劉三吾今日在翰林院中,堂而皇之的點出海外之各種險境,同時教導門下弟子,要再三三思。」

「可惡!可惡至極!若不是在京師,看我不把他給弄死1

說到後面,朱棡脾氣上漲,直言不諱的說道。

此時,站在朱棡身後的世子朱濟熺,連忙用手輕輕的推了推自家父王。

同時臉上露出無奈之sè。

這可是在大兄面前,未來的大明皇帝,竟然坦言要弄死翰林院的學士。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這就已經是犯了忌諱,自古以來,可沒有哪個皇帝看著藩王橫行霸道心里頭還舒服的。

更何況是在現在,想要藩地的藩王,都得去海外建國。

「推我干嘛1

朱棡感受到背後長子動作,轉而頭來,眼睛一瞪直接呵斥道。

朱濟熺非常的無語,可是面對父王的眼神,只能是滿臉的苦澀。

朱棡看著長子的怪異眼神微微一頓,馬上反應了過來。

而後轉頭對朱英道:「皇侄,我剛才那話,並非是個中意思,我只是,只是.....」

朱棡想要解釋,他現在對於朱英,總是會感到莫名的畏懼,但在畏懼的同時,又會非常的親近。

這似乎有些矛盾,實則不過是君臣,叔侄的不同心態罷了。

主要是這大侄子,從認識開始,一直都是笑眯眯的,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會發怒。

可越是這樣,越容易讓人心生忌憚。

從火器的研發,cào練士卒的方式,還有麾下偌大的群英商會這些看來,傻子都清楚,這絕非一個良善之輩。

「皇叔不必多說,侄兒心中明白,皇叔乃是性情中人,這點侄兒非常佩服。」

「這翰林院在背後嚼舌根,皇叔訓斥一番,又能有什么問題呢。」

朱英擺擺手直接說道。

其實對於朱棡這樣性格的人,朱英還真就接觸過不少,在自己曾經於西域訓練的士卒來說,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的性格。

「還是皇侄懂我。」

朱棡高興的說了一聲,然後微微轉頭,再次瞪了一眼自家長子。

朱濟熺能怎樣呢,攤上這么一個老爹,只能是作揖向朱英道謝。

朱英看懂了,笑了笑點頭。

對於朱濟熺,朱英在感官上還是不錯的,長相和朱棡有幾分相似,身材高大,相貌堂堂。

不過比起朱棡的殘bào,朱濟熺眼神更加的溫和。

「皇叔,你便盡管把心放在肚子里,這招賢一事,本也不是朝夕之間,這京師里的讀書人,自然為劉三吾所影響,可這大明疆域,他劉三吾一人可說了不說。」

「到時候侄兒還怕這招賢館,容納不是這般多人呢,有幾分才學,又想施展心中抱負者,可不要太多。」

朱英這話確實是沒錯的,其實真正來說,讀書人多數都很正派,至少一開始是。

讀的是聖人之言,學的是忠君愛國。

在這樣思想的熏陶下,主流的風氣自然是極佳的。

而像姚廣孝一樣,心中充滿抱負,一展才學的讀書人,多了去了。

只是大部分人,一事無成,所學無以致用。

聽著朱英這般說,朱棡多少還是有些郁悶,只能端起茶杯,狠狠的喝上一口。

就在此時,有宦官過來稟告:「殿下,外面似乎有一人,想要入招賢館來。」

朱英聞言,笑著對朱棡道:「皇叔你看,人這不就來了嗎。」

隨後便對宦官吩咐,把人直接帶過來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