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冠名,給陛下拜年(1 / 2)

人的名,樹的影。

對於朱棣,其實在朱英的內心深處,一直有一絲絲忌憚。

永樂大帝在後世的名頭,還是很響亮的。

那可是在整個華夏歷史中,唯一一個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者。

這也是為什么朱英一直沒有真正去用朱棣的原因,最好的辦法就是放去大明外開疆擴土。

但現在遼東,奴兒干的情況截然不同。

首先在遼東,奴兒干兩地,可謂是一馬平川,無天險可守。

黑土的縱橫面積很廣,很大,這也就意味著去守護糧產將會變得極為艱難。

在這種情況下,毫無疑問,每當黑土地開始收獲的時候,必然會引起草原上及周邊勢力的眼紅入侵。

從前還要費勁心思,越過長城進入內陸打秋風,常常是有來無回。

現在不同了,直接沖過去就能搶。

草原不平,戰爭不停,這就是往後遼東,奴兒干地區的真實寫照。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真正的將才。

倒也不是說大明沒有真正能打的了,相反,還很多。

譬如淮西武將集團,隨便拉出一堆來。

包括藍玉,也是可以tiáo遣過去。

但是他們的功勞,已經足夠大了,若是繼續鎮守遼東,奴兒干,這個中影響,會波及到軍權的平衡。

他們本身就有許多舊部,現在已經是在削弱影響了,還放出去,就很難控制。

那為什么朱棣就沒關系呢?

首先是他的身份,他是藩王。

藩王的兵員,將領,本身是來源於皇室的tiáo遣,也就是說藩王本身的權力,來源於皇室本身,而不是將領個人,這也是為什么自古以來,藩王造反都不成功的主要因素。

當諭旨下達,解除藩王權力的時候,幾乎很少有人,會選擇跟著藩王作亂。

朱棣那邊,是個例外,究其原因,還是朱允炆師出無名,做事太絕,而且那個時機,也非常之不對。

因為在朱允炆上位的時候,軍權有很大一部分掌控在藩王們手里,而這些藩王在面對朱棣和朱允炆之間的斗爭,一開始就是作壁上觀,甚至多有幫助朱棣。

因為誰都不想引頸就戮,心里頭雖沒感覺朱棣能夠成功,但至少也要威懾一下朱允炆。

當藩王們聯合起來,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而且那個時期,距離藍玉案才過四五年,大量的中層軍官被殺,也導致軍中衰落。

還有諸多巧合,權謀,里應外合之類加持,這才有朱棣的成功。

朱英怎么也想不出,若是僅憑朱棣一人,怎么能跟自己對抗。

就算是安排朱棣去遼東,奴兒干,肯定也不是讓他一個人管著,自有掣肘。

回想起朱棣一生,幾乎都是在馬背上渡過。

哪怕是最後當了皇帝,都是不斷親征。

直到第五次親征,身體承受不住後,才結束了戎馬的一生。

比起皇帝,他更適合當個將軍。

「如果大孫覺得不妥,那便就算了吧。」

朱元璋一直在觀察大孫神sè,見其面有掙扎,顯然是在為老四的事情犯愁,便就直接開口道。

朱英聞言,抬頭看向老爺子,正好捕捉到老爺子眼中的遺憾還有心疼。

心下一動,開口說道:「不,孫兒覺得遼東奴兒干,四叔可去得。」

朱元璋聽到這話,眼角展開,高興道:「大孫當真覺得沒問題嗎。」

一個是自己的大孫,一個是自己的兒子。

真要對比起來,朱元璋自然是毫無猶豫的選擇大孫。

因為這是朱重八的大孫,老四是朱元璋的兒子。

咋一看似乎有些矛盾,但實際就是如此。

其實對於朱棣,在朱元璋的心中,還是十分喜歡的。

曾經在朝堂上,對於朱棣,多次褒獎道:類咱。

甚至開出過百萬面額的大明寶鈔賞賜朱棣。

沒辦法,朱棣的喜歡,全靠各位兄弟的襯托,除了太子朱標外,幾乎沒有哪個兒子能有朱棣這般優秀。

一個個的,名聲極差,按大明律,全都要給廢掉王爵。

唯有朱棣,行事作風嚴謹,常年作戰少有敗績,在軍中的名聲極佳,在地方上也沒有過於劣跡。

還跟自己一樣,喜歡殺貪官,錦衣衛核查下,證據確鑿,從無誣陷。

不僅沒有虐待百姓,反而民生還算不錯。

算比較成器的朱樉,朱棡,還有其他兄弟,根本無法和朱棣比擬。

算馬皇後嫡子的,便就是老大朱標,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老四朱棣,老五朱橚。

朱棣雖不是親生,但也是掛在了馬皇後名下,這或許是因為對於誤殺碩妃的愧疚。

小時候朱元璋不喜歡,長大了卻是喜歡得很。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諸多兒子之中,只有朱棣跟朱元璋,長得那是最為相像。

然朱元璋要是知道,在自己駕崩後,朱棣這個最像自己的四兒子,特地因為自己那句話:上夢人以璧置於項,既而項肉隱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葯傅之,無驗,後遂成骨隆然,甚異。

然後給自己整了一張鞋拔子臉,或許現在就忍不住抄起棍子,將其一頓bào打。

朱元璋這話的意思,是說自己晚上睡覺的時候做了夢,夢到自己脖子上套了個玉璧,然後融入肉中,變成異骨隆起了。

然後朱棣為了加qiáng君主權威,就給父皇朱元璋整了個天子之相。

因為龍臉一般是比較長的,所以也給自己父皇整了個龍臉。

稍微還算好的,便是供奉在武英殿的畫像,還是以朱元璋本身為主,不然這到了後世都有些扯不清了。

因諸般原因,在朱元璋的心中,朱棣朱英兩叔侄,應當是攜手以扶大明。

卻因為朱英流落民間,老大身死,從而讓老四有了當皇帝的想法。

在不知道大孫的時候,朱元璋其實也有過讓老四當皇帝的念頭。

朱允炆還小,其他兒子沒一個入眼的,能夠對比的,也就唯有老四和允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