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目光西南(2 / 2)

好日子才剛開始,田九成都自稱漢明皇帝了,現在跑到那山溝溝里去,跟山匪無異,怎能甘心。

高福興嘆道:「這卻是唯一的法子了,如若我沒猜錯,此番前來的將士,很有可能是國公之流,隨便哪人,我等拿什么來抵抗,只有徹底避開,方能存活下來。」

「只需等到開春,倭國之戰興起,牽扯大明軍力,我等才有一線生機可言。」

高福興也算是個明白人,知道目前大明對於他們來說,不可能一直窮追猛打,也正是如此,才會決定在這個時候造反。

田九成面sè變幻,猶豫遲疑半晌之後,這才咬牙說道:「自然是聽高先生的,不過咱們要走,也不得給他們留下絲毫好處。」

「既然要去那山中待上數月,那邊刮地三尺,將所有一切能帶走之物帶走,毀壞農田,燒毀房屋,我要明廷得到的,只能是一座空城。」

說完後,又對何妙順道:「何天王,還請你跟那些商人聯絡,要他們以最大限度的支援我等糧草兵器,半月之內,能來多少,便是多少。」

何妙順有些為難道:「這些商人眼中只有錢財,糧食會有,可兵器。」

田九成冷笑一聲,說道:「明日破開徽州,大搶三日,所有財物,皆與他們,我等既入山中,那錢財也無多用了,留著作甚。」

「只要他們肯運來,多少錢財,均可。」

「哪怕是朕給他們打下欠條,亦是無妨。」

田九成現在算是想明白了,自己漢明皇帝這個名頭,除了壯些聲勢外,幾乎沒有任何作用,現在能夠憑借這名頭換些糧草兵器,也是不錯。

高福興聽到這話,眼中有光芒溢出。

他終於看到自己曾經選擇的明主,再次回來了,而不是被那些商人所蒙騙心智。

只要能躲上數月,到時候哪怕不能割據一方,淪落山大王,也不是不行。

......

「若是他們藏匿山林,大孫該當如何。」

大明皇宮里,朱元璋烤著火,笑著問道。

朱英道:「若是他們軍中有聰慧之人,自當明白,躲入延綿大山,才是唯一的選擇。」

「躲進去也好,屆時傳信西南,圍困反賊於大山之中,正好可以當做練兵試煉之地。」

玄甲衛這邊,本來就缺乏山林特種訓練,這次去平反賊,正好可以再次cào練出一筆新兵出來。

這一批新兵,朱英根本就沒打算往後用到征倭鎮遼之上,而是將目光,再次投向安南。

安南那邊,朱英就沒有放棄過心思,只是對於大明的將士來說,那里叢林繁多,不熟悉戰略征伐。

目前在安南的,只有五萬jīng銳,這可不符合朱英心中西南遠征軍。

至少要有二十萬將士,才能在整個西南地區,徹底的打開局勢。

可不僅僅是安南,包括暹羅,假里馬丁,交闌山,爪哇等等這些小國,朱英可沒有放過的道理。

大明的將士不習慣叢林戰,完全可以慢慢培養出來嘛。

暹羅香米,在後世可是極為聞名的,還有諸多水果特產,完全可以納入到大明的版圖中來。

朱英要做的,只有一個,那便是在有生之年,多多開疆擴土,教化諸夷,擴散中原文化。

也省得後世言語太過繁雜。

「反賊之事,便就大孫自己把握吧,幾個毛賊,翻不起多大的風浪。」

「讓咱感覺到有些奇怪的是,今日早朝,竟然沒有文臣反對軍事學院之事,倒有些奇怪。」

朱元璋說道。

他還准備拿幾個文臣開刀,殺jī儆猴呢,結果一個個對於軍事學院閉口不提,就好像沒有聽說過一般。

哪怕是他定下章程,人人皆是配合。

朱英笑道:「爺爺鎮壓寰宇,這些臣子怎敢違逆爺爺的心意。」

「再者說目前軍政分離,文臣手中權力,不降反升,真要對抗武官,也只能是自討苦吃。」

「多少還是有幾個明白人的。」

朱元璋點點頭,這一點他自然想到過,只是文臣們一點異動都沒有,反而顯得異常。

要知道此前,多少會有點不同的聲音。

「罷了,便讓錦衣衛好生盯著吧,若是敢在背後給咱耍什么小動作,自然一個都沒得跑。」

「如今大軍也准備得差不多,待過了十五,即可出發,平反後的重點,便就是在於倭國了。」

「這些倭國,咱恨之已久,這次必定要好生讓他們知曉咱大明的厲害。」

說起倭國,朱元璋就來氣。

忍了這么多年,終究是有了報仇雪恨的機會。

三日過去,便就到了元宵燈會這天。

京師的熱鬧,自然是不用多說了,而隨著正月十五的來臨,大軍也已經開始准備動身。

臨近京師的各個碼頭,在這兩天,將會被嚴格把控,數千戰船密密麻麻的停靠著。

元宵燈會一過,立即出征平反。

而此次平反的主帥,便是藍玉。

「涼國公,恭喜恭喜,再掌大軍。」

「那些反賊要是知曉此番主帥乃是涼國公,怕不是要被嚇得pì滾niào流。」

「那可不,涼國公的威名,在整個大明,誰還能不知曉,這些反賊能夠得到涼國公親自鎮壓,當是莫大福氣。」

「咱們過來吃的這酒,哪是什么出征酒,分明就是涼國公的慶功酒了。」

藍府之中,淮西武將勛貴們在京師的都來了。

就是為藍玉祝賀。

平反只是一個苗頭,最為主要的關鍵,就是說明淮西武將一系,將會真正的得到太孫的重用。

而不是像之前,只是如同一個擺設。

藍玉端起酒杯,春風得意,起身朗道:「諸君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