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朱元璋的糾結(2 / 2)

「大孫,如何。」旁邊一直關注著朱元璋開口問道。

朱英語氣帶著很是明顯的憤怒,斥責道:「我泱泱大明,竟有如此惡劣之事發生,簡直是難以啟齒。」

「孫兒算是明白,為何方才爺爺如此震怒了,簡直是駭人聽聞。」

朱元璋點頭後又問道:「大孫覺得,這些犯罪的軍士,當如何處置。」

這話一出,台下的楊靖首先就松了口氣,隨即有些好奇的看向太孫,會如何回答。

朱英沒有遲疑,反而詫異道:「處置,什么處置,他們又無罪,受了這么多年的委屈,應當是好生安撫才是。」

「邊疆的保衛,還需要這些軍士們鎮守呢。」

朱元璋不動聲sè道:「可他們殺了自己的長官,觸犯了大明律法。」

朱英反駁道:「那是這個叫李林的都指揮使罪有應得,他能夠坐上都指揮使的位置,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底下這些為他搏命立功的弟兄。」

「從咱們朝廷的角度來看,這李林禍害軍戶,貪wū無度,欺上瞞下,吞吃軍餉,哪一條都足夠他凌遲處死,剝皮充草了。」

「最為惡劣之中,是整個大同左衛戰斗力急劇下降,若是草原犯境,這些吃不飽,穿不暖的軍士,用什么來抵抗。」

「若因此邊疆失守,那又將會有多少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這些軍士的行為,孫兒看不僅不存在罰,更是要賞,重重的賞。」

「尤其是這名百戶,當直接提拔為都指揮使,為我大明效力,要讓所有的軍士知道,如若他們的長官,有禍害我大明根基,貪贓枉法,投效敵軍等類似的舉動。」

「那這等長官,便就不再是長官,更是敵人,該是狠狠的砍下去,不要有絲毫猶豫,我大明在後,qiáng力支持。」

朱英慷慨激昂的話語,在整個華蓋殿中回盪,朱元璋更是眉頭帶笑,這顯然是說到其心坎上去了。

實則在朱元璋看來,將士首要忠誠,但這個忠誠,不是對他們的上官,更不是對某個將軍,統帥。

更應是對大明,對皇帝。

「好,大孫說得好,那這件事,便就按照大孫所言去辦。」

「茹尚書,可是聽清楚了。」

?朱元璋贊同完大孫的話後,對茹瑺說道。

「臣遵旨。」茹瑺作揖回稟。

?這件事看似就這么落實了,可朱英卻不想如此。

要是這么簡單,他何必繞這么多彎去將密報轉手到茹瑺這里來。

稍稍停頓片刻,朱英繼續道:「爺爺,這件事,讓孫兒心中有一個擔憂。」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眼大孫,順著道:「大孫說來聽聽。」

只是這個眼神,朱英就已經知曉老爺子明白自己心中所想了,因此直接坦言道:

「爺爺,大同左衛的事情,通過密報之中所了解到,已然發生有將近二十載的時間。」

「在這么長的時間里,朝廷上下,卻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

「那么李林這樣的行為,究竟是個例,還是已經形成了許多人暗中行為的動作,目前沒有tiáo查,不得而知。」

「然若是許多衛所的行為,即便在程度上沒有李林這般嚴重,但卻是真正的在挖掘我大明根基。」

「內政發展得再好,國庫再是充盈,哪怕是糧食都足夠百姓溫飽,但對外的將士們,卻是羸弱不堪,毫無戰力可言。」

「我等大明,又與前宋何異。」

這番話,算是對老爺子的直接沖擊,下首群臣,包括蔣瓛劉和在內,一下子連呼吸都停歇了。

是因為只有朱英這般聰慧,才能想到這個問題嗎?

不,並非如此。

恰恰相反,當眾臣看完密報後,朱英的這個想法,直接就在腦海中呼之欲出了。

知道歸知道,即便是五部尚書,也沒人敢去提出。

朱英從玄武湖趕過來,為的就是提出這個建議。

「大孫的意思是....」朱元璋斟酌的問道。

朱英目光清明,沉聲道:「徹查大明衛所貪wū之事。」

朱元璋沒有立即回答,反而是頓了下道:「大孫不怕引起嘩變嗎。」

朱英搖頭道:「不怕,貪wū的,必然是軍中長官,而其中軍士,便是他們所剝削奴役之對象。」

「可是他們忘記了,他們的戰力來源,便就是這些平日所剝削奴役之對象。」

「這般景象,猶如元末明初之亂世,這些軍士,渴望著的是大明朝廷,為他們撐腰。若是這些軍中長官敢於叛亂,孫兒相信,只需要爺爺一道諭旨傳達。」

「那些曾經被奴役的軍士,自然會自發聚集,撥亂反正。」

「目前尚且不知,大明天下有多少衛所如此,孫兒自然希望越少越好,可若是事態嚴重,那也是不得不行。」

「今日不徹底根除,來日必將成為我大明顛覆之患。」

?朱英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後世大明,因衛所制度三百年來所遺留的問題,越發嚴重。

以至於喝兵血,吃空餉,在邊軍已經成了普遍正常的現象。

軍隊之中,貪wū之風比之官吏,嚴重何止百倍。

即便是立下功勞,沒有向上頭的孝敬,這生死拼殺得來的功勞,也是給別人做的嫁衣。

長久以往,哪還有什么將士敢拼命舍身,官職完全變成明碼標價。

朝廷發放的軍餉,層層剝削後,落到底層將士這里,連溫飽都是問題,提什么沙場搏殺,誰拼命誰是傻子。

即便是有想法要建功立業的將軍,首先面臨的就是將士軍餉。

沒有錢財,連將士都不能養活,朝廷那邊更是沒有任何指望可言。

朱元璋聽完大孫的話後,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回應。

而是開始沉思起來。

他很清楚,大孫的話中,還要另外一層意思。

那是對目前整個衛所制度的推翻。

現在的徹查,只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行為。

一個大同左衛,這般惡劣的行徑,卻發生了二十多年,沒有任何風聲的傳出。

這可不是一個小小的都指揮使就能辦到的。

中間牽扯到的人物,極為廣闊。

誰來清查,就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衛所如今自給自足,外人想要探查個中的真實情況,可不是那么簡單。

普通的巡查御史,根本無用。

曾經藍玉那里,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qiáng占東昌民田,連御史都給直接打出去,不給絲毫顏面。

就怕這番清查之後,那些漏網之魚,多不勝數。

就算是改變了現在的情況,按照目前這樣的發展趨勢,不需要多少年,暗中又會有大批的軍中長官,再行貪wū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