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名聲大噪(1 / 2)

邸報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東西。

目前對於大明來說,邸報的社會效應,遠遠大於他的經濟效應。

別的地方因為距離的關系,所以傳播要慢上很多,朱英並沒有倉促的去安排各省立即就開辦邸報。

如果輿論的槍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那豈不是自找麻煩。

寧可慢一點,也不能失控。

朱英很年輕,年輕得過分,他有的是大把的時間,來打造自己理想的大明。

在邸報散去不過七日,京師的春闈科舉,終於開始。

大明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春闈。

目前朱英主持的便是會試。

會試共分三場,每隔三日舉行一場。

因為此次為恩科,所以在具體的時間上,和以往有些不同。

參加科舉的學子,便就在京師等候通知。

「這貢院的環境,是真的差,能夠從這地方考上來,也算是有些東西了。」

朱英巡視會試科舉貢院,感嘆著說道。

這里有上萬個單間,也稱號舍,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如同一個籠子般。

三場考試,每場三天,九天六夜的時間里,考生就只能待在這里小小的籠子中,吃喝拉撒,也都在此了。

現在科舉還沒開始,所以幾乎沒什么氣味。

朱英完全能夠想象,九天之後,這里將會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會試的主辦,主要負責的禮部,不過現在禮部尚書空缺,便就由禮部左右侍郎負責了。

考官則一般由翰林院這邊出人。

畢竟翰林院代表了大明最高學術機構。

很快,在朱英的示意下,貢院大門敞開,上萬的考生經過一番搜身後魚貫而入。

按照自己的號牌,尋找響應的號舍。

「太孫殿下,可以開始了嗎。」

戶部左侍郎一臉堆笑的問道。

朱英道:「吃喝拉撒,人之常情,本宮聽說在貢院考核之時,若是有學子如廁,便會在卷上蓋上屎戳子,可有此事。」

戶部左侍郎自不敢隱瞞:「回稟殿下,確有此事。」

朱英道:「至今日起,學子如廁由禁衛陪同,回來之後,卷上不得再蓋有屎戳子這等圖章。」

「貢院這邊的屎戳子,從今往後全部廢棄勿用,諸位可是聽明白了。」

左右侍郎,還有翰林院來的考官,頓時起身作揖道:「謹遵太孫殿下令旨。」

朱英點點頭,對郭忠吩咐道:「傳令去吧。」

郭忠躬身道:「老奴遵令。」

隨後對旁邊幾個小太監使個眼sè,幾人紛紛開始小跑起來,分別立於貢院數個區域。

郭忠見小太監們准備好了,便就高聲朗道:

「傳太孫殿下令旨,即刻起,學子如廁,不得再蓋屎戳子!

!」

隨著郭忠的聲音響起,馬上第二個小太監就開始復述高喊。

而後第三個,第四個。

傳遍整個貢院起來。

聽到這道令旨,所有的考生頓時就沸騰了起來,一些考生更是臉sè漲得通紅。

他們都是從鄉試就考過來的,自然明白在科舉之中,如廁的感覺,是有多么的難受。

絕大多數的考生,在參加科考的前,就已經開始停食,為了就是不用如廁。

家里貧窮的,便是清水饅頭,頂多是帶數個饅頭,餓不死就行。

富裕點的,就帶根人參,實在餓到不行了就啃一口吊命。

往往三場考試完成,所有的考生都要去了半條命。

在科舉中因體弱昏迷者,早已經是常態了。

太孫殿下的這道令旨,跟救命又有什么區別。

當令旨被宣讀完成之後,一道聲音響起:「謝太孫殿下恩典!」

隨著這道聲音的響起,整個貢院所有學子共同高喊:「謝太孫殿下恩典!」

貢院考場就在秦淮河邊,上萬人的大喊,哪怕是並不整齊,也足以讓秦淮轟動。

「這是怎么回事,怎得傳出如此大喊。」

「聽不明白嗎,必然是太孫殿下施以仁慈。」

「也不知道是怎樣的仁慈,這些學子們,怎的如此激動。」

「不必多想,如此大事,過兩日必登邸報,到時候咱們就知曉了。」

學子們的情緒很激動,即便拿到了題卷,也過了好久才緩過來。

不過就考試而言,根本不缺這點時間。

三場的考試,真正受重視的只有第一場,考的便是經義。

所謂經義,也就是四書五經。

其實在這里有個誤解,不是說每個學子,都得把四書五經全部暢通才行,在考試的時候,是可以選擇自己的本經。

所謂本經,就是從《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中確定一經作為自己的考試方向,學子只需做這上面的四題也就夠了。

後面的四書義則是從《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四部新儒學的經典中出答三題。

是以考官准備的是二十三題,學子只需考七題即可。

朱英只是來走個過場,太孫的身份也不允許他一直守在這里。

臨走的時候,朱英對戶部左右侍郎吩咐道:「在這里的每一位學子,都有可能是我大明未來的尚書,侍郎,或是一地之父母官。」

「朝廷的科舉,是為了選拔人才,而是用來折磨人才。」

「本宮會傳令光祿寺,讓他們為所有學子准備今日晚餐,包含明日兩餐。」

「到時候爾等就多多費心了。」

左右侍郎聞言,也不敢多說,只能是躬身作揖:「謹遵太孫殿下令旨。」

......

朱英對於貢院的改革,第三日就刊登在了京師邸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