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32章 落腳梧桐(1 / 2)

琅州,地處蒼昊極西,兩面環山,一面環水,與飼養戰馬聞名的黔國交界。

明帝二年,天下不穩,四海****,偏天降災禍,連綿不絕的bào雨導致江河決堤,琅州農作物盡毀,顆粒無收,百姓流離,上書請求朝廷賑災。

皇上初登大寶,體恤愛民,雖國庫並不充裕,仍下旨撥款白銀百萬余兩,可惜貪官太多,層層克扣下來,送到琅州時已所剩無幾,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琅州侯蘇言不堪百姓忍飢挨餓,用家族世代祖傳的一塊和田玉與黔國皇帝交換了十萬石糧食,解決了燃眉之急。琅州百姓以為朝廷無情昏庸,對他們不管不問,而蘇言對他們卻大恩大義,從此對蘇家奉若神明,眼中再無朝廷。

以後幾年,蘇言專於治水,命人帶領百姓在山上種茶,名茶易銷,尤以靈山之雲霧為最,幾乎供不應求,售予各國商人權貴,換來大批金銀衣食,百姓生活日趨富足。

明帝九年,在其子蘇澈建議之下,招兵買馬,建立一支qiáng大的護城軍隊,並且琅州鐵礦資源豐富,鑄造兵器亦是jīng良,當時年僅十四歲的蘇澈親手訓練出十萬鐵甲jīng兵,琅州百姓稱之蘇家鐵軍。

明帝十一年四月,邊境盜匪猖獗,令人聞風喪膽的天狼幫數千余人深夜進入琅州城,qiáng搶珠寶商鋪,茶鋪,當鋪,並連殺數十手無存鐵的掌櫃伙計,蘇澈大怒。第二日一早,天狼幫包括幫主殺天狼在內的三千四百八十八人全部橫屍於城門外,利器貫穿身體,無一活口,殘bào蠻橫的天狼幫從此銷聲匿跡。

西域覬覦琅州鐵礦,欲低價購得,蘇澈不允,遂惱怒,十五萬兵馬借道黔國,欲兵臨城下,bào力征服,卻於琅州城外無名山大峽谷慘遭埋伏,幾乎全軍覆沒,從此十余年沒敢再犯。

雖處於各國夾縫,蘇澈卻凜然不懼各方勢力威脅,率十萬蘇家軍利用地勢便利的優勢,傲然守護著繁華富裕的琅州城,固若金湯。

也因兩次對戰,琅州蘇澈之名,響徹天下諸國,幾乎無人不知。

偏隅一方,安享太平,不聞朝廷,不喜戰爭,卻也絕對不容侵犯,這就是蘇澈貫徹的鐵的規則。

「倒是個有個性的人……」一聲慵懶嬌軟的女性嗓音含笑傳出,話音里隱含極淡的贊賞之意。

一個悅耳的男性嗓音淡淡接話,話里隱隱帶著些許笑意:「不知是誰,前幾日還說,無名小卒,不值得本姑娘認識。」

殘陽似火,染紅半邊天空,又是一天將過。

通往與琅州交界的梧桐鎮官道上,一輛外表極為朴素的寬大馬車緩緩行來,三匹黑sè駿馬載著兩名年輕男子,行走在馬車之後,一人著月牙白錦衣,面容俊雅如玉,笑如春風暖暖,叫人一眼便不由自主心生好感,放下心防。另一名男子則一身素朴青衣,面容較之白衣男子遜sè許多,卻也剛毅有型,身形高大挺拔,表情沉斂,不苟言笑。尚有一匹馬,背上無人,卻似乎極通人性,雖無人駕馭,也乖乖跟在馬車後面,三匹黑sè良駒,體型,顏sè,乍看之下,幾乎一模一樣。

梧桐鎮與琅州只有一座山之隔,琅州則與黔國交界,而黔國最聞名的,便是戰馬。

所以,梧桐鎮不乏見多識廣的懂馬之人,一看即知此三匹馬皆非凡品,想必其主人也絕非凡人。

梧桐鎮因鄰近琅州,受其獨特的風氣影響,視國律王法於不顧,欲效法蘇澈特立獨行的風格,可惜沒有一個如蘇澈這般才能出眾的領頭人物,當官的沒有蘇澈的才智計謀,也沒有蘇澈嚴苛的治下鐵律,反倒不倫不類,成了三教九流聚集之地,混亂不堪,殺人斗毆,jiānyín擄掠,實屬稀松平常。

鎮上最出名的客棧名曰長亭,是以其客棧主人謝長亭的名字命名。

說到這個謝長亭,也是個頗具傳奇sè彩的的人物。此人年紀頗輕,大概和琅州蘇澈年齡相當,十年前也只是個毛頭小子,年輕氣盛,單槍匹馬來到這個混亂的鎮上,開了這么一個偌大客棧,來自四面八方的什么人都有,江湖的,朝廷的,黑道的,白道的,文弱書生,武林高手,平民百姓,府州官員,各sè人群,應有盡有,他一視同仁。對權勢顯貴者不奉承,對身份低下之人不鄙視,對qiáng者不畏懼,對弱者也不輕慢。

這樣一個完全不會見風行事的少年,在這樣混亂的地方,按說應該很難混得下去,畢竟江湖上喜歡找茬的人實在太多了,今天這個看你不順眼想教訓你一頓,明日那個覺得你太狂妄,欠收拾,府衙見你生意紅火,也欲分一杯羹,不給?大堂上見。

偏偏這些年下來,少年不但混下來了,還混得有聲有sè,風生水起。不管是黑道白道官府還是惡霸,找茬的,尋釁滋事的,仗勢欺人的,來了一次之後,莫名其妙的,從此一律不敢再出現在客棧第二次。

原因,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