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她只有一人(1 / 2)

浮滄錄 會摔跤的熊貓 1565 字 11个月前

西關西壁壘大開!

城主府上空壁鼓雷鳴,恍恍掃清yīn雲,三條長線分上中下遞自而出,鐵騎踏地如洪流。

青甲儒將端坐馬背,身旁的瘦削劍客並不騎乘馬匹,而是氣息悠長,一只手輕柔扶在江輕衣馬匹頭顱一側,雙足不斷踩踏地面,兩鬢長發不斷飄溢起伏。

任平生晉入宗師境界不久。

他素來有養劍的習慣,一身劍意,正需錘煉。所謂千錘百煉,日日不綴,如今即便趕路,依舊半闔眸子,似睡似醒,背後九恨劍匣隨鬢發一同起伏。

三路大軍向著西域進發的速度並不算快。

至少江輕衣的中路線並不算快,三軍相隔不過數里,若有誰率先遭遇埋伏,亦可全身而退。

董允和郭攸之兩人都是文將。

江輕衣欽點的那三位武將去了三路長線,而董允和郭攸之,則是各自小心翼翼騎在戰馬之上,跟在江輕衣兩旁。

「這是西關的戰馬,與北魏內土的不同,性子極烈,需小心翼翼駕馭,否則容易跌下馬來。」行路速度不快也不慢的青甲年輕儒將,瞥了一眼與自己年齡差不多大的兩人:「二位......似乎並不願意隨我一同?」

董允保持沉默。

郭攸之低聲說道:「並非不願,而是不能。」

「一國之大,武將沖鋒陷陣,殺敵飲血;文士坐在幕後,指點出策;這算是各司其職。」郭攸之眯起眼,認真說道:「江大人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郭某自認不如,可郭某手無縛jī之力,若是上了沙場,真遇上了妖獸,便只能葬身此地。」

他頓了頓,一字一句說道:「郭某並不畏死,可若是郭某死在沙場前線,難免浪費了北魏一顆大好頭顱。」

江輕衣笑了笑。

這話若是放在兩年前,他的確不知該怎么回應。

此刻的他笑了笑,卻也只是笑了笑。

董允忽然開口說道:「再行三里,就出了西關邊陲,到了如今山海經籠罩的西域范圍。」

西壁壘外與烽燧一樣,有一片緩沖區域。

類似於烽燧長城外的「赤土」。

不久前從西域虎口脫險的斥候營子弟,便是從這條長線外逃了回來。

江輕衣聲音不大,卻清楚可聞:「當時逃回的那位斥候營兄弟,回來以後留了那份情報,之後被火速送到了縹緲坡治療傷勢。」

「再之後。」

江輕衣語tiáo木然:「不過十二個時辰,便氣絕身亡。」

郭攸之猛然收縮瞳孔。

他有些愕然望向身旁的西壁壘總督大人。

「有些蹊蹺,是不是?」江輕衣chún角微微揚起,若有所思說道:「他回到西關,就是為了傳回來這個消息,就像是有人為了派遣他回來,只為了傳回這封信。」

「所以他做到了,能從幾百里的大雪原順利脫逃。」

「即便是妖族的《山海經》,也沒能留下他的命。」

江輕衣眯起眼,緩緩道:「說他福大命大,可回到西關之後,便死在了縹緲坡,可世間......哪里有那么巧的事?」

郭攸之抿了抿嘴chún。

他聽到那位明顯在戰火中洗去了稚嫩氣質的儒將,平靜開口,喊了一聲他的名字。

「郭攸之——」

恍惚。

「你覺得這個名字的主人,應在北魏的廟堂之上,最好是在洛陽皇都內,受萬人敬仰,服飾上至少要能紋上孔雀,最好是仙鶴。」江輕衣慢條斯理說道:「然後這樣,就算是盡到了自己應盡的地步,再去替陛下分擔憂慮,治理北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這顆頭顱,算是能死得安分其所......是吧?」

郭攸之微微張口。

他不知道該說什么。

他不否認,的確是這樣。

誰不願這樣?

他不是一個虛偽的人。

所以他沒有搖頭,只是聲音很低,誠摯說道:「是。」

江輕衣笑了笑:「我也這么想的。」

郭攸之微微一怔。

「北魏有十萬里浮土,四大關峽。」

「有......百萬將士!」

江輕衣漠然問了一句:「那可是讀了書,就該去洛陽?提了劍,就該去邊關送死?」

郭攸之搖了搖頭。

不是這個理。

「聽好了......郭攸之,董允!」

江輕衣緩緩提高聲音。

「我知道你們......與其他人不一樣。」

「你們多了一個叫腦子的東西。」

「但你們把戰爭想得太美好了。」

「當一座城池被包圍的時候,不僅僅是將士,連里面的老人與婦女,都要提起武器,更何況是書生?」

「你們覺得我不講道理?」

「我就是不講道理。」

「這世上哪來的道理?!」

「你們來到了西關,就要接受西關的道理——」

這句話滾動如雷。

整列軍隊都能聽見。

「我西關男兒......無論文武,都要佩劍!都要出征!」

「生便生!死便死!」

江輕衣聲音冷冽,接著猛然壓低,壓到只有幾人能夠聽到的程度。

「二位......西關正是缺人的時候,如今來了,就別想著再回去了。」

郭攸之和董允二人,面sè呆滯,怔怔看著那位迅速變臉的年輕青甲儒將。

這幾聲吼,已將兩人喊住,一面懵然。

江輕衣恢復了滿臉溫柔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