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人心浮動(1 / 2)

「伐要亂講,人家也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才出面幫你。」吳明珠在胡思亂想的道路上飛奔,人一旦進入這個狀態,指望她的邏輯合理明顯很不現實。

方蟄正在醞釀的事情跟承包不是一回事,或者說承包只是個引子。剩下就是這塊地了,如何能從這一大塊肥肉上割下一塊肉來,才是方蟄最想做的事情。其他的暫時是次要的,這次承包一定要cào作好。

吳龍斌也覺得女兒的判斷是對的,所以才心里不舒服。

方蟄滅了煙起身時,看見父女二人的眼神不對,一個春意盎然,一個冷意森森。

算了,不管他們心里怎么想的,方蟄面無表情的上前:「情況如何?」

「樓上的人都是不擔心未來的,不是在嗑瓜子就是在玩掌機,公司負責人都不見蹤影,工人都去廠里找領導了。」吳龍斌明顯的撲了個空,心情很糟糕。

「你沒有問一下,誰讓工人去廠部鬧的?」方蟄頗為詫異的看著吳龍斌,老江湖了。

「還問什么?工會的老孟唄,他要承包,廠里不答應,他就鼓動工人去鬧事咯。」

還行,這邏輯不混亂,方蟄點點頭:「一起去廠里看看。」

三人一起進廠,門衛這邊倒是沒為難,看了一眼都懶得動彈。欠了半年的工資,門衛能堅持在崗就是盡職盡責了,要恰飯的嘛。

「現在廠里人心浮動,沒下崗的工人也沒班上,每個月拿基本生活費。廠長每天都往正釜跑,估計去也是撲空。」吳龍斌的語氣里帶著悲憤,他這一代人對工廠還是很有感情的。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方蟄嗯了一聲:「如果正常情況,工人每個月工資能拿多少?」

吳龍斌想了想:「一線工人大概一百多吧,七七八八加起來,二百不到。」

棉紡廠女工多,遠遠的就看見一群女工在圍觀,真不是看熱鬧,關系到飯碗的事情,誰都關心。不過關心也沒用就是了,她們心里想必也是清楚的。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企,面臨的卻是市場經濟的問題。沉重的負擔,以及技術方面的落後,沒有國家的計劃和撥款養著,日薄西山是很普遍的現象。干部可以另謀高就,工人呢?

很多人都是一個想法,這么大的一個工廠,國家就不管了?正釜就不管了?

答案是肯定的,管!這個階段的正釜部門還是積極謀求企業自身完成轉型。合資,兼並等等,都是政府最迫切的選擇。但是很多企業,真的顧不過來,政府撥款只能維持生活費。

再往後,政府都拖不起的時候,基本生活費可能都成問題。

年輕一點的讀者對這個計劃經濟的模式有概念,但是具體的表現形式概念模糊。舉一個例子,「五小」企業在全國各地都有,那么「五小」企業的初衷是什么呢?

這是一種建立在隨時要打仗的先決條件下誕生的國有企業,而且還是打核戰爭。具體的原因這里不多說,大家去搜索就ok了,網上的答案未必准確,但肯定對了解有一定幫助。

五小企業中的化肥廠,硫酸廠,學理工科的肯定會明白,一旦爆發核戰爭,這些小企業能干啥?能夠快速的民轉軍。建立在打核戰爭基礎上的這一類時代產物,在市場經濟的大cháo中,企業負責人還抱著舊觀念,不破產都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