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需借口(1 / 2)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至少目前所有的經驗都證明了這點。

那么問題來了,資本從哪來?沒有資本,你談何工業化和現代化?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改革開放,招商引資,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地方政府沒錢搞基建,中央政府也沒錢。九十年代的華夏,銀行都沒錢,四大國行的壞賬率達到三分之一。正常的商業銀行,壞賬率百分之八就夠宣布破產嗎。金融改革的本質就是國家發國債,把壞賬剝離出來,讓金融系統重新換發活力。解決這個問題靠的是國家信用。

地方政府怎么解決資本問題,這就涉及到華夏特有的國情了,土地是國家的。有的這個前提,政府先出規劃,然後審批。拿到審批文件後,甚至審批都沒下來,政府就派人拿著規劃去招商。審核下來了,拿規劃去銀行貸款。這一切都是靠土地國有和政府信用在支撐。

發展到後來,政府規劃成為了地產商最在意的情報。城市發展起來後,土地價值提升,地方政府通過出讓土地,就能解決財政問題。很多人詬病地方政府對這個舉措,沒幾個人會去了解,九十年代的華夏面臨什么樣的局面。後來的互聯網上公知各種帶節奏,很多在體制內的公知,說的難聽一點,你讓他放棄現有職位移民出國,他是絕對不干的。

華夏的體制和政府在方蟄看來,從一個第三世界發展成為世界前列的制造業大國,可以說制度優勢無法否認,政府執政得力也無法否認。

雲涌這邊高興沒幾天,麻煩事情就接著來了。一開始就是個包袱,人人都想躲著走。新上任的雲涌算是被迫營業,當然也有就此打開局面的意思。現在局面是打開了,方蟄幫忙找來的資金,符合政府心理價位的線上買下了五廠,進行商業改造。

最近一個會議上有同志提出不同意見,主要是關於廣場周邊土地出讓的事情。按說,項目是雲涌在負責,周邊土地的出讓雲涌的意見很重要。可是有人偏偏提出,廣場周邊的土地出讓,決定權是不是由政府部門來負責。

雲涌對此不置可否,實際上他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多少私心,該他拿到的政績已經到手了。雲涌無非就是看不慣個別同志的吃相,都是一個班子里的同志,誰不了解誰啊?你要這個權利的真正目的,誰不知道啊?何必打著公家的旗號呢?

班長對此也沒表態,只是說這個事情下次再議。

散會之後,雲涌回到辦公室,想想給方蟄打電話,問問他的意見,畢竟事情是他張羅的。這不電話打不通,打到座機上是助理接聽,這才知道方蟄去了米國。

老雲一個電話追到米國這邊,也不管時間是不是半夜十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