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1 / 2)

看個電視新聞都能聞出一點別人聞不到的味道出來,這就是孔東方願意來找方蟄聊天的原因。關於方蟄這個人,孔東方進行過詳細的了解,知道的越多,越覺得這家伙就是個神仙。

這人對於商業上的敏感性,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年初就預警了大豆,現在一切都兌現了。現在隨口又來,他還有什么察覺不到的?難關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

「你進入電子產業和半導體產業,是因為商業前景么?」孔東方忍不住提出了問題。

「當然,賺錢的事情我肯定要找個最賺錢的行當嘛,而且要有比較長的生命周期。」方蟄這話只說了一半,賺錢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做電腦的原因有一小半是為了打擊買辦。做半導體卻不是完全為了賺錢,就是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類似的事情,肯定會不斷的出現,開始吃虧的時候,就當是交學費吧。」孔東方的話顯得有點無奈,很多事情就算制定了政策,執行卻未必能到位。人都是這樣的,不把刀架在脖子上,那是肯定抱有僥幸心理的,這種事情太多了。

「是啊,這是由資本進入全球化時代的必然產物。當今的世界霸主是個金融資本主導的國家,這是有資本最求利益最大化的屬性決定的必然產物。利用金融工具收割全世界,這也是必然規律。所以,作為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全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類似的攻擊還會不斷的出現。以光伏產業微利,現在他們利用技術和原材料就能賺到錢,將來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肯定會對發展起來的國內光伏產業下手,這也是必然的結果。」

「有個事情我很好奇,為何你對政策的制定信息從不打聽?」沒忍住,孔東方問了。真不是覺得自己被輕視了,而是很好奇,你不是商人么?怎么對這些信心不感興趣?你就不怕落在別人的後面,少了很多賺錢的機會?

這個問題方蟄只是短短的呆滯一下後,露出了微笑:「首先我們之間的交流,僅限於一種比較高的戰略層次。其次,對我來說,現在做的產業對於政策的消息需求不qiáng烈。我針對的是廣大的市場的需求,而不是什么新的因為政-策創造出來的需求。最後,我做實業的。」

孔東方對這個答案還算滿意,不過他還是不爽的反問一句:「那你說說看,什么是因為政策而創造出來的產業?舉例說明一下。」

方蟄沒想到這家伙這么軸,非要跟自己較勁,苦笑著攤手:「大哥,這個你才是內行啊,我是個外行來的。非要我說個一二三,那就算是基建吧。大規模的基建項目,能都帶動的周邊產業也就那些了,還有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比如城市改造,這些我都沒興趣。」

話說到這份上,孔東方也不多啰嗦了,起身去翻酒櫃,看見二鍋頭的時候,極為嫌棄的表示:「你都是富豪了,還喝這酒,臉呢?」

對此方蟄很不屑的表情:「你懂個pì,我喝的是酒么?是情懷!」

孔東方離開的時候情緒不高,因為他發現很多事情在短期內很難改變。比如大豆的事情,都已經把國內的廠家bī到微利的地步了,依舊有很多企業選擇了高價位的期貨。有關部門采取的一些措施,因為時間的關系,只能算是杯水車薪。甚至連大豆種子的科研投入方案,因為各種反對的聲音,正在艱難的推進過程中。

說來說去四個字「既得利益」,這種人未必有很多,但聲音很大。所以,要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