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1 / 2)

方蟄其實也挺矛盾的,李萍的尊重帶來的壓力不小。現在孩子還小,長大了會不會抱怨父母,這都很難說的。社會上的主流價值觀,大概就是孩子出國讀書鍍金,海龜好像就能高人一等。實際上都是留學機構搞的輿論。

你就看那些排名,新西蘭的野jī大學都能跟國內的985差不多排名,多花點錢出國留學,難道不香么?說穿了,都是生意。

「在國內讀完高中吧,看孩子的成績如何,如果成績好,可以運作到頂尖的名校去讀書。那就出國讀本科,綠卡拿了也不要緊,隨時可以放棄的。反正每年有一定的居留期限,超過了綠卡就取締了。有句話可能狂妄了,我的兒子出不出國差別不大。關鍵還是要這孩子在學習期間,能學成什么樣子。財富可能會虧出去,但是知識閱歷不會。」

非常平靜的語氣說出這么一段話,進入李萍的耳朵里,品味到時另外一個意思。

名校包裝出來的青年才俊,在李崢身上並不適用,他需要學會的東西,跟學校的關系不大。李崢要學的東西,學校教不了。

果不其然,方蟄繼續說:「孩子現在大了,以後每年寒暑假,我都帶他一段時間。」

李萍是真的體會到「長子」二字的分量了,方蟄還有其他孩子,怕是沒這個待遇了。

多情和無情其實是一個意思,盡管方蟄很大方,但他就一個人,一桿槍。

這個情況下,孩子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所以,李萍慶幸當初的決斷,也慶幸自己遇到他比較早。反過來說,當初遇見方蟄,何嘗不是一種不幸呢?所以啊,冷暖自知吧。

一生一世一雙人這種事情,大概率是不會在社會頂層出現的。

人類社會的本質就是一場爭奪資源的游戲,具體到個人身上,就是基因在延續的過程中不斷優化,在下一代身上得到的體現就是進化。以相貌為例子,一代之間肯定是有明顯差距的,二代這種差距會因為父母中的一系而縮小,三代四代,這種差距更為細微。

還是那句話,有人生下來就是貴族,有人生下來注定就是跪族。

一個人的一生,有的東西生下來沒有,這輩子基本上就夠不著了。

上面那句話,適用絕大多數人。

為什么亂世英豪輩出?道理很簡單,亂世機會多啊,底層在亂世容易出頭。

任何一個朝代,和平發展個五十年,都不用多,兩代人,底層上升的通道基本就沒了。

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躺平啊?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努力了也看不到希望。

時代發展的紅利已經被消耗干凈了,內卷時代開啟了。

如果你是一個社會底層,想要實現階層躍遷,那就要拼盡全力卷死所以競爭者。

就這,你還不一定能成功,可能在這個過程中,一點小小的意外,你的一切努力都白費。

李崢屬於那種生下來該有的都有的人,站在方蟄的角度看待這個小子的教育問題,那就應該盡量拉低他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必須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