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撞金鍾3(1 / 2)

風, 氣之流動,故而成風。

風之柔, 輕撫水面則漣漪微微, 拂過草木則葉片簌簌,觸於人面發絲微亂……風之勁, 可使樹木搖動, 使人立足不穩……風之狂bào, 叫海上生浪, 浪大咆哮;叫巨木拔根, 山崩石滾……風之快, 瞬息而過, 不可捉摸……

風有諸多特性, 若不能領悟,縱然得知劍法亦不能使出jīng髓。

那三式劍招之所以晦澀難懂,或者並非是其中真意過於玄妙, 而是從前悟風時只是身悟、身合, 其神悟卻不足夠……但如今漸漸仔細悟風,逐步知其真意,再來看那三道劍痕, 仿佛每每都能瞧見似有一道虛幻劍光劈斬而來, 直直劈入心中,劃出那一劍軌跡了。

晏長瀾如今在不斷悟風時,總算是將那第一道劍招看個明白。

其劍劍痕較淺,所言乃是風之快。

晏長瀾並未拔劍, 而是並指成劍,在身前比劃。

若說從前他在出劍時每一招都是實招,那么現在就是輕靈之中多出一絲意韻,比起從前來更快,而且快得不著痕跡,沒有一絲斧鑿之感。

極快地比劃了數次後,雖說還不曾達到大成,但他似乎在潛意識里覺出了幾分急迫,瞬間便將意識轉移到第二道劍痕上去。

這一劍,痕跡頗深,犀利難言。

此招為風之勁,出劍之後,干脆利落,迅疾無比,其劍招威力也頗qiáng大,且不見雜亂。

在領悟了風的諸多意韻後,晏長瀾在領悟其他劍招時就容易很多。

此番他亦是迅速地用劍指比劃,將這一式劍招也連番施展出來,也同樣是在練得小成後,就開始領悟那第三道劍痕了。

第三道劍痕所載乃是狂bào,而狂bào之意對於晏長瀾而言,比起先前兩種來都要更容易領悟一些。

他專注於其中bào烈之意,風之最bào戾者,形成巨卷之狀,猶若神龍,於天地之間游走,遇山移山,遇樹拔樹,極其恐怖。此乃天地間極可怕的一種偉力,若是能悟出其中真意之萬一,也能叫劍法狂猛至極,對敵時摧枯拉朽,不說是所向無敵,卻也罕有能接下之人了。

三式盡皆悟出,三式盡皆演練之後,晏長瀾方才睜開眼。

這才一睜開,就覺得頭上好似有陣陣寒意要破頭而入,叫他駭得立時睜開眼來。

原來先前晏長瀾在不知不覺間,已花費了近乎兩個時辰,如今那劍林慢慢墜下,相距晏長瀾的頭顱居然只有三尺高!並非三丈,而是三尺,三尺太短了,短到能讓人毛骨悚然,短到只給晏長瀾留下極短的時間,便會刺進晏長瀾的腦袋里,讓他徹底喪命!

晏長瀾出了一身冷汗。

太危險了!

他現下也想起來先前沉浸在感悟中時,幸而下意識只演練到小成便及時停下,否則,若是他沉浸更深,每每推演到大成時才轉換,恐怕在正專注時,那劍林就已將他徹底刺穿了!

晏長瀾自信本身在同境界間算是頗有實力,卻不會自大到從古至今只有他最為qiáng大,先前那兩口金鍾,想來也有不少修士能夠撞響,而到了這一口金鍾時,感悟時實力提升的誘惑太大,從前那許多修士都無法闖過這一關,恐怕有極大可能,都是在這第三口金鍾里,被那玄妙的真意所吸引,無法自拔,進而忘卻了還有利刃高懸,威脅自己的性命。

當然,並非所有修士都習劍,在第三口金鍾里也未必人人都是面對劍壁,但道理相通,這一口金鍾必然是對修士提升極大,也必然……對修士的自控力有極大考驗。

晏長瀾深吸一口氣,也不再多想了。

此刻他念頭飛快閃過,就已經使出先前他領悟的三式劍招,與那劍道傀儡廝殺起來。

新的劍道傀儡並未比先前qiáng上很多,晏長瀾只用小成的三招就輕易將其擊敗,再思及前面那一尊劍道傀儡,雖然劍法極快,也同樣並非是極難應付的對手……由此可見,這一口金鍾的考驗里,悟性與心性才是最緊要的,而戰力反而相對要放松一些。

劍道傀儡被擊敗後,第三面高牆出現。

那渾厚聲音說道:「撞金鍾者,一個時辰之內觀想劍壁,悟出一式絕招,並以此擊敗劍道傀儡。如若失敗,受萬劍穿身之苦!」

幾乎沒有太多改變的句子,但時間卻變得只有一個時辰了。

晏長瀾深深呼吸,目光投向那高牆。

這一面高牆上,只有一道劍痕。

在劍痕中,所蘊含的正是雷霆真意,晏長瀾只看一眼,都覺得仿佛有一道雷電劈過來,要劈入他的神魂,讓他的腦中一陣轟鳴。

下一刻,晏長瀾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人影。

人影立在漫天的雷光電蛇之內,昂首向天,而天空之中遍布烏雲,滾滾洶涌,仿佛天空都要塌陷一樣——但是,那人影突然出劍了!

這一劍極可怖,好似將周遭的雷光電蛇盡數吸引過來,從劍鋒中爆發出一道雷霆,直沖天際!

匹練般的劍光赫然劈開了烏雲,成為天地之間唯一的一道光亮。

太凶悍、太qiáng大了!

晏長瀾被這一劍所震撼,良久無法清醒過來。

無數的雷霆真意都涌入他的腦中,從前對於雷電的運用,對於雷屬性的認知都仿佛瞬間圓滿了許多,有無盡的感悟。他的腦中也是一片空白,眼里心里,都只有那一劍!

在晏長瀾所不知之處,高懸的劍林正在不斷地下墜。

只是晏長瀾內心所以為的須臾時間,實則在他的意識外,那一個時辰的時限已然過半。

若是他還不能醒來,或者醒來太遲,總是沉浸於雷霆感悟之內,那么那劍林便會……

劍林越來越低,也越來越接近晏長瀾的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