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蜈蚣橋(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016 字 10个月前

在整個搭建的過程中,徐景行真的完全沒有使用任何固定工具,釘子、繩索、套扣統統沒用,那些原木也沒有做任何處理,就是打了個架子後把那些原木給一層層的疊了起來。

別說老白這些木工有些狐疑,連安心都有點不太明白,「師父,這是什么原理?看著有點熟悉,但又想不通。」

「你啊,虧你還是個高中生呢,連這都看不懂?」他笑著在安心腦袋上敲了一下,然後開始解釋這其中的原理。

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最基本的物理原理,涉及到一丁點杠桿原理而已。如果說單純的解釋原理會比較抽象的話,大伙兒可以看看那些喜歡疊硬幣的人是怎么疊的,用硬幣一個壓一個,完全不使用膠水等輔助工具,可以用硬幣疊出很誇張的規模和造型。

其實原理都是一樣的,而且疊原木更簡單,因為原木更長,在杠桿原理中可以發揮出更qiáng大的支撐力,只要找准著力點,搭建起來要多簡單就有多簡單。

當然,這不是他原創,而是這一帶就有類似的建築,只不過大多是橋梁一類的而已,最典型的就是木拱廊橋。

木拱廊橋也被本地人稱之為「蜈蚣橋」,因為橋拱是用圓木搭建的,一根根並排伸開的支撐木有點像蜈蚣腿,所以有了這么一個形象的綽號。

在柯城南邊的泰順縣,就有許許多多的廊橋,號稱是「千橋之鄉」「浙南橋梁博物館」,而那許許多多的橋梁中,又一部分采用的就是這種純圓木搭建的木拱結構。

這種結構的橋梁做工簡單,找幾根圓木過來,有個懂行的老師傅指點,半天就能搭建起來,拆卸維護也方便,非常適合民間建造使用。最關鍵的是,這種結構的橋梁其實相當結實,只要不是洪水來襲,只要不遭受人為破壞,在原木腐朽之前就一直能用。

就在「千橋之鄉」,還有一些明清時期的木拱橋在使用,其中座明代建造的蘭溪橋的單孔跨度更是達到36.8米之長,幾乎到了木拱橋單孔跨度的極限,而且到現在還保存完好,完全可以保證人們的日常出行。

除了蘭溪橋,還有泗溪姐妹橋、三魁薛宅橋、羅陽仙居橋、筱村文興橋、三條橋等三十余座木拱橋保存完好,其中的三條橋年代更為久遠,是南宋時期紹興七年建造的。

而這還只是泰順一縣的數量,如果擴展到整個江南甚至把西南地區也算進去,木拱橋的數量就更多了。

當然,用這種原理來蓋房子,倒是比較少見,因為用圓木建造的房子畢竟不是久居之所,而且一般人也不會建造。原理雖然簡單,但想把原理應用在實踐中,卻沒那么容易,因為理論跟實踐之間的差距太大。

徐景行解釋的通透,安心也能聽明白,但看著一根根木頭,依然覺得有點不可思議,而且真讓她動手,她保准還是暈乎乎的。

知易行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