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254 模塊化建造(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022 字 10个月前

而且用繩索固定通心柱,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需要建造專門的腳手架來固定通心柱了,這樣不但能節省時間,更能節省空間,搭建腳手架的時候只考慮塔身部分就可以。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古人的智慧確實不容小覷,而且這也算不得什么智慧,只能算是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生活經驗,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這樣立電線桿子,徐景行是農村人,自然不會不知道。

只是把電線桿子換成了看起來更加高級的通心柱時,他有點手忙腳亂了,以至於忘記了再常見不過的生活小智慧。

果然,把這通心柱當成電線桿子來對待後,只用了半個小時就立了起來,四根繩子一固定,立的穩穩當當的。

立起來後,一眾工人齊聲歡呼,丁樹懷也長出一口氣。

徐景行那急躁的心情也緩和了許多,說實話,工期這么緊張,他和丁樹懷這兩個負責人身上的壓力是最大的,尤其是他,要負責具體的工作,容不得半點差錯,所以這脾氣就沒有平日那么溫和了,這也是之前會跟丁樹懷吵起來的主要原因。

好在目前看起來一切順利。

塔基建造好了,通心柱也立起來了,剩下的工作就要簡單一些,雖然繁瑣,但按照圖紙把用到的構件組裝在塔身上就行,細心一點,一般就不會出什么大錯。

說起來,這古人的智慧真的不容小覷,就從建塔這么一件小事兒上就能看得出來,小小的建築中竟然融合了無數的現代化建築理念,實用且先進,別的不說,光是建造塔身時的模塊化建築方式就讓那些參與搭建的工人看的目瞪口呆。

模塊化建築方式,聽起來很現代化吧,然而在隋唐之前甚至南北朝時期,種花家的木匠們就將這種建築理念應用在了傳統建築中,各種小型構件的小模塊就不說了,就說大型模塊。

這傳統木塔,其實就是大型模塊組裝成的,比如說他現在建造的這座五層木塔,其實說是五重木塔更准確,因為這塔是由五個大的模塊組裝起來的,一重一層,層層疊加,用榫卯結構鏈接,一座塔就算建造成功了。

一般人可能聽不明白這個原理,但可以說的更直白一點,想必大家都用過快餐盒,圓形的也好,方形的也好,都是一個套一個的套在一起的,這種木結構塔也一樣,一重跟一重套在一起,最底重的占地面積最大,第二重的稍小,第三重次之。

這木塔那就是這樣疊加的,跟一摞套在一起的快餐盒一樣,銜接處用榫卯結構鏈接,可以保證銜接處受力均勻,結構穩定。

當然,這種結構並不完美,在受到qiáng震或者qiáng風的作用時,很容易傾倒。但這個時候,之前樹立的通心柱就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