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葫蘆壺(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044 字 10个月前

唐先海這次用的是段泥,制作的是一只葫蘆胡。

段泥,也叫團泥,是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是紫砂泥中夾層中的夾脂,產自黃龍山,原礦是綠灰sè,經過1180度的高溫煅燒後,會呈現出米黃之sè。

當然,成品的顏sè會隨著泥料中的鐵元素的多少會有不同的變化,低於百分之二的時候是普通的米黃,高於百分之二的時候,顏sè會逐漸變深。

另外煅燒時,泥料的氧化效果越qiáng,sè澤也會由米黃,逐漸向紅黃、深黃甚至黃褐sè演變。不過這種變化是可以掌握的,畢竟現在用的是電爐,泥料的絕大部分變化都在可控范圍內。

這些資料是徐景行臨時抱佛腳一樣從網上查找的,網絡信息時代,這些基本的信息在網絡上都能找到,再加上他的記憶力好,看過一遍就不會再忘記,所以這些信息已經牢牢地印在他的大腦中,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tiáo用。

而葫蘆壺,則是曼生十八式之一,也就是陳曼生所創造的十八中紫砂壺式樣中的一式,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壺形,但是這壺的制作難度卻比較高,仿真度越高,制作難度便越高,因為葫蘆有束腰,而且束的幅度還挺大,打身筒的時候甚至有無從下手的感覺,放佛那細腰會隨時塌掉一般。

徐景行在網上搜了搜,大部分葫蘆壺都是沒腰的,或者腰上的曲線變化很小,只有寥寥幾件能做到真正的束腰,仿真度能做到跟真正的葫蘆差不多的就更少了。

當然,束腰束的太細會降低紫砂壺的實用性,這也是很少有人把葫蘆壺做的極其仿真的緣故。

但用來炫技,卻再合適不過了。

於是,在他看起來非常棘手的難題,在唐先海手里卻非常輕松,打身筒的時候「啪啪啪」的一陣拍打,直挺挺的身筒很快就變成了葫蘆形,腰部的曲線跟真正的葫蘆幾乎一模一樣,過度的非常自然。

他在一旁看著唐先海耍雜技一樣制作出這么一件難度這么高的葫蘆壺,眼睛都直了。

這老唐,不愧是幾十年的老手藝人了,藝術創造力可能不是他的qiáng項,但經驗和手上功夫真的無可挑剔,不然的話也不會被評選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雖然不如國家級的,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被選上的。

也難怪老唐這么自信,這對他來說確實有點難度,哪怕他將老唐剛才展示的手法和全部工序都記在了腦子里,也沒有把握能夠百分百的復原,因為他看到的只是能看到內容,還有一些東西是看不到,比如說手指在身筒內部的技巧,還有力度、節奏等只有親身體會才能感受到的東西。

等老唐把壺蓋、壺嘴和壺把都裝上去後,他由衷的豎起一根大拇指,因為老唐這手藝確實沒得挑剔,這壺做的真漂亮,那種圓潤的曲線和由內向外透露的俊俏模樣,實在惹人喜歡。

葫蘆在傳統文化中是「福祿」的象征,也有招納吉祥的寓意,甚至還有辟邪的功效,所以這個題材的物件是非常受人歡迎的,甚至,種植、制作、銷售葫蘆本身都成了一條非常龐大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每年產生的gdp還很驚人。

也因此,葫蘆形的紫砂壺在市場上也比較受人歡迎,尤其是制作得比較jīng美的葫蘆壺,一般不缺買家。

另外唐先海做的這一只葫蘆壺不光美觀,仿真度高,實用性也很qiáng,因為他把壺嘴和壺身的連接處放在了葫蘆的下半身,這樣一來就不會有出水困難等缺陷,另外還特意做了一個怕配套的濾芯,也不用擔心茶葉會沉積在葫蘆肚子里倒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