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趙文敏(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036 字 10个月前

也是站在了鵲山山巔,徐景行才明白趙孟頫為什么會把華不注山刻畫的那么挺拔了,不是趙孟頫故意誇張,也不是趙孟頫跟他一樣能感受到山川的物性和氣勢,而是這華不注山從這個角度望去,真的非常挺拔。

雖然畫里的角度跟他此時所在的方位並不一致,可是他能肯定,趙孟頫在刻畫華不注山的時候就是以他所在的這個方位來刻畫的。

沒辦法,那幅畫本來就不是什么寫實的畫,甚至並不是對著實景描繪的,而是趙孟頫根據記憶創作的。

說起來《鵲華秋sè圖》的面世還真有點小故事,並不是趙孟頫臨時起意的結果,而是受人所托而創。

而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說趙孟頫這個人了。

趙孟頫這個人說起來也是個全才,詩詞書畫金石律呂鑒賞無一不jīng,在書畫方面的造詣更是獨步天下,所創作的「趙體字」更是讓他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列「楷書四大家」,也就是說,趙孟頫在楷書方面的成就在整個歷史上都是排的上號的,而且是排在一巴掌的數兒之內。而這些成就,使他獲得了「元人冠冕」這一美稱。

而且這人還jīng通政治經濟,曾經擔任過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六十九歲去世,獲贈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謚號「文敏」,這也是人們稱呼趙孟頫為「趙文敏」的原因。

另外有意思的是,趙孟頫還是趙匡胤的後代,准確的說是趙德芳的直系子孫,而趙德芳就是包拯系列故事中大名鼎鼎的「八賢王」。

說完這些,再來說趙孟頫創作《鵲華秋sè圖》的緣由。

話說趙孟頫有個老鄉叫周密,這個人是齊魯人,卻出生在趙孟頫的家鄉吳興,一輩子都沒踏上過齊魯的土地,所以非常想看看齊魯的風情,得知趙孟頫擔任濟南路總管府事,所以請求趙孟頫畫一幅畫,這才有了《鵲華秋sè圖》的誕生。

也就是說這幅畫誕生的時候,趙孟頫是完全憑借自己的記憶在創作,那個時候可沒什么相機,更沒什么網絡,交通也異常不便,趙孟頫在泉城任職,幾年後被tiáo回首都,然後借病還鄉,還鄉之後才有了這幅畫的誕生,可趙孟頫依然能把鵲華二山以及周圍的景致刻畫的那么形象,足見趙孟頫的記憶力不凡,也更足以證明這鵲華二山給趙孟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徐景行拿著手機打開網絡找到《鵲華秋sè圖》,放大圖片,然後把圖中的華不注山拿到眼前跟遠方的華不注山相對比,然後驚訝的發現,圖中的華不注山跟現實中的華不注山,除了高度比例略微有點差別以外,整體lún廓竟然幾乎一模一樣,尤其是山體的形狀幾乎完全吻合,尤其是山體兩側的起伏,簡直是驚人的一致,真不敢想象趙孟頫怎么能把那些細節都記得那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