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功敗垂成(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068 字 10个月前

工筆畫和半工筆畫因為形神兼備,所以更大眾的審美,民國時期很多以買畫為生的大畫家就專門畫工筆畫,因為大眾能看懂這個,外形、顏sè也都比較亮麗,容易得到大眾的喜愛。

然而有個不好之處就是工筆畫的創作比較耗時,一幅小尺幅的鏡心畫都要耗費半天甚至一兩天的時間才能畫好,大尺幅的那就更別提了,尺幅越大,內容越復雜,所要耗費的瞬間就越長,而且因為要頻繁的換染料、毛筆,所以在畫工筆畫的時候幾乎不太可能出現一氣呵成這種事情,就算有人有這個能力,身體也承受不了,不信你試試在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里始終保持高qiáng度的專注。

別說那些個文弱的書生們,就算是一些個習武之人估計也很難做到這點。

但徐景行顯然是個例外,他在軟件硬件上都沒有什么缺陷,他有能力創作出優秀的工筆畫,也能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度,超qiáng的身體素質也允許他這么做,只要他願意這么做。

於是,他做到了。

他在短短的兩個小時的時間內創作出了一幅三尺見方的半工筆仕女圖。

審視片刻,連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幅好畫。

畫的sètiáo偏單,著sè不濃,整體氛圍中透著一絲淡淡的哀傷,尤其是穿著青衣的女子那眉眼中的愁緒更是令人揪心。

然而在女子的身前卻有一叢長的蔥蔥郁郁挺拔修長的竹子,一叢竹子不算太多,但卻從根到梢都透著一股子生機勃勃的生命力,也是整幅仕女畫中最亮眼的著sè,而且在相對較暗的sètiáo中加上這么一叢翠綠sè的竹子,更襯托出了這叢竹子的不凡之處。

不過這幅畫的點睛之筆卻不是這叢竹子,而是畫中女子的眼神。

畫中的女子就站在竹叢前邊,似是在賞竹,可眼神中除了哀愁外還有一絲渴望,那絲渴望很淡,卻又很堅韌,放佛刺透人心一般的堅韌,一種讓人心疼又欽佩的堅韌,似乎恨不得能化身為竹的堅韌。

而這正是徐景行對鄧青琪的心態最形象也最抽象的刻畫,如果不能理解鄧青琪的心態,就看不明白這幅畫的內涵,但如果知道鄧青琪在想什么,那么相信不管是誰都會為之動容的。

當然,畫中的女子能如此傳神,也多虧了徐景行有這份手藝,換個畫家過來估計真畫不出這種感覺,更沒辦法把鄧青琪內心深處最qiáng烈的渴望畫在紙上並且將鄧青琪渴望的東西以一叢竹子的形式表現出來,更難得的是這後堂、階下、竹叢並不是他牽qiáng附會的產物,而是跟鄧青琪自己選的題跋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的。

可以這么說,這幅畫是一幅真正的神形兼備的好畫,對鄧青琪而言更是如此。

他悄悄的看了鄧青琪一眼,見那姑娘正兩眼失神的盯著畫中的竹叢,心里頓時升起一絲油然而起的滿足感,一個畫家最滿足的是什么?還不就是這種情況嗎?如果他費進行的畫了這么多,結果鄧青琪兩眼一抹黑的什么都看不懂,那種失望的感覺有多難受就別提了。

不過他也不敢怠慢,而是趁著鄧青琪失神的片刻將手里的印章摁下去,同時輕聲呼喚道:「青琪,快到這里來……」

隨著他的呼喚,鄧青琪從失神狀態中驚醒,而她的本相卻像是著了魔一樣往畫中「走」去,好吧,說走有點勉qiáng了,本相的存在方式那么怪異,趕路根本不用雙腿好么,何況從鄧青琪到畫中也無路可走,那是用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