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用事實說話(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023 字 10个月前

徐景行雕的這一組紫檀木雕件,長足有5.2米,高度有4.6米,寬度也有3.4米,用掉了足足三噸多重的紫檀木料。

要知道,紫檀木料多是小料,直徑多在二十公分以下,普遍就是十公分十五公分,他買的三噸多紫檀料就是直徑在十五公分左右的小料,可他就是用那一根根直徑在十五公分左右的小料雕成了這樣一組巨無霸。

怎么做到的?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跟做家具一樣將小件拼接成大件。

這樣的技術說起來不難,但想要將直徑只有十五公分左右的小件拼接成長度足有五米多的大件,這難度可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而是對細節的極致掌控,不光要求每一個小件的畫面、紋飾能組合到天衣無縫的地步,更要求小件和小件之間的拼接jīng度足夠高,如若不然,這么多小件拼接在一起不是參差不整就是松松垮垮,跟沒有做好咬合的家具一樣。

另外這么多小件拼接在一起不光要考慮畫面和相互之間的咬合,更要考慮到雕件的整體結構qiáng度,這可是兩噸多重的龐然大物,如果整體結構設計的不合理,那么就算能夠組合起來,也很難堅持很長時間,指不定什么時候就會垮掉,因為每個小件之間都是通過直徑只有一到兩公分的榫卯結構銜接的。

榫卯結構之所以能夠在大型建築中發揮作用,可不只是結構本身比較合理,還要求整體構造足夠科學,如果整體結構設計不科學,那么細節再怎么jīng密也扛不住大型建築的重壓。

所以在動手之前,徐景行非常認真的做了一份設計圖,比他在柯城設計那幾座木塔的時候還要認真。

甚至,他的設計中也采用了一些只有在建築中才能使用到的設計理念,將雕件那龐大的壓力合理均勻的分散到每一個小型組件上,以確保這個龐然大物在組合起來以後不會被自身的重量壓垮。

至於雕件的雕刻,對他而言反倒是比較簡單的事情了,在設計好結構圖以後,先打造出jīng確到1.0毫米級別的榫卯結構,並且將之組裝起來,然後才開始動刀雕刻,直至完工。

從設計到完工,他用掉四十二天,其中有二十天在做設計圖,有十天在加工組件上的榫卯結構,三天時間用在了組裝上,剩下的才是雕刻、打磨、上漆、打蠟等工序所用的全部時間。

而結果證明他這么做是對的,雕件在組合起來以後不但嚴絲合縫,而且結構非常穩,也非常有力,不用放大鏡,甚至都發現不了組合的痕跡,說一句「渾然一體」一點都不過分,要知道,那可是由三百多塊小型組件用榫卯結構組合起來的,這么一對比就是傻子都能明白其中的難度。

先不說雕刻水平如何,光是這個結構的設計和組合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就算有人能做出來,也需要一個團隊的力量以及若干高科技器具的配合,像是什么激光測量儀、三維繪圖等等,像他這樣沒有團隊並且只用傳統手工藝的人,是不太可能創作出這種大型組合雕件的,估計全世界只有他這么一個例外。

一個五十來歲的女士聽了他的講解以後滿臉狐疑的問:「年輕人,你說,這是你一個人,用傳統手工藝打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