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龍泉窯觀音佛龕(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027 字 10个月前

什么寶貝呢?

一件龍泉窯的觀音佛龕。

龍泉窯的大名,相信就算是外行人也聽說過,那絕對是瓷器史上繞不過的一顆奇葩,也是眾多瓷器品類中的明珠之一。

不過名氣大歸大,但要是讓大家說說龍泉窯的定義、特點,估計絕大多數人就要麻爪了。

為啥,因為龍泉窯以青瓷著稱於世,而青瓷的品種又相當眾多,再加上龍泉窯始於五代時期,盛行於宋元時期,滅絕於康熙時期,也就是說從康熙時期開始龍泉窯就沒再出產過瓷器,所以能完整保存下來的龍泉瓷並不多,跟明清時期的瓷器相比,龍泉瓷的存世量相當稀少。

實物存世量少,同品類的瓷器又比較多,再加上緞帶眼中,所以大部分人對龍泉窯的瓷器是只聞其名不見其瓷。

當然,這里說的存世量少只是相對的,事實上市面上也經常能看到龍泉瓷的影子,只是絕大部分的龍泉瓷都挺一般,換句話說,jīng品很少。

而陳笑煙剛剛拿出來的這件觀音佛龕就可以算得上是龍泉窯中的jīng品了。

一件瓷器之所以能被稱之為jīng品,首先器型必須是完整的;其次,工藝必須是頂尖的。具備了這兩個要素之後,瓷器上附帶的其他增值因素越多越好,比如說造型比較罕見、畫工異常jīng致、題材相當新奇、文化內涵相當豐富等等。

而佛龕這種物件在題材、文化內涵方面自然沒什么特別的地方,所以只能在器型、工藝、釉質、畫工、雕工等方面下功夫。

陳笑煙這件佛龕在這些方面的特點就非常突出。

先說器型,這件佛龕的高度足有七十公分,這在現存的瓷質佛龕中算是比較高大的,光這個高度就值得出手,畢竟瓷器這東西,尺寸越大越難燒制越容易被破壞自然也就越發稀少,物以稀為貴,大尺寸的東西自然也會有個大價格。

而且這佛龕在器型上的優勢可不僅僅是尺寸,最突出的還是佛龕的整體造型。

這佛龕遠遠的看去,有點像一座翡翠雕的山子,造型並不是中規中矩的對稱造型,整體看像個尖尖的小山,左右兩邊點綴著鳳凰、仙鶴、寶瓶、祥雲以及奇花異草等物,下邊三層台階上每一層的左右分別立著一對童男女、一對大象以及一片栩栩如生的海浪,海浪墊底,海浪上邊是白象,白象上邊是童男童女。

有了這些點綴,最中間的自然是觀音菩薩。

這佛龕里的觀音菩薩是坐著的,一手扶著座位,一手掐著法訣,身著長裙,長裙上鑲嵌著細密的瓔珞等配飾,頭戴花冠,腦後有光,面容端庄祥和,但整體神態卻又透著些許的隨意,尤其是觀音菩薩的一條腿是耷拉在佛龕下邊的,這造型看著跟坐在炕上的家庭婦女差不多,使得原本應該很庄嚴的佛像多了一些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