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定心石(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534 字 10个月前

不過當徐景行一步一台階的爬上山頂,來到山頂之後的徽崖時,總算發現了一個對他有好處的景點,那就是那塊突出懸崖一丈左右的大石頭,也叫定心石。

這塊大石頭也就一腳寬,長三米左右,完全探出懸崖,在末端有一個石頭雕的香龕,據說王屋山的道士們往里面添香的時候都是不帶任何措施的,當然,那得有一定功夫且心性極佳的道士才能完成的任務。

如果是普通人,別說站在那塊定心石上添香了,只是站在那懸崖邊上都腿軟,因為這懸崖是真正的懸崖,下邊是空曠的深谷,足有數百米深,摔下去絕無僥幸,舉目遠望,更是綿延的群山,有一種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要張開雙臂去擁抱它們的沖動。

不客氣的說,很多普通人站在懸崖邊上就會有一種往下跳的沖動,不是他們想不開,而是這綿延的山脈和空曠的山谷的物性夾雜在一起,會形成一種奇特的立場,就像一個天然的物性旋渦,會自然而然的吸引那些本相不夠堅定的人。

當然,只要意志力足夠,有一定的警覺性,基本上就不會被吸進去,畢竟,這旋渦是物性旋渦,只對人的本相有吸引力,而本相並不能直接帶動人的身體,所以只要意識清醒有預警心,就不會有危險。

但是,對修行者而言,可就不是這么回事兒了。

普通人的本相沒有覺醒,很弱小但也深藏於肉身之中,不用太擔心這種物性旋渦。

可修行者站在這里的感受卻跟普通人截然相反,因為修行者的本相更qiáng,更活躍,對外來作用力的感受更qiáng烈,當這種物性旋渦作用在修行者身上時,真有一種身不由己的往前傾倒的感覺,在本相的撕扯下,就連徐景行都有點吃力。

他根本沒往定心石上站,只是站在了懸崖邊而已,可就算如此,已經有點不受控制的跡象,他的本相像是被十二級大風猛刮一樣在他的體內飄搖不定如同風中火燭。

當本相自顧不暇的時候,連帶著他的六識也受到了劇烈的沖擊,就跟普通人站在猛烈的bào風雨中一個感受,渾然不知身在何處,差一點就挪動腳步了。

而在他那個位置上,往前走一步,就會掉落懸崖,就算是他也沒有生還的可能,因為這懸崖是負角度的懸崖,掉下去,連可以借力樹木山石都沒有,只會從懸崖頂端直直的拍在崖底的石頭坑里。

好在他的定力確實很qiáng,身體素質更是qiáng悍,對身體的掌控力也是超人一等的,在他即將邁步的時候,硬生生的控制住了自己的身體,然後憑借著如意手套的助力,在可怕的物性旋渦中死死的掌控著僅存的一絲清醒。

這一絲清醒可不是思維上的清醒,而是指本相與肉身的那一絲聯系。說的具體點,就是他那幾乎要被完全撕扯成碎片的六識。

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狀態,一旦他那一絲僅存的六識也被劇烈的物性旋渦撕扯成碎片,那個時候就算他不會摔下懸崖,本身也會受到莫大的傷害,搞不好這輩子就成廢人了。

然而此時此刻的他卻非常享受這種感覺,甚至想要大喊一聲「讓bào風雨來的風猛烈些吧」的沖動,這種在生與死的邊緣進行試探的感覺,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刺激。

當他適應了這種劇烈的撕扯之後,甚至有一種上癮的感覺。

當然,最關鍵的是,這對他的修行有好處。

事先沒有人跟他講過這一點,來之前他也沒想到這一點,但是,當他站在這里以後,當他感受到面前凶險至極的物性旋渦之後,當他在旋渦的撕扯下留下一絲清醒的六識之後,他意識到了這一點。

這個時候,他才明白為什么呂洞賓會把這塊石頭命名為「定心石」,並且留下「人心安定,方立此石」這么一句話。

這句話既是說給普通人聽得,也是說給修行者聽的。

在普通人眼里,就是字面意思,只有心志堅定之人才有資格立在這塊石頭上,就像那些個玩極限運動的家伙們,無一不是心志堅定膽氣過人的普通人。

但在修行者眼里,這卻是一句告誡之語,更是修行心得。

告誡後來的修行者在本相足夠堅定之前千萬不要踏足此石,不然有死無生;而修行心得正是徐景行此時此刻的感受,呂洞賓通過這句話告訴後來的修行者,這里是鍛煉本相的好地方。

這兩層意思,從「定心石」這三個字上就能琢磨出味道來。

定心,何為心?

道家曰真我,佛家曰本我,徐景行曰本相,三者皆為「心」也。

所以從呂洞賓的角度來判斷,徐景行現如今的實力遠沒到「定心」的境界,還沒資格踏上那塊定心石。可能,現如今這個年代里,也就小和尚到了那個境界。

只是小和尚肯定不敢往定心石上站,小和尚的本相雖qiáng,可肉身卻只有菜jī水平,能抵抗得住物性旋渦的撕扯,卻扛不住懸崖邊上的山風,一陣山風吹來,小和尚就直接飛下去了,跟徐景行恰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