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章 合作分紅(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531 字 10个月前

出來玩一趟,隨便轉轉都能撿到幾個大漏兒,徐景行這運氣也是沒誰了。

當然,也能理解。

為什么呢?

因為這三件古玩的識別度很低,不是專業人士很難給出准確的估價,看看這三件古玩的成交價就能知道了,成交價最高的竟然是那幅陳廷敬的書法作品,然而在市場上成交價最低的同樣是那幅字。

也就是說,賣家對這三件古玩的評估除了大差錯。

可這也不能怪賣家,實在是這三件古玩太難鑒別。

陳廷敬的字呢,空有陳廷敬的名氣加成,實際上卻沒多少含金量和市場認知度,可偏偏賣家就只認「陳廷敬」三個字,大幅度高估了這幅字大的市場價值,以至於遲遲沒能賣掉。要不是這幅字另有內涵,連徐景行都不稀罕要,別說一萬五,就是五千塊都要掂量掂量。

那只礬紅描金大盤就更不用說了,民國瓷、作坊款、礬紅釉、器型這都是減分項,十只類似的物件就有八只賣不出價,偏偏這只大盤的優點在於做工、釉質以及品相,而賣家則完美地避開了最有價值的幾個因素,只認出了最能貶值的幾個因素,結果便宜了徐景行。

至於哪件銅制龜齡鶴壽擺件,就更偏門了,這東西就連民間都很少見,只有大戶人家才有這玩意兒,一般人家的房間里擺這么一只一人多高的銅制擺件,怎么看怎么別扭,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只有那些房間高達庭院寬敞的人家才適合擺這玩意兒。

所以傳下來的這么大尺寸的擺件相對較少,而且大多沒有款識,一般人根本鑒別不出年代,如果做工jīng美品相完整,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現代工藝品,因為在一般人眼里,只有現代工藝才能制作出那么完美的銅器。

可惜,這是偏見。

這種種因素累積在一起,自然便宜了徐景行。

還是那句話,民間還是有好東西的,就看你能不能碰到,能不能認出來,不然的話,就算民間到處都是寶貝,你鑒別不出來那也沒用。

譚英看到徐景行拿出來的三件古玩,都驚了:「你還有心思去尋寶?」

「隨便買的,」徐景行一邊笑一邊擺弄立在房間里的大銅制龜齡鶴壽擺件,「你看怎么樣?」

「我又看不懂,」譚英沒好氣的說道。

「不是吧,你可是濟原人哎,怎么可能一點也不懂?」

「你是魯省人,那你會栽大蔥嗎?」

徐景行不說話了。

他會攤煎餅蒸饅頭,唯獨不會栽大蔥,因為那挺需要技術,不是撒上種子澆點水就完能事兒的。

譚英見狀得意一笑,然後問:「怎么,撿漏兒了?」

「嘿嘿,大漏兒,」說回本行,徐景行得意起來:「你猜猜這三件加起來能賣多少錢?」

「你先說說多少錢買的?」

「不到三萬塊。」

「不到三萬?那給你填個零,三十萬,如何?」

「想什么呢大妹子,三十萬?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那多少?」

「再翻三倍甚至四倍還差不多。」

「一百萬?」譚英吃驚的瞪大眼睛,「太誇張了吧?」

「一點也不誇張,如果運氣好,翻個五六倍也不算什么。」

「真厲害……」譚英一臉艷羨的驚嘆到。

不能怪譚英這樣一幅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實在是她的經濟狀況挺一般,雖然是修行者,可修行不能當飯吃,一樣要辛苦工作。譚英現在在一家搏擊館當教練,底薪六千多,加提成也就一萬多點而已,運氣好的時候勉qiáng能過兩萬。

這樣的收入在濟原當地算是高的,就算在一線城市也不能算低。

可是,跟徐景行這賺錢速度一比,差距就太大了,這出去玩順帶著消滅敵人的功夫里就賺了一百多萬回來。譚英呢,就算她一個月賺兩萬,一年也才二十來萬,不吃不喝要五六年才能攢下這么多。

如果只是聽人講故事,譚英也不會這么驚訝,問題是,這是發生在她面前的事兒,是親眼所見,這自然是另外一種感受。

而徐景行自己面對美女的驚嘆,心里也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滿足感,畢竟,譚英不是一般的美女,而是一個實力不弱的修行者。

這么想著,隨手將那只礬紅釉描金大盤遞給譚英:「吶,給你啦。」

「干什么?」譚英一縮手後退兩步,滿臉戒備的問。

「你說呢?」徐景行好笑的反問。

「你想包我?」譚英眼神不善的盯著徐景行。

「噗——」徐景行差點沒噴:「我的姐姐哎,你想哪兒去了?還包你,真要包你,這么點錢能夠?」

譚英卻嘿嘿笑道:「夠了夠了,你不說這盤子能值幾十萬么?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