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勤工儉學風(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550 字 10个月前

徐景行這一走就走出了小一公里路,穿過一條街區才找到那家驢肉店,准確的說是一家驢肉火燒店。

不過這店可不小,不光店面規模不小,看著還挺上檔次,窗明幾凈不說,各種裝飾也挺上心,門頭上的牌匾都是書法高手的手筆,幾個楷體大字寫的非常有力,雖然經過幾道工序後復制成了牌匾,可從字體構架和筆鋒筆勢卻能看出來這幾個字的水平。

公平的評價,這幾個字寫的不比他差多少。

也就是說這個幾個字的作者在楷書方面的造詣非常高,幾乎到了大師級別的水准。

只是不知道這店家花了多大的代價才請來那么一位大書家。

他將鏡頭對准門上的牌匾簡單的講了講牌匾上幾個楷體大字的字體構架後邁步進了店門。

店里人很多,雖然沒到人頭攢動的地步,但也相當擁擠了,很多顧客甚至都等不及服務員服務,直接自己動手了。

他在店內等了好幾分鍾才等到一個位置,自己動手擦掉桌子上的垃圾,自己動手拿了小涼菜,自己動手盛了一碗小米粥,然後等著火燒出鍋。

等待的功夫里他簡單的將這邊的情況介紹了一遍,嘗了嘗小涼菜和小米粥,對著鏡頭點了個贊:「小涼菜不錯,不過最贊的是這小米粥,黃澄澄的看著就很喜人,米粒很飽滿,熬的很很粘稠,有種熬出了油的感覺,合著有種淡淡的清香,就是那種小米粥特有的清香,如果我的味蕾沒出錯的話,用的是純正的上黨小米,而且熬粥的過程中除了食用鹼外什么都沒加。」

熬粥也是個技術活兒。

想熬出一鍋好粥,除了得有好米和好水外,最重要的就是對火候的控制,多少水配多少米、什么時候下米、什么時候tiáo整火候、熬多長時間都是有講究的,火候掌控的好,熬出來以後不光味道好,口感也會非常之好。

他做菜這么長時間,基本上什么菜都難不倒他,唯獨過不了小米粥這一關,用再好的米再好的水熬出來的粥總是不那么盡如人意,讓他很是受挫,以至於到後來都不怎么熬小米粥了,只熬大米粥,但他最喜歡喝的還是小米粥。

這個時候碰到這么一家很會熬小米粥的店鋪,別提多開心了。

本來只是沖著驢肉火燒來的,沒想到這火燒還沒上桌呢,先得到這樣一份意外之喜。

等他要的火燒端上來,就更令人驚喜了。

因為這驢肉實在太香太香。

怎么形容呢,就是那種鮮濃鮮濃的口感和味道,比他之前吃過的驢肉都香,還不是那種添加了什么增香劑增鮮劑之類添加劑的香味兒,就是一種很純粹很濃郁的驢肉香。

不光味道香濃,口感也有點特別,半大的肉塊燉的非常軟爛但卻不散,切碎後還是一塊一塊的,咀嚼時的感覺跟一般的燉肉稍微有點不同。

這肉,怕不是用老高湯燉的吧?

他想了想感覺也就只有這么一種解釋了。

用高湯做菜並不是什么秘訣,連拉面店都有一鍋燉肉的高湯,真不稀奇。

然而好的高湯卻非常難得,尤其是上了年頭的老高湯就更加罕見,而且高湯可不是說燉的時間久點就是好高湯,相反,好的高湯在tiáo料、火候、保存方式等方面都很有講究,這些講究在老店里比較常見,一般一家店有一家店的獨門秘方,熬出來的高湯在味道口感方面也會有所不同。

他這幾年也光顧過不少好店,品嘗過很多用高湯做的菜式,可沒有哪一家能給他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多是大路貨,一些所謂的十幾年沒斷過火的高湯也只是聽上去有噱頭,味道實際上還不如鮮湯呢。

就說做驢肉的,他光顧過不少家百年老店,那高湯倒也夠老,但味道卻也一般般。

至於一般驢肉店,像島城蘭嬸的驢肉火燒店雖然做的也很地道,可在湯這方面就沒什么講究了,因為銷量低,燉一鍋肉能用一兩天甚至兩三天,燉肉湯基本上都要倒掉,因為不到掉就會餿掉,根本沒有保留老湯這方面的意識。

然而這家店卻真真不同,這湯真是一絕。

好的老湯不光可以用來燉肉,還可以直接添加在火燒中,將驢肉剁碎之後澆上一勺高湯再夾入麥香味十足的火燒中,趁著咬上一口,四溢的湯汁和勁道熱香的面餅混合在一起形成的香味兒瞬間彌漫在整個口腔中,湯味蕾都要陶醉了。

嘗了一口之後,他大喜過望,放下手機大口大口的咀嚼起來,不一會兒就將一小籃四個大號驢肉火燒吞了下去。

四個當然填不飽肚子,他又點了十個之後這才對著鏡頭笑道:「這家的驢肉真絕了,燉肉的高湯不知道是多少年的,但真的很香,一點雜味兒都沒有的感覺,滿滿的都是驢肉特有的香味兒,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做到的,」說完又補充道:「不光肉好,火燒也很地道,連面粉都是用新鮮的麥子磨的,而不是陳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