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百壽瓶(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527 字 10个月前

百壽瓶,顧名思義,跟百壽圖類似,就是在瓶子表面雕上一百個「壽」字。這種題材的手工藝作品和文藝作品早就有了,最典型的就是百壽圖,就是用一百個「壽」字組合成的圖案,圖案的樣式多種多樣各不相同,像《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用一百零八顆珍珠串成一個大大的「壽字」給太厚祝壽的那玩意兒就是這類題材的變種。

只是電視里那道具實在太次了,用的珍珠根本不夠108顆不說,整體也毫無藝術感可言,串起來的壽字扭扭歪歪的實在不成樣子,現實中的和珅可不會干那么沒品的事兒,人家和珅的藝術審美能力很高的。

不過電視劇么,可以理解,那些道具都是道具師傅們做的,不是看不起道具師傅,而是他們在藝術創作領域根本是個外行,做出來的道具自然談不上什么藝術不藝術的,完成了就完事兒了。這一缺點在國內尤其是近些年的電視劇電影方面展現的淋漓盡致,像老版《紅樓夢》則完全不同,人家里面那道具一件頂一件的jīng美,就算是仿品也仿的很有美感,何況其中還使用了大量實物。

現在的電視劇電影那基本上都是糊弄,尤其是道具方面,真不能細看,細看傷眼睛。

你說普通電視劇電影方面不在意這些細節也就罷了,偏偏連一些以藝術品、古董為題材的影視劇也不重視這些,那還有什么好說的。

當然,這些思緒在徐景行腦子里也就是這么一閃而過,只是在構思時想到了那部電視劇中有這么一個類似的情節並由此聯想的多了一些而已,實際上他才懶得批判這些呢,各有各的活法,誰也不招惹誰,正好。

有了構思,就該正式定型了。

百壽瓶,要在一只十二三厘米高的小瓶子上雕一百個「壽」字。

難么?

不難,一點都不難,人家真正的微雕高手能在一顆大米上雕上百個「字」甚至創作簡單的美術畫作,每個字的直徑能縮小到零點一毫米左右。

而他要刻的字可比那大多了,每個「壽」字的直徑平均下來應該在一厘米左右,比正常人在紙上書寫還要大,可以說是一點難度都沒有。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一百個「壽」字字體、結構、大小、位置等細節,也就是這一百個字的組合方式。

這可不是說把一百個字隨便刻上去就可以的,要考慮觀賞性和趣味性還有藝術性的。

別的不說,光是一百個「壽」字的字體就能難住一大批人。

自古以來,以「百壽」為題材的書畫作品、雕刻作品多不勝數,但大多數作品使用的字體都是常見的字體,因為復雜的他們掌握不了,只有少部分人能使用大小篆甚至於甲骨文,但不管用什么字體,都很難湊夠一百種,尤其是正規字體,總不能用近些年網絡上開發的花式字體充數吧?還不夠丟人的。

所以字體的選擇是個難度。

另外一百個字的排列方式也是個難題,排列好了看著順眼,排列不好只會給人一種亂糟糟的感覺。

字體大小和位置同樣要考慮到,因為這些細節同樣直接決定著成品的美觀程度。

說得再直白點,所謂的百壽瓶,與其說是文字作品,不如說是美術作品,只是這幅美術作品不適用常規的線條、sè團組合而成的,而是由文字組合成的,這些文字的字體、結構、大小、位置等細節,就等於是美術作品中需要考慮的皴法、布局、空間、sè彩對比等等技術綱領。

而且比起單純的繪畫,用文字繪畫的難度更高。

所以他在紙上勾勾畫畫了好一陣才找到些許感覺,畫好草圖之後,這才正式動手。

因為是以瓶子為整體背景,所以依然需要用到掏膛工藝,只是這一次,就算是他也只能老老實實的采用常規的掏膛技法,一點點將瓶子內部的玉料直接打磨成一對玉粉,這可把他心疼壞了,這要是能整塊掏出來,完全可以做好幾個平安扣呢。

可惜,材料和工具限制了他的發揮。

半個小時後,瓶體初步成型。

他設計的瓶體跟玉料的原本形態是一致的,是比較典型的鳳尾瓶。

什么是鳳尾瓶,這是一種瓶口為喇叭狀,頸部很長,占了瓶子的幾乎二分之一,是直筒狀,腹部微鼓直徑跟瓶口齊平,腹部與底部銜接部位稍稍內斂,到底足位置再次展開,整體形態有點類似於鳳尾,所以被命名為鳳尾瓶。

鳳尾瓶的造型古朴,結構簡單,帶著濃濃的商周風,跟商周時期的一些青銅瓶的造型比較相似。不過實際上這個款式出現的時間比較晚,是康熙年間景德鎮瓷窯首創,隨後才風靡全國。

因為造型相對交單,結構也比較穩固,整體看起來大氣古朴端庄穩重,所以這類瓷器多有大件並且經常成對成對的陳列在客廳門口兩側或者正堂比較顯眼的地方。

徐景行之所以采用這樣的樣式,除了因為這種瓶子的直徑上下比較一致以外,更因為這瓶子的造型相對古朴,也因為這瓶子的瓶體結構分段比較明顯,廣口,直頸,鼓腹,細腿,大足,從上到下足足展開了五條曲線,而且五條曲線的幅度各不相同,其中還有長長的直筒裝頸部。

這樣的瓶身結構不用他可以tiáo整就能將一百個「壽」字分列開來,是天然的段落劃分體系。

做好瓶身之後,他開始在瓶體外側勾勒草圖,一邊勾畫一邊tiáo整,時不時的還會擦掉全部重來,折騰了一個多小時才定下最終的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