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0章 半步崩拳打天下(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528 字 10个月前

郭雲深,嘉慶年間生人,自yòu習武,雖然家庭沒什么錢,全靠他個人賣力為生,但習武之志始終不墜,一邊謀生一邊拜訪名師,先跟八極拳大師劉曉蘭學拳,後又拜孫亭立先生為師,在學成之後被孫亭立先生推薦到三晉的李老能那里學拳。

李老能,形意拳大師,本名李洛能,號能然,世稱能然先生,是形意拳發展史上繞不開的一個宗師級人物,自身拳法jīng神,更善於教徒,門下出名的大拳師足有二三十號人,都是武術史上響當當的存在,郭雲深就是其中一位。

而郭雲深跟著李洛能學拳二十年,幾乎足不出戶,不是跟著李洛能學拳就是在李洛能家里種菜耕地干活兒,直到因為行俠仗義吃上人命官司被關進牢里。

在大牢里,郭雲深因為被枷鎖和鐵鏈鎖著,行動不便,根本拉不開架勢練拳,於是這個武痴就想辦法改進形意拳的勸架,將步法、招數統統縮短到枷鎖所能允許的范圍內。

本來只是一個武痴的靈機一動,可是郭雲深也沒想到,經過他自己修改的拳架,反而爆發力更qiáng,動作更加剛猛,而且因為動作幅度小,隱蔽性極高,極大的提升了實戰威力。

出獄後,郭雲深就仗著這種比常規形意拳還要短小的拳架子硬生生的打出了「半步崩拳」的威名,到後來都有了「半步崩拳打天下」的說法,可見郭雲深的功力之深。

當然,形意拳傳到現在,很多東西確實跟以前都不太一樣了。

徐景行跟著朱金亮學習形意拳的時候也了解過「半步崩拳」,在首都也隨便查了些資料,還親自練了一段時間,就跟練課間cào一樣。

以現在的他對身體和本相的掌控能力,掌握一套拳法比普通人學一套廣播體cào還簡單,所以很快就把所謂的「半步崩拳」研究的差不多了,只是一直沒機會用。

至於威力,在普通拳師或者武者看來,確實挺qiáng。

但在他手上,跟其他拳法也沒什么區別,當然確實有獨到之處,可以用最簡短最隱蔽的動作發出最剛猛的力道,而且那種發力技巧同樣可以用在其他一些拳種中,只是跟形意拳中的崩拳更般配而已。

研究透徹後,他就將這些東西束之高閣了,因為確實用不著。

而且這路子真不適合一般人習練,對身體和意志力的要求太高,而且練不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甚至會留下一些不太好的行為習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沒練到家的時候容易縮著手腳走路,就跟套著枷鎖一樣難看。

所以他也沒打算把這套拳法教給誰。

但是在創作這尊擺件的時候,卻下意識的想到了這套拳法,雖然不想讓身邊人練這個東西,但好歹也是一套機器獨特的拳種,值得留這么一份火種。

他不敢說他留下的「半步崩拳」是最正宗,但可以肯定是最合理也最有效的,畢竟是他吸收了其中的jīng華之後凝練出來的好東西,不是那種口口相傳下來的所謂傳承,那樣的傳承再怎么完整,一二百年下來多少會有點變味兒。

現在他把這東西交到了朱金亮手上。

這東西對朱金亮沒太大用,但只要能從朱金亮這邊流傳出去,那么朱金亮也將會成為郭雲深一般的人物,就是那種在國術史上不可或缺的承上啟下的一環。

雖然,現在的國術在民間已經沒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就跟戲劇一樣,幾乎不可能完全斷絕。

何況國術雖然現在很沒落,可又不是真的一點用都沒有,相反,等到世人重新認識到國術的價值之後,遲早還會興盛起來,雖然那一天可能會很晚。

當然,科技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國術不國術的,其實也跟戲劇沒什么區別了,幾乎單純的成了某些人的想念,就算真的消失,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影響。

事實上,自從火槍火炮問世以來,國術的命運基本上就已經被注定。

而徐景行也沒什么心思去改變什么,那不叫力挽狂瀾,那叫螳臂當車。

他能做的,也就是留下一些個小火種,萬一某一天需要國術重新發光發熱,這些小火種就能派上用場了。

送給朱金亮的這尊擺件,就是這么一粒小的火種。

當然,主要還是討老爺子歡心而已。

事實證明他這個小禮物確實撓到了老爺子的癢處,老爺子拿著這個擺件翻來覆去的端詳,只是畢竟不是修行者,一時間也感受不到這擺件的真正妙處,只是隱約覺察到一絲端倪,但有鄭思瑾這個「外人」在,又不好開口。

徐景行注意到這一點,擺擺手對鄭思瑾道:「你去幫劉nǎinǎi做飯,和面,吃扯面,就是你們潞州府那邊常吃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