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7章 清初畫聖(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537 字 10个月前

其實,王翚這個名字跟鄒一桂一樣,在民間並沒有多少知名度,記憶力好點的可能知道「清初四王」或者「四王吳惲」這樣的詞匯,但再具體點的,可能就不知道了,也就美術圈和古玩圈里的人才懂得這個名字的分量。

而徐景行呢,不只是國畫高手,更是古玩圈里的老油子,所以聽到這個名字才被狠狠的震了一下,因為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自己會在這里碰到王翚的畫。

他的心理活動這么qiáng烈,不只是因為王翚名氣大,實力qiáng,作品值錢,更因為王翚的畫在民間比較少見。

王翚是個相對高產的畫家,作品存世量不少,但也正因如此,早早的就被各大拍賣行以及收藏家們盯上了,散落民間的早早就被刮了一遍,幾乎沒多少漏網之魚。

所以盡管知道王翚名氣大,可偏偏卻是第一次在現實中碰到王翚的畫作,首都故院有,但他去了幾次都yīn差陽錯的錯過了,至今都沒能如願一睹。

現在,這個機會突如其來的砸在他的頭上,這叫他如何不震。

但震歸震,他還是很小心的仔細觀察著,同時跟大腦中王翚相關資料進行對比,最終給出自己的鑒定結果——這畫是真的,而且是王翚晚年時起的作品,雖說王翚晚年時起多有敷衍了事之作,但同樣也有jīng品之作,而且晚年時起的作品敷衍的很敷衍,但只要用心畫的,都是最高水准的稀世之作。

這一幅畫雖然談不上是稀世之作,但也非常用心,在王翚的眾多作品中也能排在第一檔。

可惜尺寸小了點,只有三尺不到的樣子,長八十多公分,寬三十多公分。

但就算如此,也相當難得。

印章也是王翚後期常用的那幾個,「石谷」「石谷子」「王翚之印」「耕煙散人時年七十有九」「圖史自娛」「清暉老人」「來青閣」這七個。

說到印章,這王翚也是個蓋印狂魔,經常畫一幅畫就要蓋好幾個印,基本上能蓋的地方都蓋上了,而且蓋的都很巧妙,不會破壞畫作的原本畫面和意境,反而有種相得益彰的感覺。

但畫一幅畫蓋十個左右的自用印,也確實有點誇張,大有「蓋自己的印讓你們無印可蓋」的味道,也不知道是不是意識到十幾年後會有另外一個更誇張的蓋印狂魔出世所以才瘋狂的用印占地兒。

當然,這些印章都是一流的好印,章法、刀法都無可挑剔。

別的不說,就這畫上的七個王翚自用印都能賣不少錢,加上畫本身,以及「棠村後人」「野石居士」兩個鑒藏印,這價值就更高。

「棠村後人」「野石居士」暫時沒有考證出具體身份,只知道此人是個活躍在雍正、乾隆時期的收藏家,很多雍正乾隆之前的名畫都有他的印章,財力、人脈以及眼光應該都很不錯,有人根據「棠村後人」這個印文推測這個收藏家可能是康熙時期的大鑒定家梁清標的後人,因為梁清標就是直隸真定棠村人氏,當然只是推測,到底是不是暫時沒有更明確的證據。

反正有這么一對知名的鑒藏印在,就能使這畫增值不少。

不但如此,這老周還拿出了買下這幅畫時的全套手續證明,11年12月30號於西泠印社秋拍,成交價374萬。

徐景行特意查了查,還真有這么一回事兒,雖然網站上沒有記錄賣主是誰,但其他信息都對得上號。

老周很是誠懇的說道:「徐老師,這畫是374萬拍到的,我也不獅子大開口,湊個整,四百萬你拿走,夠意思吧?」

這個價格確實很夠意思,十年出頭的東西只漲了來萬的價格。

當然,老周也不算很吃虧就是了,因為這畫要拿到拍賣行去賣,或許能以五百萬六百萬的價格成交,但繳納稅費和手續費之後的收入也就四百萬的樣子,萬一成交價只有四百萬左右,那么連本錢都收不回來,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所以這勉qiáng可以算是一個雙贏的選擇,徐景行以不高的價格買下一幅jīng品老畫,而老周則以最快的速度最穩的價格將手里的老畫變現。

不過徐景行沒有直接點頭,而是指了指其他盒子:「那都是誰的畫?」

「都是名家,」老周得意都的打開有一個盒子:「這個還是王翚的,不過不是從拍賣會上買的,是一個欠我錢的老朋友拿來抵債的,也是山水畫,抵了一百二十萬。」

老周一邊說,一邊挨著把所有的盒子都打開,把里面的畫卷統統拿出來挨個兒介紹。

別說,還真都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