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章 石碾輕飛瑟瑟塵(1 / 2)

鑒寶黃金手 天牛行空 1540 字 10个月前

徐景行從程琳家出來時就不早了,到了殷曉靜家又胡天胡地一番,到花鳥市場又逛了好久,已經快十二點鍾,可不正好是飯點么。

在街外找了一家酒樓要了個包間點菜後才把那套茶具拿出來。

這套茶具從茶盤到茶寵都是用朱泥燒制而成,顏sè相對比較鮮艷,是明亮的朱紅sè,看著特喜慶,茶盤茶杯和茶寵都是中規中矩的造型,沒什么特別的,跟市面上那萬兒八千的普通茶具一樣,要說亮點,也只有泥料可以稍微講一講了,泥料是純正的朱泥,不是那些加了大量化學原料的「化工產品」。

就沖著這一點,這一套茶具在市面上就能賣不少錢了,畢竟這年頭到處都是偷工減料的偽劣產品,市面上眾多的紫砂器具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用的泥料都不怎么「干凈」,工藝就更別談了。

但就這,這套差距也絕對不值十五萬。

徐景行之所以願意花十五萬買下這套茶具,是因為茶壺。

那胖老板說這是一整套的差距,不是在說謊,就是自個兒也不知道這套茶具的來歷,當然更不懂得鑒別紫砂器,要不然也不會在以十五萬的價格賣掉這套茶具之後還在哪兒沾沾自喜。

徐景行雖然還沒細看,但在本相之眼的觀測下,這只茶壺的靈氣非常濃郁,物性也很qiáng,一看就不是普通茶壺,不管市場價如何,品質絕對不低就是了。

這樣的茶壺,買下來絕對不虧,哪怕市面上沒人承認這壺的價值,自己留著收藏把玩也是好的。

當然,那只是很極端的情況,大部分情況下,這種品質明顯極高的古玩都能得到市場的認可。

換句話說,他又撿漏兒了,還是大漏兒。

至於具體是多大的漏兒,還得慢慢看,仔細看,確定了來歷之後才能確定,畢竟哪怕是同一檔次的作品,市場價也會因為作者的不同而產生莫大的差距,顧景舟的肯定上七位數,而楊彭年的可能只有六位數。

剛才在那家市場,他沒顧得上細看,也不能細看。

那種情況下,他細看之後再提出購買意向,那胖老板肯定會有所懷疑,一個猶豫可能就不賣了,不,很大概率就不賣了,因為那胖老板也是做生意的,腦子絕對好使,幾乎不太可能給他這種撿漏機會。

所以他不得不用心思演了那么久,還冒用了「蕪城石野」的名義一把,晾那胖老板也沒聽說過神君的名頭。

好在結果不錯,要是演了那么久都沒能得手,肯定會非常憋屈。

徐景行把茶盤茶杯推到一邊,從兜里掏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真絲手絹小心翼翼的把那把剛剛用過的紫砂壺擦拭干凈,這才查看具體情況。

這是一把石瓢壺。

端庄中透著點秀氣。

做工很jīng致,細節處處理的都非常好,深得石瓢壺的jīng髓,而且在壺的重心和比例上做了tiáo整,跟經典的石瓢壺還略有不同。

壺身上文字,是刀刻的詩句,「石碾輕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是宋代詩人林逋的詩,詩不算出名,但刻畫的意境挺好,字一般,但基本功還是挺扎實的,用的是柳體,筆力稍弱,但筆鋒很有力,整體而言可以打及格分。

壺把上有款,是篆字「玉禽」陽文印款。

壺底也有款,是圓形防瓦當篆字「楊氏」陽文印款。

能直接看出來的要素就這些,不過結合這壺的內在表現,基本上可以鎖定這壺的作者。

姓楊,手藝很不錯,寫的一手不錯的柳體字,喜歡使用陽文印款,有「玉禽」「楊氏」,在整個紫砂圈里,能對得上號的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楊彭年的妹妹楊鳳年。

歷史上,女詩人女畫家女書法家都不少,唯獨女性手藝人不算多,能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就更少了,像楊鳳年這種作品在現代古玩收藏市場上還能拍出高價的女性手藝人就更加罕見。

楊鳳年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但就算如此,依然有一把石瓢壺拍出了近五百萬的成交價,僅比她哥哥楊彭年差一點點,要知道,楊彭年那么多作品也只有一只「阿曼陀室」寬扁方壺的成交價超過了五百萬,剩下的都在三百萬一下。

這樣的拍賣紀錄可以說相當的恐怖了。

別看顧景舟、陳明遠等人的紫砂作品的拍賣價動輒幾千萬,但有那種格位的紫砂藝人也就那么幾個,剩下的絕大部分紫砂藝人的作品其實真不值什么錢,名氣稍小一點的,拍賣紀錄連七位數都破不了,多在二三十萬之間,偶爾能有個一兩百萬的就很了不起了。

換句話說,紫砂器收藏圈的行情跟傳銷差不多,最高處的幾個人賺的盆滿缽滿,中層就只能混個溫飽,底層基本上就是在苟延殘喘根本沒什么存在感。

所以楊鳳年能有那么一把成交價接近五百萬的作品,已經非常非常了不起了。

徐景行在網上看過那把壺的圖片,也不得不承認,那把石瓢壺的造型和做工確實非常出sè,哪怕只能看到圖片,依然能感受到壺里透出來的神韻,通俗點講,就是看著特舒服,幾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石瓢壺是很經典的壺形,也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式,在就被人琢磨的透透的,幾乎沒什么花樣兒可挖,然而也正因如此,能把經典壺形做的非常出sè,更能說明問題,要知道,越是經典的款式越是難以出彩,這在絕大部分行業中都是通用的。

而楊鳳年那把拍出四百多萬天價的石瓢壺卻在模仿經典的同時又塑造出了自己的內容,讓當時的他倍感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