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弓馬大賽(一)(1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322 字 10个月前

李延慶再沒有去找梁師成,既然梁師成已經把錢如數支付給了父親,那就表明他履行了承諾,他們之間達成了這個交易就算結束了。

很顯然,楊戩之死對於梁師成一樣敏感,在這個關鍵時刻,梁師成一定非常謹慎,不會希望自己上門去找他。

李延慶也將全部jīng力都投入到弓馬大賽的准備中去了。

三年一次的弓馬大賽最早起源於王安石推行的保甲法改革,那時,為了檢驗保甲法的效果,朝廷每年令各州tiáo挑選優秀保丁來京城舉行以射箭為主的比武大賽。

王安石改革失敗後,比武大賽也隨之取消,直到趙佶登基後,王安石的新法再次復興,而此時,北方各地弓箭社蓬勃發展,趙佶便承接了當年的比武大賽,開始舉行一年一度的各州弓箭大賽,一連舉行了六次,最終因為耗費太大而停辦。

直到三年前,在童貫的倡議下,弓箭大賽再次復蘇,不過已經改頭換面,變成了軍隊內部的弓馬大賽,每三年舉辦一次。

參加人員只限於軍隊系統,再加上太學和國子學,包括禁軍、地方廂軍、鄉兵、各州武學、最高武學、太學和國子學,大賽包括步弓和騎弓兩項,各取前十名。

三年前的第一屆,太學和國子學只參加了步弓比賽,他們選不出能夠進行騎射的士子,就算步弓他們也名落孫山,沒有一人殺進百名以內,太學怎么可能和禁軍、武學相比。

不過今年太學倒是選出了十三名太學生參加弓馬大賽,包括十名步射選手和三名騎射選手,除了李延慶外,其他十二名太學目前都在武學進行訓練,太學的射圃只有五十步距離,而弓馬大賽的距離最低也在八十步,太學暫時沒有這個條件進行訓練。

次日一早,李延慶來到了太學勤思院,勤思院是太學的行政中心,包括學正在內的一干太學學官都在這里辦公,李延慶回太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銷假。

李延慶剛走到門口便遇到了學錄孫厲,學正一般由國子監官員兼任,並不主管具體事務,而太學的具體事務由兩名學錄負責。

學錄相當於副校長,一共有兩人,一人主管教學,另一人則負責日常事務,孫厲便是負責事務的學錄,李延慶得到童貫的名額進入太學上舍便是孫厲的安排。

孫厲當然知道李延慶有童貫為後台,因此他對李延慶格外關注,也格外關心,李延慶的很多事情他都是睜只眼閉只眼,雖然太學管理自由,允許學生外出游學,但也不至於放任自流,它們也有一套規章制度。

象李延慶幾個月下江南是借口去應天書院游學一月,這種游學首先要有名額或者對方的邀請書,然後打申請,申請通過後才能出行,游學結束後拿著對方的游學證明才能回太學注銷這次游學。

但李延慶什么邀請書都沒有,他就給孫厲寫了一份書面申請,孫厲便當即簽字同意了,回來後也沒有任何應天書院的游學證明,這種嚴重的違規行為,要換成別的普通太學生,早就遭到太學的嚴厲處罰了,但在有背景的太學生面前,太學的規章制度沒有任何約束力,孫厲也不過才從八品小官,他怎么可能和李延慶的背景對抗?

況且李延慶去江南那次,嘉王還專門派人給孫厲打過招呼,李延慶回來後,孫厲哪里還敢多問?

「延慶回來了?」孫厲呵呵笑道。

李延慶連忙躬身施禮,「這半個月不在,給學錄添麻煩了。」

孫厲擺擺手,「沒事!沒事!你去曲阜拜祭聖人嘛!」

李延慶這次去鄆州找的借口是去曲阜拜祭聖人,這是每個太學必須要做的事情,一般是外舍生時就該做了,太學鼓勵太學生去曲阜拜祭聖人,但如果實在沒有經濟條件,在京城文廟也可以,李延慶直接跳入太學上舍,他就缺了這一環。

他這次的理由倒很充分,不過和上次一樣,他也沒有任何回執,無法證明他是否去了曲阜,孫厲顯然也不想問他要什么回執,他將李延慶帶到官房內,笑眯眯在李延慶的申請書上蓋了章,填上回太學的日期,便算注銷了這次曲阜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