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鼓勵無效(1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469 字 10个月前

太原府學位於陽曲縣西南三里外的風景秀麗處,是一座占地百頃的著名學府,他是河東路最大的書院,擁有近三千學子,上百名優秀教員,各種大大小小的建築上百座。

太原府學是和汴京太學平級的高等學府,每年都有數以千計來自各州州學的學子進入府學讀書,也會有上千學子學成離開府學,開始新的人生。

這兩天太原府學內部被一紙招募告示擾動,這是西北軍河東軍衙招考十名幕僚參軍從事,待遇優厚,歡迎有志報國的學子踴躍報考,這則消息其實在告示貼出僅一個時辰後便傳遍了整個太原府學,兩天來,這個消息傳得沸沸揚揚。

第三天上午,府學求知樓內,上千名士子將求知樓的大堂內外擠得水泄不通,西北軍河東主帥種師道親自給士子們開北方局勢講座,同時也是給士子解答招募幕僚參軍從事的種種疑惑。

種師道雖然年近七十,但他臉sè紅潤,聲音洪亮,是一名老當益壯之將。

「自從三年前女真東路軍占領東京遼陽府後,西路軍從去年開始圍攻上京臨潢府,雙方戰役打得極為慘烈,但遼國西京大同府依然屯兵五萬,顯然是防止宋軍北上雲州,但對大宋西北而言,真正的威脅是西夏而不是遼國,大家也知道,遼國向來和西夏互為犄角,當宋夏之戰對西夏不利,遼東就會在東面圍魏救趙,挑起事端,使宋軍首尾難顧,不得不撤軍,遼國極力支持西夏,就是希望西夏在西面牽制宋軍,同時使宋軍難以在西北方向獲得養馬之地,無法建立qiáng大的騎兵和遼軍對抗,這也是遼國的一貫國策......」

種師道洪亮的聲音在大堂內回盪,下面八百余名士子聽得全神貫注,李延慶坐在第一排,他是陪同種師道給太原府學士子開講座,同時也要為招募幕僚參軍從事做准備。

種師道的演講贏得一片熱烈的鼓掌,下面進入問答環節,由種師道回答士子們關心的各種問題,絕大部分問題都集中在這次招募上。

一名士子起身高聲問道:「請問種帥,幕僚參軍從事具體做什么?」

種師道微微笑道:「這次招募的參軍從事主要在參謀帳內做事,什么叫參謀?就是參謀軍事的意思,替主帥收集情報,分析情報,打擊西夏細作,主帥的各種作戰決策並不是拍腦袋憑空想出來,而是需要大量的情報支持,說得直白一點,參謀帳就是西北軍河東軍衙的情報司。」

大堂內一片嘩然,原來是建立情報司,有人又問道:「這個幕僚從事究竟是什么官職?」

「這只是一個差遣,暫時沒有官職,一旦戰爭結束,很可能就會解散,我對每個幕僚都這樣說,事實上,三十年來跟隨我的幕僚很多都做了官,有的當了縣令,有的甚至做到知州,為什么我從小種經略叫到了老種經略,就是因為我在河東路和陝西一帶的人脈很深,你們剛進來,經驗和資歷都不足,只能從從事做起,兩三年後,你們中有人表現出sè,就會升為參軍,這屬於高級文吏了,再過幾年,或許就能升為主事參軍,升到這一級一般都會得到從九品的散官頭銜,也就意味著正式入仕了,我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走到這一步,但我的大量幕僚都是這樣一步步走出去。」

種師道的這番話令大堂下的士子們興奮起來,大家竊竊私語,種師道又高聲道:「我也是進士出身,以文官掌正印,我很清楚目前的官市行情,今年年初考中的進士,到目前為止,還有近一半人在等待授官,而太學生從兩年前就已經不再授官了,只能去州學任教,還有大量門蔭官在排隊,僧多粥少,競爭非常激烈,而軍隊文職官卻是一條入仕的捷徑,現在朝廷很看重有實際戰爭經驗的文官,參加過戰爭的文官,高升的機會甚至大於進士,戰爭不是時時刻刻都有,如果抓住了這個機會,在履歷上就會寫下非常亮彩的一筆,將來樞密院和吏部都會優先考慮。」

「待遇怎么樣?」有人高聲問道。

種師道微微笑道:「戰爭期間,軍隊的俸祿是很豐厚的,包括文職軍官,你們三個月以後基本上就能拿到從九品官的收入,基本月俸是每月十兩銀子,其他各種料金、補貼、糧食,每月大概也有十兩銀子左右,加起來就是二十兩銀子,而且我和你們教諭已經談好,保留各位的學籍,戰爭結束後也可以回來繼續讀書。」

下面的嗡嗡議論聲越來越大,看得出很多人都動心了,眼睛里充滿了憧憬,優厚的待遇,光明的前途,充滿挑戰的工作,讓這些年輕人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但很多人都忽視了重要的一點,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拿到這么好的機會,只錄取十人,比發解試還要難考得多。

「各位安靜一下!」

種師道站起身對眾人道:「如果有志報效國家,講座結束後就可以報名了,報名地點就在府學內,三天後考試,不用做任何准備,只是考你們的能力。」

.........

種師道的演講徹底激發了太原府學士子的從軍熱情,在演講結束後,在求知樓前便排起了長達百丈的隊伍,兩千余名士子報名參加考試,隊伍中甚至還出現了年輕助教的身影,他們也不甘在學府中耗費青春歲月,都希望能博一把,將來能夠入仕為官。

數十名士兵維持著秩序,李延慶帶著三名官員接受士子們報名,報名很簡單也很快,實際上就是先領取一張報名表,填完後交上來得到一張浮票,也就是准考證。

李延慶一行人一直忙到黃昏時分,才疲憊地返回軍營了。

剛回到大帳,楊亮跑上前道:「啟稟李參軍,有名烏龍寨來的隊頭找你,說是你的同鄉。」

李延慶立刻反應過來,這是王貴來了,他快步走進大帳,只見大帳坐著兩人,一個是王貴,另一個卻是很久未見到的牛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