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會(中)(1 / 2)

寒門梟士 高月 1673 字 10个月前

李延慶連忙催馬上前,抱拳行禮道:「卑職參見上將軍!」

「延慶,這是你第一次上朝吧!」

「正是!不過一些基本的規則卑職已經知曉。」

曹評看了一眼李延慶腰間的銀魚袋,笑著點點頭,既然知道把獲賜的銀魚袋掛上,說明他是知道規則的。

曹評又道:「昨天我那個孫女又給你添麻煩了。」

「節假日我很願意帶她逛街,只是平時不太方便。」

李延慶含蓄地告訴曹評,要管束好孫女,不要再讓她闖御史台了。

「是啊!其實我府上管得很嚴,憑她一個人是出不了府門,昨天是她兄長曹性擅自帶她出門,昨天晚上我已經狠狠將他責罵一頓,保證不會再有下次了,另外,延慶為她花的錢,我會如數補還。」

李延慶微微一笑,「給她買點東西是我的心意,不要談錢的事情了。」

曹評頗為歉然,他想了想道:「這個月初十我有個家宴,都是一些親朋好友來參加,人數很少,不知延慶能否賞臉?」

李延慶稍稍猶豫一下,還是點頭答應了,「既然上將軍開口,延慶怎敢不來!」

曹評呵呵一笑,「走吧!別耽誤朝會了。」

李延慶向他抱拳行一禮,催馬繼續向宣德門而去........

到了宣德門,除了宰相可以坐轎繼續前行外,其他官員都必須下馬步行,直到過了北廊,這里有宰執下馬牌,宰相也要下馬步行了,不過穿過北廊便是大慶廣場,這里是上朝的臨時等候區。

現在距離上朝時間大約還有一刻鍾,大慶廣場內站滿了等候上朝的官員,足有千余人之多,他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各自議論著什么。

雖然李延慶能獲得梁師成、蔡京等人的青睞,但他在朝廷中的人脈還很弱,在朝廷大大小小的各種圈子中,他暫時還游離在外,就連刑部侍郎梁中書、大理寺卿鄭智這些認識的高官,看見李延慶時也不過笑著點點頭,然後繼續和身邊人閑聊。

「李御史!」

終於有人叫他了,李延慶一轉身,卻見是頂頭上司鄧雍跑了過來,「真不好意思,昨天正好不在,沒想到今天居然有臨時大朝,沒有能及時通知你。」

「劉主簿已經告訴我了。」

「他只是告訴你今天要上朝,卻沒有告訴你早朝的內容。」

李延慶一怔,「莫非早朝和卑職有關?」

「也不是直接和你有關,和御史台有關系。」

鄧雍向兩邊看了看,將李延慶拉到一邊低聲道:「天子決定要加qiáng監軍,准備設第二監軍,負責監察軍隊後勤物資,准備把這個職權交給御史台。」

「為什么會有這個想法?」

「還不是因為國庫空虛嚴重,軍隊消耗就是無底洞,這次備戰征遼,朝廷准備募兵二十萬,需要的各種兵甲物質、糧食軍餉難以計數,朝廷已經快負擔不起,我是聽到一些內部消息,鹽、酒、茶、糧食都要漲價了,還有王相國打算推出『當十錢』,所以不少高官提出不僅要開源,還要節流,監察軍隊後勤物資的提議就出來了。」

李延慶暗暗嘆息,鹽、酒、茶、糧食是基礎物資,它們漲價,其他物價必然會全面上漲,小民的生計將更加艱難,居然還要推出『當十錢』,他曾經見過蔡京推出的『當五錢』,所謂『當十錢』就是大錢,是掠奪民財最直接的方式。

「讓御史台監軍後勤物資,已經明確了嗎?」

「御史台參與肯定明確,否則今天怎么會讓侍御史也列席大朝,不過聽說樞密院和兵部也要求參與,但沒有最後定下來。」

就在這時,大慶殿上的景陽鍾敲響了,文武百官紛紛站隊,李延慶早發現了台階前有品階線,官員們可以對照自己的官階站隊。

李延慶找到了六品官階線,已經是隊伍的最後了,今天只增加了六名侍御史,除了李延慶外,其余五名侍御史已經早早站在位子上,李延慶不好意思和同僚爭位,他只得站到最後,儼然成了整個早朝的最後一名。

這時台階上方傳來殿中監官員高喝:「進殿!」

太子趙桓為文官第一名,排名第二是梁師成,第三是宰相白時中,而武官排名第一卻是鄆王趙楷,第二應該是童貫,但童貫不在京城,擁有太子少保頭銜的曹評便排位武官第二,不過武官數量偏少,只有文官人數的一半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