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閭丘曉之死(1 / 2)

征戰五千年 維斯特帕列 1022 字 10个月前

「傳我的軍令,讓閭丘曉即刻來見。」張鎬發布完命令對張巡等人抱歉的說道,「那賀蘭進明已經被陛下貶為北海太守,近日就要離職赴任,不再歸屬本官管轄,因而不能將其定罪;不過本官定會向陛下上書請求把賀蘭進明斬首以解睢陽百姓之冤屈。」

親兵領命馬上出帳帶著一群騎兵快馬趕往濠州而去,而帳中的張巡等人雖然覺得有些遺憾,但這也怪不得張鎬,於是謝道,「多謝南陽郡公為吾等主持公道,吾等也會向陛下上書彈劾賀蘭進明頓兵不前,幾乎使江淮之地為之糜爛。」

接著眾人按照大唐的習俗在酒席上吟起詩來,張巡和許遠乃是進士出身,張巡的《守睢陽作》和《聞笛》等詩篇在後世評價極高,而張鎬也是文武雙全之輩,雙方你一首我一首好不熱鬧,張巡和許遠的詩詞多為睢陽而作,言辭之間慷慨悲壯,讓人聞之感慨不已。

「岧嶢試一臨,虜騎附城yīn。

不辨風塵sè,安知天地心?

門開邊月近,戰苦陣雲深。

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聲。」

張鎬重復了一遍張巡方才吟誦出的《聞笛》,腦海中不禁浮現出詩句中所描繪的場景:試登高山了望,眼見敵騎已兵臨城北。風塵漠漠不辨顏sè,哪知道興亡天意。營門外星月低垂,鏖戰正攪得天昏地黑。早晚更樓上,聽遠處橫笛聲聲悲鳴嗚咽。

久在戰亂之中,張巡還能聽到笛聲並體味出曲中深意,欣賞到音樂的美;由此可見張巡應該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而他拼死守衛的不正是大唐百姓無憂無慮的耕種織布,閑暇時吹笛為樂的生活么?李悠在此時似乎有些明白張巡為何能在睢陽堅持這么久了,這絕非單純對大唐的忠誠,更多的則是對江淮百姓太平生活的守護。

這一夜,營中的諸將無不酩酊大醉,今晚他們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再也不用擔心明天會有無數的叛軍士兵前來攻城;可是依舊有無數睢陽軍民在睡夢中喊殺不斷,讓為他們看守門戶的張鎬軍咂舌不已。

第二日醒來,張巡並未繼續休息,而是和張鎬一起商量著睢陽百姓戰後安置的事情,如今睢陽城中的百姓不僅沒有多少糧食了,連遮風避雨的房子都沒有,眼看著馬上就要到冬天了,不解決這些他們即使逃過了叛軍的屠殺,也躲不過寒風的侵襲。

「這些百姓好不容易才保全性命,本官定不能讓他們無所著落。」對於張巡的要求,張鎬一一答應下來,不僅將軍中所帶的糧草分給睢陽百姓大半,還將尹子奇大營之中的物資幾乎全都給了他們。

張巡也帶著百姓將尹子奇的大營搬之一空,大營中的糧食、布匹可以讓他們不虞飢寒,而建造營地的木頭等物也可以讓他們重建家園;當然從營中找到的金銀錢財等物,還是得分給張鎬的部下,若是他們奔襲多日卻一無所獲,恐怕連張鎬也無法遏制他們的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