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王機外放(1 / 2)

征戰五千年 維斯特帕列 1021 字 10个月前

「此乃弱軍之道也。」王機府邸的後院之中,他的父親、琅琊王氏的族長王遜將一封剛送過來的書信丟遞了過來,此時距離楊介夫說出新的軍功核定章程方才過去了兩個時辰,世家豪門的底蘊可見一斑。

「若是如此,怕是以後的武將將會淪為文官的走狗了,每逢出征先要關心的不是如何打贏這一仗,而是怎么去巴結運籌帷幄的文官了;如果遇到通曉兵法抑或肯放下面子傾聽武將策略的或許還不要緊,但要是遇到剛愎自用的文官,這仗還怎么打?」王機接過信函匆匆讀過,他細細揣摩一番,要是他去領軍,憑借自yòu修習的兵法以及和當初隨軍出征的經驗,遇到不那么厲害的對手或許還有幾分勝算;但要是換成他在國子監的同窗盧懷慎、胡逸之等輩,除非是對手實在太弱,否則有敗無勝,然而讓人感到不安的是朝中大多數的文官們在軍事上的造詣比起這倆人來不過是半斤八兩而已。

「楊介夫此舉加大了文官對武將的掌控,卻也挖垮了大魏立國的根基,自古以來豈有武將衰弱而文官能安坐天下的朝代?」王遜對他兒子的表現還算滿意,忍不住提點了幾句,「想要敲定運籌帷幄之功,那么以後怕是要文官領軍出征了,而如今朝中文武雙全的又有幾人?」

文官們大多是科舉出身,無論鄉試也好、會試也好,可是不會考兵法的,四書五經之中可沒有多少兵法韜略,試問除了極個別對兵法頗有興趣或者天賦秉異之人,又有多少文官知道仗究竟該怎么打?

以文馭武本來沒什么問題,一個成熟的政權之內,武將是不適合擁有太大權利的,只是楊介夫這一次卻是走了極端;若按照大魏以前的慣例,由朝中文官和皇帝一起決定該和誰打仗,武將領兵執行,再通過糧草等約束武將,讓他們無法做大威脅朝廷的穩定,這其實並沒有什么可指摘的。

然而現在文官們卻要連武將的臨戰指揮權和戰功審核權都拿過去,這卻是太過了些,王機家學淵源,自然知道外行領導內行的壞處,「若天下承平倒也罷了,可如今北方有唐括部屢屢犯邊,東海有島夷不斷上岸燒殺搶掠,西南土司蠢蠢欲動,境內又連年旱澇,亂民四起,真是各處都要用兵的時候!如今京營禁軍還未恢復,朝廷卻要一再打壓武將,這如何得了?」

國之將亡必有異像,王遜又想起了那日在琅琊郡老宅的青箱樓上夜觀天象時所看到的那一幕,帝星飄搖,潛龍四起,或許大魏已經快要走到盡頭了;大魏如今已經是風雨飄搖,還有楊姐夫一干大臣拼命地挖著國家的根基,先是葬送數十萬禁軍jīng銳,又興辦團練培養自己的軍事力量,現在還要徹底打壓武將的地位,這一番舉措讓文官們的地位大大提升,但大魏卻也虛弱的不像話了。

幸好我已經提前做了准備,將來即使天下有變,只要那些族中的子弟爭氣,我琅琊王氏依舊可以覓得一條出路,王遜又從桌子上拿出另一封信遞了過去,「雲州的消息也到了,嘉州伯五百團練擊潰亂賊數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