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京觀(1 / 2)

征戰五千年 維斯特帕列 1024 字 10个月前

「京觀」又叫「武軍」,就是將敵軍的屍體堆在道路兩旁,蓋土夯實,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用於顯示軍威、震懾後人,這種習俗古來有之,較早可上溯倒楚庄王時期,《左傳》中有記載:丙辰,楚重至於邲,遂次於衡雍。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屍以為京觀。臣聞克敵必示子孫,以無忘武功。」

其後各朝各代的史書之中也多有記載,當然也並非都是中原的作品,隋朝曾三征高麗,失敗後高麗王便將這些大隋將士的屍骨築成京觀,一直到貞觀年間,大唐破突厥頡利可汗之後李世民方才洗去了這段恥辱,高麗王遣使奉賀,並上封域圖。針管五年,李世民詔廣州司馬長孫師臨瘞隋士戰胔,毀高麗所立京觀。

可是修築京觀在文勝於武的大宋似乎有些過了,對於這些喜好講述仁義道德讀書人來說,這種行為未免有些殘忍,有損於大宋的仁德,因此在李悠說完之後罕見的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一名文官上前答道,「郭神仙,此舉...此舉恐有傷天和,還需慎重考慮才是啊。」

「屍首腐爛容易引發疫病,若是修築京觀引起瘟疫似乎有些得不償失。」前一人用仁義來勸說,後一人則拿安全來當借口,紛紛試圖阻止李悠的計劃。

「如今汴梁城飽受兵火侵襲,如今修復城牆、民房皆需要大量人力,犒賞士兵需要錢財,京觀工程浩大,朝廷恐怕既無人力也無財力來完成此壯舉啊。」又有人拿出財力、人力、物力為理由來進行勸阻,不過這倒也是實話,這么大的工程可不是容易修建的。

這下子就連趙桓和張叔夜等人有些遲疑了,畢竟大宋要比那些蠻夷文明許多,這種有些粗bào的行為他們一時有些難以接受,於是暫且不言,將目光投向李悠,看他還有什么光明正大的理由可以拿來說服眾人。

「大宋雖富庶遠超漢唐,但卻飽受四夷侵擾,北邊先有契丹人、後有女真人,西邊有黨項人和吐蕃人,南邊有西南蠻、交趾,唯獨東邊有大海阻隔可以暫保平安,此皆因大宋對五代武人之禍心有余悸矯枉過正,導致武風不盛,為四夷所輕視之故。」李悠侃侃而談,「如今大宋雖有天兵之助,擊退金兵得保京城平安。」

「但四夷輕視大宋久矣,縱使一兩場大戰獲勝,短時間內也無法改變他們的固有想法,若是在我率軍北伐時西夏、吐蕃、南蠻再乘虛而入,可如何是好?」李悠反問道,眾人皆相對無語,著這個時候,雖然有了天兵的幫助,但大宋依舊顯得無比脆弱,他們的確沒有制衡這些敵對勢力的力量。

「因此須得想個辦法震懾住這些人,讓他們不敢輕動,為大宋贏得更多的時間用於重建禁軍。」李悠說出了自己建議修築京觀的真實目的,「而若論震懾四夷,無有勝過京觀者,想必那些各國前來汴梁的使者看到這由數萬具屍首築成的京觀,定會深深為之震懾,心有余悸,不敢妄自輕動。」現代可以拿核武器嚇唬人,在這個時候就由京觀來擔負這一任務吧。

「至於人力毋庸擔憂,此戰也俘虜了數千常勝軍和遼兵的俘虜,殺俘自古不祥,但將這些人白白養著卻又便宜了他們,剛好讓他們修築京觀吧!」對於人手的問題李悠也有安排,「想必在修築京觀的過程中這些人的銳氣也會被打磨干凈,日後可以繼續用他們築城、修路、開礦,也好讓我大宋的子民少受一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