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歸義軍(1 / 2)

征戰五千年 維斯特帕列 1033 字 10个月前

「又回到了西域了啊!」李悠站在有些殘破的城牆上,看著遠方那熟悉的莽莽荒山、山頂皚皚的白雪,李悠開始研究起自己如今的處境來,他這次附身的是大宋特進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敦煌王曹延祿,當時上面這些頭銜都是虛的,那些不過是大宋朝廷拿來糊弄人的玩意兒,真正管用的則是「歸義軍節度使」的名號。

從大唐大中二年沙州敦煌縣神沙鄉人張義cháo率眾起事驅逐吐蕃人占據沙洲,建立歸義軍到現在,歸義軍已經傳承了一百五十余年。在中原陷入五代混戰的時候,他們依舊緊守著這塊漢人在西域的最後地盤。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在靈武繼位,命令西域諸軍迅速勤王,一夜之間,唐帝國在西域的15萬主力jīng兵奉命東進,西域立時處於軍事真空狀態;於是被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名將打得抬不起頭來的吐蕃人找到了機會,乘機侵吞了大唐在西域的諸多領土。

大唐在河西走廊的各個要塞和城市都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下為吐蕃逐一擊破,最後僅剩下了沙洲(敦煌)一座城池,安西都知兵馬使閻朝殺了決定棄城率領百姓東逃的河西觀察使周鼎,率城中軍民死守沙洲,在堅持了十一年後,彈盡糧絕之下,閻朝不得不在和吐蕃的大將綺心兒鄭重約定,獻城沙州民眾將不會被外遷後向吐蕃人投降。

沙洲雖然陷落,但是得益於閻朝等人的堅決抵抗,讓城中的漢人大姓張、李、索等氏族都沒有流離失所,這就保存了一絲奪回沙洲的希望。

吐蕃人在沙洲嚴令漢人不得穿著漢族服裝,必須如吐蕃人一般,辮發左衽,但這些漢人卻絲毫不敢忘記自己的出身,每逢春節之時都在家中穿著漢服祭祀祖先,為之淚流滿面。

這些漢人忍辱負重等待著時機,他們一直等了六十七年,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彼時因為吐蕃連年災害,餓殍遍地,因而發生了內亂,在內耗之中他們的實力大大削弱,大唐看到機會在自身實力已經極為衰弱的情況下發動了西征,河東節度使王宰率代北諸軍,於鹽州大敗尚恐熱所率吐蕃軍。次年12月,鳳翔節度使崔珙奏「破吐蕃,克清水」,並一舉收復了原州、石門等六關和威州、扶州。

與此同時吐蕃人在河西燒殺搶掠,吐蕃人的凶殘和唐軍的勝利,讓准備多年的張義cháo舉起了反抗的大旗,趁著吐蕃人大軍離開沙洲的時候發動起義,一時之間無數漢人全力相助,猝不及防的吐蕃人被趕出了沙洲,沙洲起義之後,河西的漢人紛紛起來反抗並陸續不斷的歸順到張義cháo麾下,張義cháo也因此而成為沙洲一帶的最高統治者。

此後張義cháo接連往大唐派出了十隊使者,結果只有僧人悟真一人抵達長安,整個長安都為之轟動,唐宣宗沒想到河西的漢人僅僅憑借自己的力量就能夠收復失地,為之大喜過望;可惜如今的大唐已經沒辦法給他們提供實質性的幫助了,只能給予名義上的嘉獎和封賞,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管內觀察處置,檢校禮部尚書,兼金吾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