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所謂京營(1 / 2)

征戰五千年 維斯特帕列 1033 字 10个月前

大明的京營原來在南京,是國家最為qiáng大也最為核心的武裝力量,在朱棣靖難之變登基稱帝並且遷都之後分成了京城京營和南京京營兩部分,而京城京營又稱三大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三大營各設提督內臣、武臣、掌號頭官統領;平時,五軍營練習營陣,三千營練習巡哨,神機營練習火器;當皇帝親征時,三大營環守於皇帝大營,一般是神機營居外,騎兵居中,步兵居內。

三大營初建時頗具戰斗力,有朱棣這名馬上皇帝統屬,其下諸多參與過靖難之變的沙場宿將擔任將官,士兵也都是百中選一的jīng兵;只可惜這些兵力在土木之變中全部葬送與王振之手,不僅多年積累的jīng銳士卒毀於一旦,就連執掌京營的大明勛貴也幾乎全部葬送,自此以後大明漸漸形成了文貴武賤的格局,京營的戰斗力直線下降。

另外,巧合的是土木之變發生於一百八十年前的己巳年,按照中原慣用的天干地支紀年法,六十年一lún回,今年同樣也是己巳年。

景泰年間,於謙重新編練京營,於三大營中選jīng銳十萬,分十營團練,以備緊急tiáo用,稱十團營。十團營由總兵官一人統領,監以內臣、兵部尚書或都御史一人為提督,各營分設都督,號頭官、都指揮、把總、領隊、營隊等官;後在嘉靖年間又恢復了三大營的編制,只是將三千營改為神樞營。

因為久在中樞,少有參戰的機會,而且靠近京城繁華之地,所以京營的墮落也就成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朝廷的勛貴、文臣乃至中官紛紛將京營的士兵侍衛奴仆,動輒拿來干一些諸如修建府邸之類的私事;京城因為乃是朝廷中樞,眾人行事或許還要幾分臉面,情況還能好一些,南京京營就更加不堪。

日後到了崇禎十五年,聲勢顯赫的功臣保國公朱國弼,為了在迎娶秦淮八艷之一的寇白門時顯示威風和隆重,特派5000名南京京營士兵手執紅燈從武定橋開始,沿途肅立到內橋朱府,盛況空前,成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親場面。

想想看,tiáo集京城衛戍部隊給自己迎娶妓女耍威風,這樣的事情都能干得出來,這大明不亡還有天理么?更可笑的是,此事在那些江南士子之中卻成了難得一見的風雅之事,被廣為傳頌,言語之間多有艷羨之意。

京營之中的弊端錯綜復雜,且牽連甚廣,無論文臣武將、勛貴外戚、中官權宦都在其中分潤了不少好處,所以兵部尚書王洽對此可謂是一籌莫展,聽聞皇帝要視察京營的消息立刻汗如雨下,生恐丟了性命。

他只得一邊上書拖延李悠視察京營的時間,一邊趕緊聯絡各方人員,千方百計要把這次的差事忽悠過去,而這些家伙干些實事或許沒什么辦事,糊弄起檢查來倒是個頂個的拿手,他們一邊抓捕京城的乞丐青皮前來充當士兵,一邊給錢招募良民湊人數,雙管齊下倒是讓他們湊夠了不少人數,這才敢應下皇帝的要求。

「尚書大人且放心,陛下此前少歷兵事,定然看不出其中的端倪。」言語之間如此大膽,這些人真可謂是肆無忌憚。

王洽默不作聲的點點頭,其實他的想法也是一般,在他看來崇禎皇帝自yòu長與王府之中,登基不過區區兩年時間,雖然在誅滅魏忠賢一黨的過程中顯示了一些小小的手段,但也未見得如何出sè,所以將這件差事應付過去或許不難。

三日後,李悠如期來到京營的校場之上,但見數千名士兵立於場中,旗幟招展,金鼓響亮,乍看起來倒也有幾分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