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張家口(為那一剎的迷彩加更)(1 / 2)

征戰五千年 維斯特帕列 1014 字 10个月前

張家口最早是大明在北方的馬市,所謂馬市並非只用來交易牲畜,而是定期開市的大型集貿市場,來自山西的商人用北方草原上所需要的茶葉、鹽、布匹等物來交換牛羊馬匹、皮毛等草原上的特產,以謀取利潤,由於草原上物資匱乏,所以他們獲得了高額的利潤,並通過壟斷這條商道而積累起海量的財富。

說起晉商,他們的發家要起源於明朝初年,明朝建國後,國防的重點在北方,主要是防止蒙古人卷土重來,朱家王朝在北方邊境部署了百萬軍隊,這就需要大量的軍需物質。朝廷以鹽引為酬謝,鼓勵商人把糧食草料運輸到邊塞,這就是明朝的「開中制」。所謂「鹽引」,就是在政府專控鹽業的條件下,獲取購買銷售食鹽的額度憑證。山西商人敏銳地捕捉了這個商業機會,他們從河南、山東以及江南地區將糧食運往北部邊鎮,以換得「鹽引」,再折身輾轉兩淮、河東、四川等地出產食鹽的地方憑「鹽引」購買食鹽,最後到全國其他地方出售食鹽獲利,可以說是他們能夠有如今的財富正是因為大明防備北方蠻夷的需要,但是為了謀求更多的利潤,他們卻開始充當蠻夷攻打大明的走狗。

建奴起家之後,大明朝廷嚴令將糧食、鐵器等物銷售給北方的蠻夷,如果這一政策能夠堅定不移的執行下去,那么缺少糧食和鐵器的建奴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兩回事,更別提日後能夠一統天下了;如今是小冰河期,遼東的土地雖然廣袤,可出產卻不多,所產出的糧食甚至不能滿足建奴所需,而他們的冶煉技術更是不堪,所以努爾哈赤能拿出十三副鎧甲已經是將家底都掏空了,這一情況一直到他從大明擄掠到大量的工匠才稍有好轉。

但是商人是以追逐利益為目的的,只要有超額的利潤他們就肯冒著砍頭的風險,所以在朝廷下令斷絕與遼東的貿易之後,總有不怕苦不怕死的晉商不顧明朝政府禁令,跋山涉水與滿清進行貿易,為建奴提供各種生活和軍需物質。

到如今更是形成了一條利益鏈,建奴入關劫掠,從大明的百姓那里擄掠財物,然後將這些染著大明百姓鮮血的財物便宜銷售給晉商,而這些晉商則為建奴提供他們急需的糧草、鐵器乃是兵器、情報,他們躺在大明百姓的屍山血海身上發了大財。

而在朝廷上,這些晉商也有萬全的准備,他們一邊在各處資助那些出身貧寒、但頗有天分的學子,一邊和朝廷大佬進行聯姻以壯大自身的勢力,比如萬歷年間的首輔張四維、兵部尚書王崇古都可以說是晉商在朝堂上的勢力。

用大筆的錢財擺平當地的官員,和朝廷大佬結黨,晉商用這種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安全,然後在滿清入關以後搖身一變成了滿清的皇商,可以說是用大明百姓的鮮血為自己的家族掙得了百年的富貴。

要想解決建奴,晉商就成了李悠必須要對付的勢力,如果在留在京城下發聖旨處置這些人,恐怕在朝堂上就會被那些和晉商穿一條褲子的朝廷官員駁回去;就算勉qiáng通過,派出的欽差也會被晉商的銀子砸暈,頂多抓上一兩個小蝦米應付差事,對那些掌握著遼東商貿的晉商八大家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所以李悠在將皇太極趕出關之後就立刻帶著兵馬直奔張家口而來,他要親自來解決這個趴在大明身上不停吸取鮮血的毒瘤。

這些晉商前些日子還在做著收購這次皇太極入關後搶掠到的財富,然後狠狠掙上一筆的美夢,哪能想到皇太極竟然敗的這么迅速,所以一直到李悠的大軍將張家口團團圍住,他們才醒轉過來,連忙關閉四方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