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政治(1 / 2)

重生白蛇傳 六年磨一劍 1069 字 10个月前

銅鑼聲響後,試卷逐漸發放到所有考生手中。

大離王朝科舉考試從童生到進士,考試的科目都一樣,都是分為四部分,帖經、墨義、策論、詩賦。

以大離王朝朝廷的話來說,科舉考試的目的是:國家以科目網羅天下之英雋,義以觀其通經,賦以觀其博古,論以觀其識,策以觀其才!

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以科舉考試來招攬有才之人,因此需要以試詩賦考查應試者的文學才情與審美能力,以試經義考查對經典義理的理解與闡釋,以試論考查應試者的學識與見解,以試策考查解決時務的識見與才干。

所以,科舉考試的四個基本科目永遠不會變。

就算朝代的更替,最多也只是四個篇目的偏重有所不同。

比如在大離王朝鼎盛時期,四方朝拜的時候,科舉考試最看重的是詩賦,當時的朝廷考生的才華學識是最重要的。

到了最近幾十年,科舉考試最看重的則變成了經義策論。

因為官府其實也認識到,朝廷現在存在了很多問題,太多的沉珂頑疾,急需對於當今政治、法律有獨到見解之人,期望能有一場『變法』改變當今的局面。

許仙不慌不忙,接過試卷先大致瀏覽了一番,主要看的便是策論和經義。

策論有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

這句話出自《尚書》孔安國注文:「刑疑付輕,賞疑從眾,忠厚之至。」大致意思是讓考生們說說關於『疑罪從輕』這個觀點的優劣。

其實,這就是讓考生們發表對於大離王朝現在律法的觀點,是覺得好,還是覺得壞,爾後再說說自己的觀點,有什么值得改進的地方。

還有題目則是關於馬匹問題的。

「周天子之田方千里,號稱萬乘,萬乘之馬皆具,又有十二閑之馬,而六卿三百六十官,必皆各有車馬,車馬豈不多乎哉?千里之地,為田幾何,其牧養之地又幾何,而能容馬若是之多乎哉?千里之地,為田幾何?馬之法又如何?」

大離王朝現在連年被北方蠻夷所侵擾,基本沒有什么抵抗的好辦法,只能予取予奪。

北方蠻夷一旦缺少東西或者人口了,就發動戰爭進入大離王朝侵略掠奪一番,然後又輕易離去。這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北方蠻夷良馬眾多,大離王朝缺少良馬。

沒有好的坐騎,大離王朝的士兵就算素質不錯,面對北方蠻夷也是出於絕對的劣勢,很難有還手之力。

而且這道策論題目,不但不需要考生對於大離王朝的馬匹狀況有很深的了解,而且還得掌握一定的數學、幾何知識。

「鄉試題目,果真比起府試、院試來,難度提升了不止一個等級。」

許仙見狀,不由得在心里暗暗想到。

府試、院試的考試題目,大多都是一些基本的東西,主要檢驗的還是考生自身的才華積累,平時讀書用功的多少。

只要積累足夠多,不需要有自己獨特的眼光和見解,也一樣能夠通過考試。

像許仙那般,能夠在府試時就做出《五國論》這樣震驚朝廷的策論,可以說是千年不遇。

鄉試就不同了,想要考中舉人,就必須得對於當今朝廷的政策、民生、律法等各方面有不淺的涉獵,才有希望通過。

可以說,考取秀才和考取舉人,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就相當於於普通人才和jīng英人才的區別!

秀才只需要有基本才華就行了,因為秀才不可能當官。

而舉人,則是有可能被任命為朝廷命官,所以必須得有做官員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