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虛擬商城、巧遇(1 / 2)

這次來到紐約,最大的任務是從一家投資公司手中,買下阿里巴巴集團的少量股份,目的已經達成。

談判磋商過程總體來看比較順利,事先賭城總部方面早已溝通過,過來無非是談好價錢、負責簽約而已。

說起對方願意割讓的原因,可能是覺得體量有限,已經快要漲到頭了,另外也可能是因為支付寶為了拿到金融牌照,強行從阿里巴巴集團剝離出來,獨立於公司之外成立一家新企業,使得阿里巴巴集團的價值驟減。

關於這件事,范連城有所了解,據說馬老板跟其他投資方達成了某種協議,約定在支付寶上市時候給與他們相當於百分之四十股份價值的補償,不低於二十億美金,且不高於六十億美金。

即使是這樣,仍然導致阿里巴巴集團大股東之一的雅虎公司,在老美這邊面臨投資人的集體訴訟,認為金融支付業務被剝離之後,間接影響到了雅虎公司股票的價值。

落在范連城眼里,這顯然是無病呻吟、得了便宜還賣乖,畢竟倘若支付寶拿不到金融牌照,他的京冬商場將會占據絕對優勢,趁機將掏寶網干趴下。

而一旦丟掉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優勢地位,阿里巴巴集團的估值能剩多少都難說,更別提什么「雅虎股東的權益「了,無論怎么看肯定是眼下的局面對那幫雅虎股東們更有優勢,對曰本軟銀也更有好處。

相信公司決策層之間必然也考慮到了這點,於是就剩下一幫無關緊要的旁觀者挑事,說什么企業信用、說什么不愧是國內公司之類,想法被狹隘眼界局限了。

平心而論,范連城其實一直想要干票大的,放棄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小打小鬧,直接拿下雅虎所剩下的百分之十阿里巴巴股份,亦或是曰本軟銀手中的部分股份,借此來提高在國內電子商務領域的市場占有度。

之所以會有這么個念頭。

原因在於相比起傳統廠商,網絡商城受眾更廣、成本更低,一旦成功拿下份額客觀的股份,等於成了一座涵蓋全國的龐大「虛擬商場」的股東,借此機會能夠迅速牟利,成長空間較為可觀。

除此之外,更深的謀劃則是支付寶,近期一款由天弘基金公司推出的「余額寶」產品讓范連城相當眼熱,正籌劃讓京冬商城跟風搶占市場,除此之外也動起了讓fans基金在支付寶上推出產品的念頭,已經派了人跟天弘基金股東們接觸。

目光長遠如范連城,當然能預見這樣一款方便快捷的基金產品,等於是一座海量的聚寶盆,只怪原先忙著游手好閑了,沒能提前關注這方面動靜,白白錯失一個好機會。

現在還有機會入場,但是代價可能有點大,相比起上市幾年的騰迅,阿里巴巴集團儼然成了范連城眼中極為出色的pe(私募股權投資)對象。

對此不得承認早年還是走了眼。

主要是范連城沒想到,上面會如此放任互聯網商務行業崛起,反而大力推動,畢竟對商鋪、商場、個人創業者造成不小的影響。

可回過頭來從宏觀角度分析,對傳統商業造成沖擊的同時,往往也能催生更多就業崗位和機會,例如物流、第三方賣家等等,京冬商城則在步入亞馬遜商城的道路,更像一座虛擬商城,直接跟廠家對接,取消了中間商賺差價的機會,大批采購商鋪存放在物流倉庫,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

考慮到廠家也會雇佣員工,倉庫、快遞等環節同樣雇佣人手,實際上也提供了不少新崗位,真正獲得實惠的還有消費者,確實花更少的錢買到了品質相同的商品,對交易環節進行優化。

得知不會踩剎車,范連城果斷動用三億多美金繼續加大投入,雖說錯過了投資阿里巴巴集團的好機會,不過在京東商城的崛起過程中利潤率更高,因此也談不上吃虧,無非虧在前幾年胃口小了點,往房地產領域投資過多,不應該那么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