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卡脖子(1 / 2)

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

站在風投機構老板的角度,范連城想追求利益最大化,這沒問題。

問題是平日里很少插手京冬商城的具體管理,苦活累活都由牛東承這位創始人一手負責,??除了長期面臨資金短缺問題之外,經營期間還遭遇過大大小小無數次危機。

比如前段時間有個騙子,買了正版處理器拆掉換成假貨,再無條件退回公司,?京冬商場退換貨審查不夠嚴格,陰差陽錯將假貨轉賣給了第三者,鬧出一場信用風波,除此之外采購環節也容易出事,貪腐、挪用這些經常發生,管理起來並不容易。

所以見牛老板下定決心籌備上市,范連城也就沒再多說,只讓對方先拿過橋款用著,至少等到年中,看看情況再決定。

去年京冬商城業績大漲,今年一季度更是首次實現盈利,預估市值大約能有個二百多億美金,?fans控股占比百分之三十六,光這一塊的增幅,就足以讓范連城在富豪榜上躥升至前十五名。

在亞洲,大概率仍然排在第二,港城老李擁有眾多未公開財富,設置成了家族辦公室、家族信托基金之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維港投資,老李基金會。

即使是范連城,也不得不承認沒他錢多。

然而他才二十多歲,那忙著從內地撤資的老頭已經八十多歲,所以完全沒必要羨慕什么。

自從去年以來,范連城也學著老李通過投資大學,做好事的同時忙於避稅,私人基金會一般要承諾每年捐贈出多少錢用於社會公益,既然總要掏出來,不如支援教育領域,老范成立的家族信托去年正收益,捐了足足五個多億出去。

差別在於那位姓李的商人看重歐美地區,像是為了籌備後事一般,正瘋狂出讓在港城和內地的地產項目,帶著資金出去投資,而范連城不僅僅只是倒騰地皮,在參與城市建設、提供就業的同時掙到了錢,誰的貢獻更大,一目了然。

去年老李套現二百多億港幣,今年才剛開始已經套現二百多億,撤資速度正在加快,?范連城明白,多半是因為不看好在內地和港城的投資環境以及投資回報的表現。

可光拿地不開工,即使上了黑名單都拼命炒地皮的做法,的確在地產圈子里飽受爭議,倘若只是炒地皮就算了,畫大餅低價拿地,享受完政策支持,事後卻撈一筆就跑路,這事干得確實不地道,也難怪老李近期在網上飽受非議。

企業家和純粹的商人不一樣,好歹要有點責任心在里面,資本沒國界,但老板們有。

他一走,范連城立馬成為亞洲首富,都不用耐著性子等手頭上的資產繼續升值,如此說來對他個人可能是件好事。

仔細說起來格局還是小了點,如果從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就認真開發搞城建,而不是光在內地囤積土地炒地皮等待升值,龍城集團肯定當不了現在的地產圈老大,起步點差著一大截,現在卻是截然不同的局面,?規模至少也該是龍城集團的兩三倍。

......

牛老板這邊,同意了范連城暫緩幾個月,然後再考慮上市的建議。

主要是范連城願意提供一筆過橋款,並且承諾上市之後支持他獲得期權獎勵,業績每達到一個目標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期權回報。